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族博物館
大大元脸葡萄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1988年4月成立,簡稱“瓊”,別稱 “瓊州”,建省前隸屬廣東省。境內居住有黎族、漢族、苗族、回 族4個世居民族。截至2021年,全省總人口973.26萬人,其中,少數 民族人口173.3萬人,佔全省總人口17.81%;在少數民族中,黎族人 口153.9萬人,苗族人口約8.2萬人,回族人口約1.9萬人。海南島是 海南省的主島嶼,也是中國最大的熱帶海島,山川秀麗,物產豐 饒。自古以來,各少數民族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繁衍生息, 他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瓊中、保亭、陵水、樂東、昌江、白沙等 自治縣和三亞市、東方市、五指山市,少部分散居萬寧、儋州、 瓊海、屯昌等市縣。各民族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共謀發展,為統 一多民族國家的締造,為中華民族的團結進步和繁榮發展做出了卓 越的貢獻。各民族文化並存發展,各具特色,相互交流融合,和諧 共存。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現了各族人民勤勞勇敢、聰明 智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 分,也是人類共有的寶貴文明財富。據考古史料證明,二萬年前,海南島已經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其為華南沿海地區文 化遺存基本相似,說明了海南島與大陸有着密切的文化淵源關係。李朝在南方設立桂林、南海、象三郡,海南島是象都的外徵、漢武帝元封元年, 元前110年),在海南島設立珠座,信耳二郡,標志著中央王朝對海南島統治的開始。隨着歷朝歷代封建統治勢力在海南島的加強,海南島的移民也越來越多,先後有效 我死民,回族先民、苗族先民進入海南島,他們在海南島上辛勤開發,在南海海城上適 種勞作,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對海南的發展和邊股的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各隊 教文化並存發展,各具特色,相互交流融合,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古界在海南島考古發現有石器 的洞穴、崗丘,沙丘,貝丘等文化古 遺址200多處,從發掘的石器和陶器 分析,在距今7000-3000年間,海南島 已有人類的活動。1992-1993年,考古界在三亞市落 筆洞洞穴遺址發現人類牙齒化石、石 器、骨器等大量文化遺物,經“℃年代 測定為1萬多年,說明人類在海南島活 動已有1萬年的歷史。2006年6月,考古界在昌江黎族自 治縣信沖洞文化遺址旁的舊石器文化遺 址發現三件舊石器,證明人類在海南島 活動有2萬年的歷史。這是海南省文物 考古的一次突破,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