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先秦史十讲
名家专题精讲
5
/
1
作者:
杨宽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7309048834
頁數:
456 頁
出版日期:2006/06/01
中華
歷史/考古/傳記
歷史研究與評論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tglin
寫了書評。
楊寬的《先秦史十講》
作者一生研究精華的論文集。 自從台灣的商務印書館在二○○○年附近出版了楊寬的《戰國史》以來,TG 便一直有注意這位多產的史學家的作品。無奈台灣只出了三部楊寬的作品︰《戰國史》、《西周史》和《戰國史料編年輯證》,還有一部他的自傳。不久前發現 TG 在 aNobii 上的鄰居「AT 樣」的書櫃上列有這本簡體書,於是等到上個月若水堂進了這本書之後,立刻就下了訂。 以 TG 這種不在歷史「業界」的圈外人士所得到的印象,若要以輩份來看的話,楊寬算是在民國初年古史研究一陣蓬勃發展的「第二代」。經過了起自於清朝考證學的傳統延伸,到了「古史辨」學派的「大破」之後,楊寬所代表的應該就屬於「重新建立」的階段了。不像顧頡剛那熱情洋溢地對古史的「大辨偽」,楊寬在其論文所顯現出來的基調,仍然尊重古代典籍上的記載文本,但要更審慎地適當運用,而非一味地貶斥為古人的偽史。因此我們讀楊寬的研究論文,並不會像讀「年輕時的顧頡剛」那般慷慨痛快。在相信「古史絕非一群邪惡的造假份子所建」、「迂腐無知的人士加以流傳」的基礎之下,以新的眼光重新取得中國上古史的新觀點。也就是避免了「過猶不及」這種歷史研究方法——這正是 TG 最欣賞與佩服之處。 (岔題一聊。TG 年輕時不懂事,常將柏老的史論當作自己思想上的指導,以致於看輕了乾嘉以來的辨古傳統。以現代的知識累積,用放大鏡仔細察看,清朝讀書人的考證學當然有著許多不合時宜與荒謬之處,但他們所持的態度——細心爬梳、小題大作、縱橫整合——完完全全符合了今日在學術圈內該有的研究態度!當時 TG 似懂非懂跟著柏楊鬧,今天想起來真是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本《先秦史十講》收錄了楊寬長期以來所發表的論文。除了第一篇《中國上古的神話和傳說》與其學生高智群的《編後記》、以及其它一些僅刊載於學報上的之外,有許多篇章 TG 都在他的其它作品中讀過了。即便如此,TG 閱讀這部《先秦史十講》還是讀得很「過癮」——因為 TG 以前讀得不甚通解,重新閱讀,雖然仍舊無法在中國上古史領域中登堂入室,但可以重新感受一股觀賞史家做學問的樂趣。或許說,這部論文集可以算是作者的研究精華。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全部讀過楊寬的研究,只少也該收藏這一冊。 TG 在本書中獲得到的「新知」,就屬於第九篇《古文獻的再認識》中,提到了馬王堆漢墓所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在歷史研究的過程中,最令 TG 感到「興奮」的,就如同史學大師王國維所提倡的,取地下出土的實物,與傳統流傳的典籍來相互對應。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提到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其內容有許多都與現存的《戰國策》有大體相同的篇章,楊寬認為這應該就是與《漢書.藝文志》所提的縱橫家《蘇子》(現已亡佚),有著相同的來源。而且,從這裡再度驗證了他的代表作《戰國史》裡頭的說法,即蘇秦本人從一開始就是個完完全全的「死間」——為了燕昭王而到齊國行動的間諜。我們見到司馬遷在《史記.蘇秦列傳》中,承認關於蘇秦的史料原本就混雜不清、難以完全相信︰「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所以楊寬認為,司馬遷筆下的「蘇代」才是蘇秦本人的親身事蹟,他為了燕國到齊國從事間諜工作,藉以敝齊之力,才有後來燕國樂毅差點將齊國給滅掉的一連串事蹟。