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時代,我們與政治人物最接近的距離大概就是與他們的小編互動,有些小編會在專頁上和網友互嗆,另也有些讓人覺得「就為了你這句話我投他」,但這些會不會都只是精算的結果,只為了讓我們忘記真正的候選人,是什麼樣子?
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很有趣,因為除了執政的之外,另兩個主要候選人都在進行失言大賽,而其中一位經歷了抱貓和要求同黨議員退黨的種種爭議後,在選戰倒數一百天之前決定重開機,說要讓選民重新認識他。
而選民(更精確的說是網友)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他發文的風格變了。
這樣的發文風格,搭配不久之前的一封信,讓大家猜想姚文智reboot的這份文稿,其實就是蔡英文首席文膽(同時也是海基會副董事長)的姚人多所寫,進一步回頭看看「重開機」後姚文智專頁從語調、論述、議題到配圖的轉變,不難想像姚人多,基本上就是姚文智的「小編長」。
說真的,我並不喜歡小編這個稱呼,畢竟眾小編其實是面對大風大浪的第一線,而波濤之後雖然有人指出論述是一回事,候選人的本質是一回事,但多數網友確實有感,覺得「哇要開始認真了」。
但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換一個小編能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力——或我們是否已把小編的好壞,當成投票的依據?
我們因為小編而投票,然後怪候選人執政不利
想想看,不管今天幫姚文智操刀講稿的是姚人多還是綠茶多多,今天的姚文智和七月底那位把貓咪當機關槍拿的人,仍存有大致相同的的蛋白質和基因組成。
再舉個一脈相承的例子,蔡英文在選舉期間那些讓眾人不斷點讚轉載的感動人心、高瞻遠矚、字字珠璣、不能增減一字的發文,大多也出自姚人多的雙手,但這些文字贏得689萬個台灣選民的支持後,人們開始發現專頁上那張笑得陽光燦爛的照片,和小編並不是同一個人,那些文字並非發自候選人的口或手,最後也多沒有落實。
所以人們開始在那些舊文章下面留言,說自己被騙了,然即便如此,看到那些批評的人也是小編,而不是政治人物本人。
那又有什麼辦法,如果你不是每天跟在候選人身邊的政治線記者,即便你日日在菜市場蹲點也很難見到候選人本尊,他說什麼做什麼想什麼,來源就只有媒體報導和小編的發文——再了不起就是所謂的逐字稿。我們僅靠這些資訊,就描繪出了一個候選人喜歡在機場露營、幫貓咪穿搭的形象。
所以在網路時代,公眾人物不需要進手術室變臉,有時候只要換一個人發文,就能完全扭轉他的樣貌。
公關幕僚的工作:精算候選人說的每一句話
說真的,這種也不是台灣獨有的狀況,1997年起做了10年英國首相的布萊爾(Tony Blair),就非常熟稔這樣的操作,後來成為他溝通長(Director of Communication)的貼身幕僚坎貝爾(Alastair Campbell)就設計了一套叫做OST(Objective目標、Strategy策略、Tactics戰術)的系統,精算策畫布萊爾所有的發言和媒體曝光,讓所有的訊息都導向他們設定的—也是他們希望群眾相信的—目標,這也就是為什麼在2003年聯軍進攻伊拉克之際,他們怎麼樣也要為辛普森家族錄上一段音的原因。
這段短短的對話中,從提及布萊爾的出生地愛丁堡,到用「Smashing」這種年輕人字眼,背後都是一系列的精算結果
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也是玩這一套公關遊戲的大師,從Twitter上的政治正確發文到上喜劇節目,甚至是與Buzzfeed這樣的新媒體合拍影片,都是幕僚群和公關團隊的刻意操作。話雖如此,在上一次的選舉中,美國人似乎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用同一套操作模式的希拉蕊選輸了,坐在馬桶上親手發推特的川普,反而贏了。
其實也不是只有姚文智有姚人多,做過幕僚相關工作的人都不難看出,柯文哲的團隊自選舉至今也同樣計算著這些SWOT,讓柯文哲靠他異於常人的特質,自然而然講出這個世道裡選民愛聽、媒體會報、又有利自己的話;理論上,丁守中也該做相同的事情,但或許因為他沒黨部資源也沒行政資源,所以目前我們聽到的仍然是丁叔叔口中的話,喜惡另當別論,他還真該算是目前檯面上最「真誠」的候選人。但只要緣分到了,整頓了兵馬,屆時團隊放出的訊息必然也會「小編化」,和正常的選舉模式接軌。
畢竟(大部分人)選舉的目標就是當選,不是得第二或第三名,各方的質疑和挑戰,只要能壓到11月24日(或對上一次總統選舉而言,1月16日)不論忽悠不論spin都要選上,反正之後的最壞狀況,就是被網友改改圖而已。
話說回來,候選人能放手讓小編發揮也是少見的雅量,堪稱一種信任幕僚的舉動,更可以見微知著,看出政治人物用人不疑的個性(雖然用賽局的眼光來看,這可能也是形象塑造的一部份),畢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信任自己的坎貝爾、艾索洛(David Axelrod)或班農(Stephen Bannon),重點反而在於信任的對象和資料來源,是自己的政策幕僚?是外部倡議團體?是黨意代表?還是所謂的選舉大師或精算師?這都具有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民主國家投票該比的原本就是政見,只是近代的選舉已經成為說服人的競賽,才會讓候選人把重點放在宣傳,而不是誰有願景方向、誰有執行力能做事,而好的策略和文宣又是一件很花錢的事情,兩者「相輔相成」,台灣和全世界的選舉,就成了今天的這個樣貌。
很多人都忘了執政力和公關力應該是切開的兩件事,因為一個人就算聘來再好的小編,也不會讓他兼任CEO。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彭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