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is alive

everything is alive

放眼英美搖滾樂團復出潮,少有像 Slowdive 這般「先苦後甘」的例子。最初兩張作品的夢幻噪音聲響,雖讓他們成為九零年代的瞪鞋先驅之一,但第三張專輯《Pygmalion》因轉為更加極簡的風格,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當時也正逢 Brit-pop 興起,於是他們便於 1995 年草草解散。二十年後的重新聚首,讓他們不僅在創作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更靠著當代的網路傳播和蓬勃的音樂節文化,吸引了許多新一代的聽眾。
 《everything is alive》是 Slowdive 繼 2017 年同名專輯開啟生涯第二春後,闊別六年的全新專輯。這期間的兩件事影響了專輯的走向:一是團員們邁入五十歲,對於彼此、聽眾及樂評的關係更懷著感恩和包容;二是創作期間橫跨疫情,團員的家人相繼病故。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何獻給已逝家人的專輯,會以正面意義「一切都還活著」取名,它既散發寧靜的氛圍,也帶著一抹沉重色彩。
 主腦 Neil Halstead 原先打算寫出一張極簡的電子專輯,用上了包括模組合成器等等,過往 Slowdive 作品中難得一見的元素。不過為了現場演出,專輯最後還是以招牌的吉他殘響作為主幹。比起 2017 年復出首作以較「破」的音牆和較快的節奏,呼應了最初兩張專輯;從〈shanty〉、〈chained to a cloud〉等歌曲中的電子元素,以及整體較緩的節奏,反而能感受到《everything is alive》嘗試延續《Pygmalion》的極簡概念 。

音樂影片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