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專輯取名時,我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或方法。」Hilary Hahn 告訴 Apple Music:「某天我在練習時,《Paris》(巴黎) 這個名字就突然在我腦中浮現。」這個名字也確實是不二之選:這位美國小提琴家正是在法國首都發想出這張專輯,並與芬蘭指揮家 Mikko Franck 及法國廣播愛樂樂團一同在巴黎錄製完成。神奇的是,就在 Hahn 決定好專輯名稱之後,專輯中的作品都在冥冥之中和巴黎產生關聯。例如由 Hahn 巧妙詮釋的兩首開場作品——「Prokofiev 的〈First Violin Concerto〉是在巴黎首演,Chausson〈Poème〉的首演也是在巴黎隆重登場,並且獲得良好的迴響。」她說:「然後我記得我的小提琴也是在巴黎製造的,所以一切都跟巴黎有所關聯。」此外,這張專輯中情緒張力最強烈的〈Deux Sérénades〉是已故芬蘭作曲家 Einojuhani Rautavaara 於 2016 年時,在巴黎替 Hahn 和 Franck 所寫的曲子。「Rautavaara 是一位傳奇的小提琴作曲家。」Hahn 補充道,「毫無疑問,他對小提琴瞭若指掌,寫出的音樂能真正讓演奏者與觀眾產生共鳴。」以下,Hahn 將深入介紹收錄在《Paris》中的每一首作品。
- 安-蘇菲・慕特, 馬友友, 丹尼爾・巴倫波因 & 東西和平會議管弦樂團
- 海飛茲, 倫敦新交響樂團 & 波士頓交響樂團
- 雷諾・卡普松, 史帝芬・賀夫, 倫敦交響樂團 & 賽門・拉圖
- 安-蘇菲・慕特, 維也納愛樂 & 約翰・威廉斯
- Liya Petrova, 華沙小交響樂團 & 尚-賈克 · 康特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