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國小教練們討論選手的輸贏,通常討論出來的結論是:輸贏的差異大多出現在技術上的差距,跟心理沒有太大關係。技術差那麼多,心理再強有什麼用。要等到像頂尖選手技術那樣都差不多時,才會有心理的需求。聽到這樣的說法,我仔細去思考,試著去解釋這樣的想法對在哪?不對又在哪?
先從對的地方說起,倘若技術差異真的很大,心理表面上對最後的勝利是起不了任何作用亦幫不上任何忙。然而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選手,即使是實力相差懸殊,他們看待輸贏的方式才是未來成為優秀選手的關鍵。他們懂得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強大的對手,視比賽為檢視學習成效的方式,幫自己找到變好的地方,勇敢去面對失誤和失敗,並且認為這是能夠促進成長的最佳捷徑。而不是分心去在意別人的批評與擔心自己的面子問題。他們能從與強者交手過程中去設定合理的目標,例如:多來回幾拍、敢打一些技術、情緒更穩定等,不會用結果來否定自己,而是用過程中的進步來肯定自己。因此,技術懸殊造成比賽結果的差異是較難改變的事實,但看待比賽內容的方式,「更上層樓」的心態便發揮極其佳的強大作用,甚至出現「黑馬」便是最佳例子。
錯誤的說法又在哪?選手在成長的每個時期、不同層級都有機會面臨到實力相當的對手,這時候才是心理發揮最大功效的地方。試想,每年投資在選手個別訓練的花費相當高,然而每每在關鍵的時刻就缺這臨門一腳敗下陣來,付出慘痛的代價。最詭異的是,這臨門一腳指的就是「心理」,但這一塊卻很少被重視。若能適時投資補足運動表現不足的部分,提高選手的自信心、專注力和情緒調節能力,使得整體抗壓性提高,那麼選手將以更全面、更高的戰鬥力上場,多贏好多場比賽。這樣的好結果更能促使選手更加喜歡投入練習,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因此,並不是頂尖選手才會遇到實力相當的對手,而是從一開始學習的國小階段就會遇到,倘若提早學習運動心理,那麼像羽球、桌球這類幾乎每星期都有比賽的運動項目,選手每年可多贏好幾十場,增加更多上台領獎機會,未來發展的空間會變得更加寬廣。
因此,過去的謬誤在於「『心理』只有高級別的選手才需要」,是影響選手發展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事實上,每個年齡都需要,不論是初學者、業餘、高手、頂尖選手,都會遇到實力相當的對手。當你在相同級別使用較佳心態去應戰時,就更能放開去展現技術,獲得更好的表現成果。場上經常聽到哪位選手的態度不佳,而態度不佳就是心理素質不好最直接呈現的寫照。所以,什麼時候要開始學運動心理?我想,從一開始接觸這項運動開始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