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牙醫集結30年經驗,寫給父母最實用護齒解答
從長牙期、換牙期到離乳期,幫你教出「零蛀牙&牙齒整齊」的自信孩子。
◎暢銷No.1日本亞馬遜書店五顆星推薦
◎加贈【0~6歲口腔照護時間表】:依「月齡、年齡」解說,重視口腔的連續性發展,全面守護孩子健康!
看到孩子害怕治療蛀牙的恐懼,對父母來說是最大的煎熬。
在寶寶出生前,就能開始為孩子做好培育「健康恆齒」的準備,
良好「口腔發育」能讓孩子自信成長,啟動一生的免疫力!
注意!你家的孩子有這些習慣嗎?
嘴巴開開、咬指甲、抿嘴唇、用嘴巴呼吸──長大恐造成「齒列及咬合不正」
七個月後,舌頭依然像嬰兒時期吐出──進食、說話、呼吸和臉型都和「舌頭位置」有關
超過二歲還是愛吃奶嘴──斷奶後就要戒奶嘴,以免增加暴牙機率
不喜歡刷牙、一刷牙就哭鬧──媽媽別心急,重點是培養寶寶刷牙的「好心情」
千萬別等到孩子的乳齒蛀光光才後悔!
讓孩子好好說話、好好呼吸,就從「口腔機能」開始
小時候的「唇齒發育」攸關孩子長大後的蛀牙風險、全身健康、語言學習、社交、感覺統合等各方面發展。為孩子培養健康的恆齒,讓孩子「好好說話、好好呼吸」就要從「健全的口腔環境」開始。
從出生開始的「食育」,影響孩子未來的說話能力、性格
幫助孩子享受飲食的樂趣,體會豐富的味覺,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都是屬於「食育」的一部份,本書由30年日本兒童牙醫列出65個父母必修的寶寶牙齒照護指南,從媽媽懷孕時就能讓孩子遠離「易蛀牙體質」,了解孩子各階段的成長,協助他們好好「吃東西」、「開口說話」、「做表情」,擁有良好的口腔發育,才能正確引導孩子獨立自主。
0~6歲的口腔發育,是一生健康的起點
小寶寶許多無意識的舉動,其實是配合口腔知覺發展的行為,尤其滿一歲後,生理上會出現很多改變,讓父母應接不暇,但只要掌握口腔養成重點,就能幫孩子打好健康基礎。
【懷孕期】孕媽媽定期洗牙、吃木糖醇口香糖,孩子蛀牙機率少一半
【6個月】開始長牙了,用「嘴巴」認識世界,嬰兒舔東西時不要拿開
【12個月】嘴巴從感覺器官,發展出「發音功能」
【7個月~1歲】開始吃副食品,練習吞嚥與說話
【1歲6個月】第一顆臼齒長出,是斷奶最佳時期
【1歲7個月~2歲3個月】蛀牙菌感染的高危險期
【3歲】3歲前讓孩子躺著刷牙,自然養成定時刷牙習慣
【4~5歲】陪孩子「用嘴巴玩遊戲」矯正口齒不清,吃飯掉滿地
【6歲】長出最容易蛀掉的「第一大臼齒」,沒照護好會影響到全口牙齒
等到長牙再開始就太晚了!「健康口腔養成」的五大關鍵
吃東西、說話、做表情,都是接受刺激後才會發展出來的能力。把孩子丟著不管,即使給予食物,他也無法長成健康的大人。注重孩子的口腔發展,是使孩子獨立的重要環節。
【用「嘴巴」認識世界】——嬰兒舔東西時不要拿開
口唇感覺是所有知覺的基礎,他們透過口唇或舌頭舔過物品,就能讓身體記住類似光滑或圓形的感覺。等學會舔東西的感覺,便會發展出觸覺。
【學習怎麼「咀嚼】——餵食副食品也要有技巧,培養正常咬合力
從喝母乳開始,嬰兒會自發性以嘴唇、上顎活動口腔;離乳期則會依序運用上唇、門牙、舌頭、臼齒銜咬或推拉食物,鍛鍊口唇的力量與知覺,一步步學會咀嚼、吞嚥的節奏。
【「口唇遊戲」矯正發音、呼吸方式】——用各種遊戲增強舌頭及嘴部的力量
孩子無法將嘴巴閉起來、只用門牙吃東西、吃飯掉滿地、無法正確發音,父母一定要陪孩子玩遊戲。例如用吸管吹泡泡、練習用嘴唇將扣好的鈕釦解開、吹氣球、用手指吹口哨等,在玩耍同時促進口腔發育。
【開始說話】——擴展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孩子開始站立後咽頭擴張、也會看到更多東西,喉頭下降後能發出複雜的聲音。小臼齒長齊後,嘴巴功能將變成以「說話」為主,接著就能透過語言來思考,對更多事物表現出興趣與學習力。
【被忽視的「舌頭」】——改變臉型、齒列、語言學習
舌頭無力或沒有放在適當位置,臉型容易變寬、上顎變窄導致齒列不正,發音也容易失準,並且會養成用嘴巴呼吸的壞習慣,造成感冒喉嚨痛、嚴重打呼、扁桃腺肥大、牙齦發炎等健康問題。
現在才知道,遠離「高蛀牙率寶寶」的十大重點
(1)孩子口中的蛀牙細菌來自家人。
(2)錯誤餵食習慣,會引起「奶瓶型齲齒」。
(3)長出上臼齒,是準備斷奶的信號。
(4)乳齒常蛀牙,恆齒也容易蛀牙。
(5)小孩長牙後,要注意舌頭是否往後縮。
(6)餵副食品的動作,可訓練感覺統合。
(7)二歲後吃奶嘴,孩子暴牙比率增高。
(8)學習「馮尼氏法」,三歲前讓孩子躺著刷牙。
(9)使用含氟牙膏,能減少四分之一蛀牙率
(10)六歲臼齒蛀牙,長大難逃做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