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典乐坛备受关注的一项室内乐录音策划,由小提琴家列奥尼达斯 · 卡瓦科斯、大提琴家马友友和钢琴家伊曼纽尔 · 艾克斯携手呈献。他们的“Beethoven for Three”旅程计划演奏全部九首交响曲,并与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作品依次同台呈现。如今,最新的一站来到了《第四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也许是最被人们低估的一首贝多芬交响曲。在钢琴家谢 · 沃斯纳的巧妙改编和这支顶级三重奏组合的演绎之下,所有人都无法否认,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缩编为钢琴三重奏的乐器配置,使交响曲第一乐章开篇“柔板”段落的戏剧性得到了更加直接的体现,随后“活泼的快板”段落亮相时的爆发,也引发了无限的欢乐。紧随其后,第二乐章“柔板”呈现出史诗般的质感,丰富的细节美轮美奂;三位音乐家的演奏饱满而强烈,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交响乐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室内乐的呈现形式还使贝多芬音乐的微妙之处更加清晰可见、光彩夺目——尤其是在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和终曲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部分,音乐以势不可挡的活力翩翩起舞。这一切既有室内乐“新作品”的听感,更是对交响巨作的全新解读。 纵观古典音乐的发展史,将大型作品改变为小型重奏来演出的传统由来已久。从钢琴二重奏到管风琴,再到钢琴三重奏,各种案例比比皆是。回到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这些缩编版作品的出现并不只是为了求新,还有一定社会意义。在录音出现以前,音乐会现场是聆听管弦乐演奏的唯一机会。然而,大多数人既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住处离大型演出场所也很远,很难去聆听伟大交响乐作品的原版演奏。室内乐的存在恰恰改变了这种现状,以这种方式欣赏交响乐不仅经济实惠,而且在编排得当的情况下效果并不逊色。 正如马友友向 Apple Music 分享的那样,这些改编同样适用于家庭演出。“我的好朋友曼尼 · 艾克斯(伊曼纽尔 · 艾克斯)曾说,直到录音工业兴起之前,如果你在 19 世纪对贝多芬的交响曲感兴趣,一生中最多可能也只会听到两次。在那之外,你能听到它的唯一方式,就是自己用双钢琴或三重奏的版本来演奏它。”马友友说。他将录音技术的出现比作是印刷机,“在印刷机出现之前,你就是这样得到《圣经》的。识字的人会读圣经,但你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本。如果你想听贝多芬交响曲的演绎,在其他地方是听不到的。你必须自己来实现。那是在爱迪生出现之前。” 在《第四交响曲》之外,这张专辑还收录了贝多芬创作于 1811 年的《“大公”三重奏》。这部作品气势恢宏,音乐极尽优雅,但又不失幽默,无疑能让三位优秀音乐家尽情发挥演绎。他们的演奏充满情感力量,甚至会让人反过来觉得,也许,这首曲子一开始就是一首交响乐。
出现在以下内容中
- 伊莎贝拉・浮士德,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雅库布 · 赫鲁斯, 亚历山大・曼尼柯夫 & 鲍里斯・福斯特
- 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管弦乐队, Alexander Shelley, 詹姆斯・海涅斯 & YAO
- 雷诺德・卡普松, Paul Zientara, Stéphanie Huang & 纪尧姆 · 贝隆
- 柏林爱乐乐团 & 基里尔 · 别特连科
- 维也纳爱乐, 克劳迪奥・阿巴多, Gabriela Beňačková, 丽波塞克 · 马里亚娜, 戈斯塔 · 温伯格, 赫尔曼 · 佩雷, Chor der Wiener Staatsoper & 瓦尔特 · 哈根 · 格罗尔
-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 谢尔盖 · 巴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