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心聲:海洋散文集

3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5749330
  • 出版日期:2013/11/01
<內容簡介> 海岸被啃噬,徒留鋸齒狀痕跡; 鯨魚不再歡唱,只能靜默哀淒。 繽紛汪洋成斑駁,只能卑微低鳴著。 請聽,她在說什麼? 透過17篇海洋文學精選,刻劃動人的海上風景與故事,提醒我們轉過頭來重新面對海,找回遲來的海洋自覺。 ★本書特色: 本書以海洋國家可努力的四大屬性來編選,概略分為:育海、依海、探海、樂海等四大區塊,內容包含海洋地理歷史、海洋生態保育、海洋產業、海洋教育及海洋探索、海洋遊憩活動。 除了呈現海洋的各種角度外,每篇作品大致上兼具環境關懷意識以及環境生態知識。 ★目錄: 〈育海〉 終有一天, 小丑魚將再與繽紛多彩的珊瑚礁共舞, 美麗的鯨豚不再擱淺死諫, 水族的子民死裡逃生, 被私欲切碎的海洋回復完整。 秋天的墾丁:三角來的時候、琉球來的貝殼╱杜虹 黑鯨之死╱劉克襄 與智者拔河-章魚╱陳楊文 人魚──我的水裡人生:撞見巨石斑、再訪沉船礁╱方力行 〈依海〉 一片蚵田,一雙手, 剝不盡海鄉兒女青春夢; 一艘漁船,一張網, 殷殷期盼討一個好年冬。 海啊! 我把全家人的希望託付給你了! 鏢船上╱廖鴻基 老漁翁黃金山╱楊政源 來去蚵鄉╱賴鈺婷 等待的漁船╱林文義 忘情哈瑪星╱張郁國 〈探海〉 船跡划過海面,何曾打開心眼細看? 潮汐、沙洲、海鳥, 消波塊、漂流物、工業區, 美麗與醜惡的交會, 掘出生命力的活潑與強韌。 臺灣的海防重鎮╱陳素宜 挖子尾潮汐╱吳德亮 一種通過的儀式╱陳列 繞島日誌╱曾永平 〈樂海〉 遠方的海面蠢蠢欲動, 是海神的信差捎來佳音嗎? 鑽出一個翻滾,轉身一個弧形跳躍, 彷彿是一個人的領地。 踩著浪頭試探能耐? 徒手划舟勇渡廣袤的未知? 還是潛入水晶宮,享受慢活的節奏? 前往浪點的途中╱吳懷晨 獨木舟沙特與西蒙波娃╱張祖德 二○○九╱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 航行初體驗╱林蕙姿 <作者簡介> 廖鴻基,1957年出生於花蓮。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 經歷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校作家╱海洋生物博物館駐館作家╱東華大學及海洋大學駐校作家╱新加坡文學論壇「文學四月天」主講作家╱東華大學兼任教師 獎項 時報文學獎第16、18屆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1996、1997年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12屆賴和文學獎╱第12屆巫永福文學獎╱2006九歌年度散文獎╱2011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年度好文 作品 《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海洋遊俠》╱《漂島》╱《腳跡船痕》╱《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飛魚百合》等 ★內文試閱: ‧作者序 轉過頭來 臺灣四面環海,海床錯綜,海域深淺差落,大洋海流及沿岸海流在我們沿海交互作用,海域生態豐富,漁業發達。臺灣群島位居南中國海北端出口,是東北亞、東南亞間的海運樞紐,亦為東亞第一島鏈重要戰略據點,海運因而暢旺。無論生物或非生物,臺灣堪稱擁有一流的海洋資源。 儘管海洋產業發達,但種種因素使得臺灣社會並不親海。海洋自覺遲緩、海洋專業不足、海洋文化邊緣化、海洋精神式微、海洋藝文零星可數、海洋環境敗壞……等等不合理的海島社會現象十分明顯。長久以來,我們是背對著海在發展,也確實是糟蹋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