《往生要集》是一部宣揚淨土信仰的著作,但無論在當時或現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始終是書中對地獄的詳盡描述。《往生要集》闡述死後世界存在八大地獄,書中逼真的描述,繪聲繪影,反而讓讀者留下《往生要集》是一本「地獄之書」的印象。
文字:伊藤賀一|譯者: 林姿呈
《往生要集》是平安時代中期,僧侶源信(惠心僧都)著作的佛教思想論。源信在天慶5年(942年)生於大和國(今奈良縣),年幼喪父,8歲出家,入天台宗總本山比叡山延曆寺,拜入高僧良源門下。
源信天性聰穎,14歲即受村上天皇重用,入選法要(法華八講)講師行列,講解《法華經》。當時,源信將天皇欽賜的貴重賞賜送回家鄉母親家中,但其母將所有賞賜全數送還源信,並回贈一首和歌:「送子出家,盼其成渡眾生之橋梁,卻為渡己發跡之僧人,不禁悲從中來。望汝誠心求道。」
母親的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源信從此隱居比叡山內,於橫川惠心院虔心修佛,過著修行者的生活。
後來,源信從永觀2年(984年)開始撰寫《往生要集》。據說,源信撰寫本書的動機,是因其敬愛的師尊良源重病不起。良源於隔年仙逝,2個月後,源信便完成《往生要集》。
之後,源信因太政大臣藤原道長皈依而升官,受封僧官中權少僧都的高階官位,但他謹遵母親教誨,僅在位1年,便辭謝權少僧都的職位。
*權少僧都:日本僧官由僧正、僧都、律師三大階位構成,權少僧都為僧都中最低的官階。
常唸「南無阿彌陀佛」
源信在《往生要集》中宣揚淨土信仰(淨土教)。淨土信仰是一種佛教思想,信奉阿彌陀如來(阿彌陀佛),透過唸「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信仰及其背後的末法思想,由中國僧侶善導集大成,於7世紀透過遣隋使、遣唐使傳入日本。然而,9世紀以後,淨土信仰並未成為日本佛教的主流。
當時盛行密教,尤以天台宗、真言宗最為興盛。即使到了源信出生的10世紀,這個情況依舊不變。儘管如此,源信深信唯有淨土信仰,得以拯救芸芸眾生,遂引用諸多典籍和佛教論著,編纂成《往生要集》。
《往生要集》由上、中、下3卷構成。上卷講述世界存在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修羅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的6道輪迴,且另有西方極樂世界。接著,中卷闡述念佛修行的方法論,下卷分析念佛的意義及優點。
地獄的描繪令人印象深刻
就整體而言,《往生要集》是一部宣揚淨土信仰的著作,但無論在當時或現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始終是書中對地獄的詳盡描述。
《往生要集》闡述死後世界存在八大地獄,罰責由輕而重依序是等活地獄、黑繩地獄、堆壓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燒炙地獄、大燒炙地獄、無間地獄。此外,此八大地獄中,又各有16個小地獄,總計128個地獄。
例如,書中描述,殺生者死後入等活地獄,遭恐怖獄卒以鐵杖從頭到腳一一打碎,死而復甦,再受肉身四分五裂之苦,無限循環。又如犯邪淫者,死後墜堆壓地獄,入刀林,骨肉粉碎。
其他如血池地獄、劍山地獄、油鍋地獄……不勝枚舉。若說日本人對地獄景觀的想像全來自《往生要集》,一點也不為過。
源信寫下如此駭人的地獄景象,目的在鼓舞人們現世行善。但不可否認的是,書中逼真的描述,繪聲繪影,反而讓讀者留下《往生要集》是一本「地獄之書」的印象。
影響:鎌倉新佛教的基石
源信生活在平安時代中期,當時淨土信仰並非日本佛教的主流。然而,人稱「市聖」、「阿彌陀聖」的空也積極傳教,加上源信的著作《往生要集》的影響,鎌倉時代以後,淨土信仰開始吸引眾多信徒,相繼成立了淨土宗、淨土真宗(一向宗)、時宗等流派,成為日本佛教一支龐大勢力。尤其,淨土信仰在普通百姓之間相當普及。
據傳,淨土宗鼻祖法然,便是受《往生要集》啟蒙淨土信仰,其弟子親鸞亦受《往生要集》巨大影響,日後開創淨土真宗,並留下10多首和歌,讚頌源信。基於這些淵源,後世尊奉源信為日本「淨土信仰(淨土教)祖師」。
順帶一提,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及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中都有出現僧侶「橫川僧都」,據說他的原型人物便是源信。
伊藤老師短評
當時的皇室貴族,無須為了生活忙碌,飽讀詩書,還有閒暇思索「如何避免墮入地獄」、「如何從汙穢的現世(厭離穢土),走向純淨的極樂世界」。
《往生要集》作為「地獄指南」、「往生手冊」,正好滿足他們的需求。《往生要集》後來亦傳入中國宋朝,廣為閱讀,是一本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作。
訂閱everylittle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超譯日本經典圖鑑》,漫遊者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超譯日本經典圖鑑》由日本廣受歡迎的歷史及社會學科老師──伊藤賀一嚴選把關,全書以易懂的解說和插圖,概述了構建日本歷史的66本重要經典。
從《古事記》、《萬葉集》、《源氏物語》、《徒然草》等古籍史料,對每一本經典進行解說,深入日本神話、文學、文化與歷史的精髓,帶領讀者理解為何日本呈現今日的樣貌,一書通曉日本經典的最重要精華,探索最原汁原味的日本史。
責任編輯:黃式佳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