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瓦歷斯諾幹近二十年於報章雜誌所發表或獲獎之短篇作品。
收錄<看到彩虹橋了嗎?>以及中縣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的<父>。
從書寫在部落的原住民生活之困境到跟隨整個台灣都市化後,整個部落青壯年人口外移的問題。而離鄉背井到都市求學甚至工作,更是許多人的噩夢的開端。都會原住民所遭遇的困境,往往有著無法改變的宿命,由故鄉台中的雙崎部落出發,藉近盼遠。
「護城河過去就是深情注目的地方」──瓦歷斯諾幹,〈哀傷一日記〉
集結瓦歷斯諾幹近二十年於報章雜誌所發表或獲獎之短篇作品
收錄<看到彩虹橋了嗎?>以及中縣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的<父>。
從書寫在部落的原住民生活之困境到跟隨整個台灣都市化後,整個部落青壯年人口外移的問題。而離鄉背井到都市求學甚至工作,更是許多人的噩夢的開端。都會原住民所遭遇的困境,往往有著無法改變的宿命,由故鄉台中的雙崎部落出發,藉近盼遠。能看見多篇角色的主角不斷試圖掙扎,也有人如溺水卻不自知。最後也不忘書寫故鄉的願景,願彩虹橋能連結過往與將來。
篇篇真摯,筆調自然,除了能感受到語言的有趣之處,
更能感受城鄉差距與都會生活等近數十載之變。
書寫歷程,伴隨著整個大時代的變動,透過作家其筆下的角色和故事,部落青壯年的外遷在舊有習俗和城市生活受到的新衝擊後,或起或落。
除了感懷故鄉之昔,仍得面臨生活種種之殘酷,。
內容分成記憶溫柔、城市殘酷、野地飄泊三部分。
第一部分,「記憶溫柔」是族群歷史記憶中的書寫。喚起眾人對於孩童時期生活過的故鄉以及習俗之記憶。
第二部分,「城市殘酷」是都市現實的殘酷。當以外來的身分(族群╱城鄉)等差異,進入城市,迫於現實無奈,每個人所不得不的遷就。
第三部分,「野地飄泊」是族人、親人的書寫,有魂歸之感。
收錄<看到彩虹橋了嗎?>以及得到中縣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的<父>。
作者簡介
瓦歷斯.諾幹
台灣原住民族Atayal(泰雅族),1961年出生於台中縣和平鄉Mihu部落,1990年起主持台灣原住民文化運動刊物《獵人文化》及「台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現任教於台中市和平區自由國小,兼任中興大學中文系技術講師。已出版作品《荒野的呼喚》、《山是一座學校》、《想念族人》、《戴墨鏡的飛鼠》、《番人之眼》、《番刀出鞘》、《迷霧之旅》、《當世界留下兩行詩》、《迷霧之旅》等。2011年以<小詩學堂>組詩獲2011年吳濁流文學新詩獎,同年獲聯合報散文評審首獎之殊榮。
好評推薦
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教授董恕明,以及作家楊渡專文推薦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