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間 5 月 30 日的小聯盟賽事中,我國旅美選手鄧愷威因在手套上被發現塗抹了外來物質(foreign substance)而遭裁判驅逐出場。
因為鄧愷威目前只是小聯盟選手的身分,這件事在美國目前並沒有引發太多的討論,但我認為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美國大聯盟官方開始正視投手使用外來物質以幫助提升投球品質的問題。而從小聯盟開始嚴格執行以測試選手的反應,則是大聯盟官方一貫的做法。
棒球規則明文規定投手不得在球上塗抹特定的外來物質,然而這條規則並沒有被徹底的執行。網路上能查到在大聯盟層級,最近因為這條規則遭驅逐出場的選手,只有Will Smith,Brian Matusz以及Michael Pineda三位。而且,這三次的事件發生的時間點都在2015年之前,由此可以看出大聯盟官方在今年之前對於投手使用非法物質的態度,可以說已經到了放任了。
投手使用外來物質在大聯盟其實是公開的秘密。許多球隊顧慮到自身也有投手有使用外來物質的習慣,所以不會去檢舉他隊投手。而有些打者也認為如果利用這些物質增加摩擦力,可以讓投手的控球更好,降低失控觸身球、危險近身球的機率,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是沒有好處。因此,球隊間一般來說都不會在這件事上做文章。
從聯盟的立場,也許是考慮到使用外來物質的選手不在少數,要一網打盡有一定的困難度且會大大的影響比賽的流暢性。針對這個議題,在球隊沒有特別提出異議的情況下,聯盟也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這長久以來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最近似乎有了一些改變。隨著運動科學的發達,投手開始瞭解到對於特定球種的品質而言,轉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偏偏轉速這項能力似乎很難自然地透過訓練來提升。
道奇隊投手,人稱棒球科學家的Trevor Bauer,2018年就曾經在他的社群媒體上表示:要提升轉速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借助於如松焦油這類有黏性的物質。當時他甚至還直接點名他的大學隊友Gerrit Cole的直球轉速有不自然的提升。只不過這個話題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近年來,美國大聯盟在投打兩端的天秤越來越往投手端傾斜。打擊率越來越低,三振越來越多。當然,投手訓練技術的進步,守備的佈陣,甚至打者自身攻擊策略可能都有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投手利用外來物質讓自己的直球更有尾勁、變化球更犀利,絕對也是造成現在投高打低的現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原本默不作聲的打者們也因為擔心自己的成績而發出不平之鳴。雙城隊重砲Josh Donaldson就直接跳出來說,他手上有一系列投手作弊的影片。
大聯盟官方從去年開始就不斷重申,將針對投手使用外來物質嚴格執法,但開季之後除了收集比賽用球之外、沒有太多實質作為;來到最近,他們終於看似有一些動作了。上禮拜先是要求紅雀隊投手Giovanny Gallegos換掉沾有疑似防曬乳物質的帽子。隔幾天之後又在小聯盟比賽中驅逐了手套上有不明物質的鄧愷威。
表面上這兩件事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關連性,但我認為大聯盟官方極有可能已經要求小聯盟裁判,就投手使用外來物質這件事情上,必須嚴格執法。
大聯盟官方利用小聯盟賽事做實驗的作法,已經行之有年。幾乎所有大聯盟想要做的改變,不論是場上規則或場外規範的修正,在勞資協商取得共識前,都會在小聯盟先行實施。藉此檢視其成效、並進一步說服球員工會之後,才會在大聯盟執行。
另外一種常見的操作是,如果某條規則影響的人太多,擔心選手反彈的聲浪會太大,聯盟採取的作法是,先在小聯盟強力宣導及執行該規則。等這一批年輕選手陸陸續續進入大聯盟後,再將該規則引入大聯盟,有時聯盟甚至還會設立所謂的「祖父條款」(讓在改規則前已經上大聯盟的球員,繼續適用舊規則),保障那些無法一時之間改掉原本習慣的選手。
ne800156
鄧愷威的問題是最近三場出賽未免瞬間”進化”太明顯,根本變成比徐若熙宰制中職的高三振率還可怕的怪物等級。
前兩場 : 7.2IP, 4ER, 9H, 6K.
後三場 : 12IP, 4ER, 7H, 23K
其中最近兩場 : 7IP, 16K
靠這三場的拉抬,他現在K9值13.3已經是生涯新高。若只計算最後兩場出賽,更是K9超過20的怪物。甚至比較好球率和對手Strikes Looking放掉好球比例都差異不大,但Strikes Swing 對手揮空率卻從13%大幅進步到18%,可以解讀他的球看似差異不大,但卻突然變得非常難揮擊。對手是第一場提前打退鄧愷威的Spokane Indians,第二次面對卻變成兩局三振五人的神級投手,對方很難不起疑吧。
影片中看出裁判只花了大約五秒鐘就驅逐他出場,教練上來沒多久也放棄跟裁判爭取,手套上的異物是明顯一坨吧 ….
荒野裡的一隻雞
抓吧抓吧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