換句話說,蘇秦並不是如一般民間所認為的,是與張儀對立的另一位縱橫家,而是在張儀之後的另一個舉世聞名的縱橫家。(這麼一來,司馬遷在充滿戲劇張力的「蘇秦張儀」兩人的交往故事,應該只是一齣「好戲」而非史實……)至於評論蘇秦的「天下共笑之」也不是譏笑蘇秦的失敗,而是嘲諷重用了蘇秦而差點讓自己滅國的齊國國君「齊湣王」呀。 自從兩岸書籍開始流通之後,TG 便常常可以見到大陸學者在其論史的書中,常常出現令自己十分「扎眼」的詞彙,也就是所謂的「奴隸時代」、「封建時代」之類的語彙,用來描述中國歷史上的某種時代。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只可惜是政治上的因素凌駕於歷史研究的本身。自從人民中國建立以來,馬克思的作品便具有了一切方面的崇高地位。馬克思根據「西歐」的歷史片面發展,認為人類古文明的歷史進程,必須遵循「奴隸」和「封建」兩個階段,最後才進入現代云云。古希臘城邦和古羅馬帝國,沒有疑問,奴隸階級的確是社會生產的主要動力;迄至西羅馬崩解,西歐社會形成了一個個階層式的分離生產小單位,就是中古歐洲的「封建制」。用這個觀點來分析西歐中古之前的歷史發展軌跡,的確是相當容易理解的。 西風東漸,影響所及,造成一整個世代中國本土的史學家,也一定要將這種發展軌跡給當成了物理定律,想方設法套到中國歷史上去。以致於,究竟中國是何時從「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制」,就成了「社會史派」的任務了。而他們的答案一直無法確定,反正秦始皇統一中國,一定要是「封建」(然後一直封建到清朝滅亡……)。姑且不論此「封建」是不是等同於西歐中古莊園騎士的「封建」(TG 曰︰當然不是,但那也不能是周公的封建,否則公式又要大亂……),而文明肇始的「夏朝」一定要是「奴隸制」才說得過去。因此,「夏–商之交」、「商–周之交」、「西周–東周之交」、「春秋–戰國之交」、「商鞅變法」等等,都可能成為「奴隸轉封建」的「候選答案」。由於 TG 從小不曾浸淫在這種「政治正確」指導下的史觀,因此所謂中國的奴隸制、封建制這種「套語」,從來只覺得它的荒謬與無聊。 本書的第十篇《重要學術思潮和人物評論》,楊寬便以「社會史派學者無法擺脫教條主義」之語來加以批評。即使有些當代的史學家,曉得馬克思的文明理論不能「硬套」在中國,但變通法則就是西周有著「亞細亞的生產方式」的特性(說真的,TG 還是看不懂這種又封建、又奴隸的「變通」解釋。什麼都可以變通,那代表什麼都不是什麼……)。楊寬認為,根本就毋須為了政治上的信念或理由,而削足適履地用在中國上古史上。作者在《重新認識周代社會性質》中,反覆列舉與驗證了,中國上古時代的生產,從來就與奴隸無關。不是說中國沒有奴隸,而是奴隸一向不佔任何時代中的生產主力(光看兵制和稅制,就曉得馬克思理論是套不上的……),完全和馬克思理論中人類文明的社會生產進程無法契合。既然定義、緣由和應用全都不同,何妨直接丟掉這種包袱呢?然而,本書的 228 頁,楊寬本人囿於時代的因素,有段無可奈何的自我表白︰ 「……我的新版《戰國史》,就是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改寫的。但是這時『文化大革命』剛結束,心有餘悸,對於中國社會歷史特殊的發展規律不敢暢所欲言,仍然採用從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制的一般公式來解說……」 總而言之,這本書會是 TG 收藏的一本重要參考書籍。 (發表於 2008.9.15.)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杨宽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4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