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專輯

一張專輯

「首張專輯」對於每個音樂人來說,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尤其在概念包裝漸趨主流的當下,專輯命名更是「先聲奪人」的關鍵。然而 CORSAK胡夢周卻選擇直白了當,用「一張專輯」的標題在概念上做到「留白」來引起好奇心——看似漫不經心,卻頗具玩味。出道十多年才推出首張全長錄音室作品,《一張專輯》或許有些姍姍來遲,但 CORSAK 認為:「專輯是自己的孩子,既然《一張專輯》已經屬於晚婚晚育型,我更想要把它打磨到最聰穎的一種狀態。」但這並非總結某一階段的自傳式作品,CORSAK 透過以突出而整體的風格代替個人履歷式的陳述,正如他從始至今一貫以「單字訣」命名歌曲,展現對於作品創作的完整追求。即使參加過《中國好聲音》、《我們的樂隊》,登場 Tomorrowland 和與 Alan Walker 合作等亮眼經歷,但 CORSAK 就像文案說的「聽歌就好」,希望聽眾的注意力放在音樂本身:「讓音樂回歸本質,用音樂說話,而不是用語言來解釋——我的音樂希望不用解釋。」 CORSAK 也別於先前專注電子樂的形象,在這張專輯裡展現更偏流行的一面,將電子從「曲風」回歸到由音色、結構的「工具」角色:「電子,就是萬物皆可波形,我可以用波形改變傳統樂器。比如我用電子的方式去採樣一把吉他,我甚至可以用它做出鼓機的聲音。所以我覺得電子打破了聲音的想像力枷鎖,我可以用它當畫筆,去描繪任何宇宙發生的任何事情,我覺得這是電子樂最美妙的地方。」因此,即使像〈狂〉這樣的抒情曲,他同樣採取舞曲的「build-up」方法,根據歌曲的需要而定:「我需要用到電子樂當中的一些 Rise、FX 音色,用 808 Snare 這種具有推動力的軍鼓 build-up 去達到推背感的效果,才會讓後面的 hook 更加有力、更能表現出張狂的樣子。」對 CORSAK 而言「一切都是波形」,也帶給他突破電子和流行藩籬的創作思維。 而在電子音樂與流行創作之間,CORSAK 走在自己獨特的「中庸之道」上:以綿柔抒情中和電音的感官刺激,讓國風音色與電吉他失真交手,甚至摻雜著一絲「中二氣息」(就像致敬《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零〉,懂得都懂)。就算文化靈感源頭或東西方的表達方式再龐雜,在 CORSAK 的手裡也只能「乖乖就範」,而山水畫裡常見的「留白」,便是他調和眾多元素的妙招。如果細看〈引〉的歌詞,便會發現 CORSAK 刻意在情緒高漲時迴避演唱「我愛你」三個字,「在關鍵的地方,我反而是選擇了停頓,音樂全部停掉,銜接上一片呼吸聲和空白,然後才是聲嘶力竭的吉他和宇宙感的爆炸聲,一整段的 hook 出現。」CORSAK 說:「我覺得,這裡是此處無聲勝有聲的,不說出來,比說出來要更神聖、更莊重。」 相較其他創作歌手對純淨嗓音的追求和雕琢,電音製作人出身的 CORSAK 將人聲別出心裁地塑造出更為多元的樣貌:在〈引〉中他的氣聲退為配器營造氣氛,而在情緒堆疊下豐沛的聲場,逐漸吉他呼嘯的音牆填充,CORSAK 的高音如遊走在星河燦爛的宇宙盡頭,以冥王星和卡戎的相伴詮釋愛情的意義。〈腦〉則對弦樂及合唱段落嫻熟剪裁,與電影《華爾街之狼》的取樣前後呼應,令人想起希臘戲劇裡的合唱旁白,達到對戲劇張力的追求。此外,CORSAK 並不排斥「外援」,他在〈慫〉裡再次與 HAMA陳緹合作,以男女人聲的纏繞完成輕鬆的愛情小品。 在《一張專輯》空間音訊版本上線之際,CORSAK 也藉機提出了自己的音樂論:「音樂是可以用耳朵來看的。空間音訊技術讓我可以更極致地表達想像力,這種想像力也有了更明確的軌跡和路徑。」而空間音訊的製作也反映了 CORSAK 對音樂的細心與誠心。他邀請葛萊美混音大師 Richard Furch 操刀十首歌曲,為作品再次打磨。儘管每首歌皆是 150 條音軌以上的大工程,他們仍將每一個音軌的動線、環繞角度重新設計,以保持聲音的靈動感,可想而知其難度與挑戰性。「我和 Richard 完成了這次挑戰,也把我們覺得最好的版本呈現給了大家,」CORSAK 最後也向聽眾發出聆聽邀請:「特意推薦空間音訊版本專輯中的三首歌,分別是〈腦〉、〈零〉和〈冬〉。」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