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季中錦標賽在NBA 曼哈頓奧林匹克大廈辦公室的會議室裡一直被討論著,由於種種原因,包含與工會之間的來回、新增附加賽的優先排序,以及受到疫情影響一度被擱置。但這些關於錦標賽的想法,從各種形式到獎項、不同的時間點、要用單淘汰賽,還是30隊的淘汰賽等,需要歷時數月並在賽季末期進行淘汰賽的比賽型式,都是競賽委員潛在採納的點子。
負責NBA 策略與分析的Evan Wasch 表示:「我們在每個想法上都傷透了腦筋,有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頭緒。」
去年夏天聯盟高層選定了一個他們寄望的賽制──NBA 季中錦標賽,一場30支隊伍、67場比賽的 NBA 盃錦標賽(NBA Cup),比賽從由聯盟內部隨機抽選的5支隊伍為一組的小組賽開始,自11月3日持續至11月28日,有些對戰組合非常吸睛,其中一組比賽的高潮將是國王對上勇士,重新上演去年史詩級的系列賽。
接著,8支隊伍將進入淘汰賽,最後將在 12 月 7 日及 12 月 9 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辦四強賽。錦標賽為每支球隊 82 場例行賽賽程的一部分,對打進冠軍賽的兩支球隊來說冠軍賽將會是第 83 場,但並不計入戰績排名。
同時球員將獲得獎金:冠軍隊球員可獲得 50 萬美元、亞軍隊可得到 20 萬美元。準決賽落敗者將獲得 10 萬美元、打進八強賽可獲得 5 萬美元。總而言之,NBA 提供了近1800萬美元的獎金。
季中錦標賽的想法是在 David Stern 任內誕生,並於 2014 年 Adam Silver 成為 NBA 總裁後得以進一步發展。在全球其他體育項目中(例如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的歐洲冠聯賽、各級別組球隊以 one-and-done 形式參與的各種國內盃賽),季中錦標賽是比賽行程表中的固定項目,也是過往以來成功的賽制。
在多次會議下,聯盟高層規劃的藍圖裡,季中錦標賽未來可能得到溫布頓或足總盃的地位──贏得四大網球公開賽是大滿貫;贏得國內頂級聯賽冠軍、洲際性盃賽冠軍及國內盃賽冠軍就是三冠王,贏得 NBA 總冠軍與季中錦標賽就是雙冠王。
Silver說道:「我們認為可以在季中創造另一個有意義的比賽項目,且不影響贏得總冠軍以及冠軍獎盃(Larry O’Brien Trophy)這個目標的價值。」
更不用說這也將有利可圖,毫無疑問地,聯盟的動機純粹是為了利益。NBA 的轉播權合約將在下個賽季到期,而季中錦標賽是一個嶄新的閃亮玩具,可以拿來展示於潛在買家面前。
Wasch 表示:「如果只是說『我們堅持 82 場例行賽和季後賽的形式』那就是一種固定大餅迷思(fixed pie)。」聯盟可以將季中錦標賽作為一個熱賣項目(tentpole)出售給電台或串流服務,這樣就有機會增加數億美元的收入。
在賽季初期引起人們的興趣也是一大好處,NBA 為期6 個月的例行賽很漫長,前幾個月的比賽要與 NFL 競爭關注度往往容易會導致吸引力不足。許多球迷直到聖誕節才會密切關注 NBA 賽事。
於此同時還有負荷管理(Load Management)這個NBA 恨不得從字典裡消失的詞彙。不過最近聯盟也宣佈了新的處罰措施,試圖防止球隊同時讓多位球星輪休而稀釋了NBA這個品牌的價值。
理論上,季中錦標賽在 11 月創造了有意義的比賽,每週二與週五被指定為小組賽的「錦標賽之夜」,NBA 高層相信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盛大的四強賽,並讓各個球隊穿上錦標賽專屬的球衣,且在特別設計的球場上比賽以博取大眾的目光。
至於球員們會覺得季中錦標賽有意義嗎?Silver 表示:「俗話說,新的傳統不是一蹴可及的,這需要時間的累積。」美國出生的球員認為那唯一的總冠軍才是最重要的,不會熱衷於角逐另一個總冠軍,但來自其他國家球員占 NBA 名單的近三分之一,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是看著其他體育項目的季中錦標賽長大的。
聯盟相信隨著比賽的進行好勝心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太陽總教練 Frank Vogel 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到最後,我們就會竭盡全力贏得總冠軍。」Wasch 提及他跟一位 NBA 老闆聊過,這位老闆轉述了他旗下明星球員的一句話:「如果比賽結束後有獎盃可以舉起就算我一份。」
Vincent L
除了花花綠綠的地板跟另一套球衣,我很好奇有多少球迷知道季中錦標賽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