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5+2創新產業中,循環經濟概念的推動,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辦理的首屆「台灣國際循環經濟展」,即將於9月19~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隆重開幕,提供參與的國內外廠商們,最專業完整的國際循環經濟交易商機媒合平台。
資源回收,一個現代人們都已耳熟能詳的名詞,其實從過往的流行歌曲《酒矸倘賣無》,和曾經在全台各地街頭常見的「外星寶寶」垃圾桶等等便可窺見,這個對地球頗有助益的理念與行為習慣,早已深植於不少國人的心中。然而,隨著時代的飛快演進,觀念與行為也必須有與時俱進的革新態度。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起始至今,大多數產品都是依循著單純的線性生命週期:蒐集原料(Take)、製成(Make)、使用(Use)到廢棄(Waste)這般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的不可逆程序。20世紀末,歐美在化學、建築……等領域的專業人士,開始推廣倡議「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的概念,在產品設計初期就開始預先設想產品使用後的最終結果,也同時將產品的材料納入生態循環與工業循環的兩個封閉迴圈之中,以更少的資源來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循環經濟」一詞便就此應運而生。
依循著此一概念,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將辦理首屆「台灣國際循環經濟展」於9月19~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隆重開幕,提供參與的國內外廠商們,最專業完整的國際循環經濟交易商機媒合平台。
增強國際行銷力道 讓大眾更加瞭解循環經濟
對於首屆循環經濟展的內容,台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工業同業公會的榮譽理事長朱俊彥不僅表示樂觀其成,更覺得必會助益良多。「台灣的國際展多數由各產業公會承辦,例如電腦展、工具機展等等,吸引國際買家都非常成功。但是這次的台灣國際循環經濟展,同時背負著台灣各層面對環保貢獻的國際宣傳、跨產業族群與產品之國際行銷任務,很難由單一產業公會或聯合產業公會來興辦。」朱俊彥表示,由外貿協會主辦這次國際性展覽,透過它最為擅長的國際行銷宣傳管道,整合國內外各產業與業者共襄盛舉、爭取政府單位贊助參展等等,讓參展業者增加國際行銷的機會、貢獻良多。
「在台灣,回收再生資源與綠色消費幾乎是人人都能參與,同時也讓台灣的綠色產業能夠名揚國際。」朱俊彥提及推動多年的綠色產業,感到十分自豪。「不過『綠色產業』是個民眾們較能望文生意的名詞,相對來說,對於『循環經濟』就顯得較為陌生,還需要政府多多宣傳推廣。」
身為產業中的一份子,朱俊彥同時也深刻地感受到本土企業需要力求升級的迫切需要。「更提升層次的循環經濟,早已在國際上颳起了旋風。我們想要與全球接軌,就需要多注意趨勢發展,適時提升產品設計與製造方法等,同時也要關注歐美新一輪循環經濟所提出的相關標章與認證,才能維續台灣外銷的經濟命脈。」
積極參展 吸收新知 有助走出新方向
「對任一個企業來說,參展都是一個積極進行業務推廣,同時觀摩學習的重要活動。」朱俊彥心有所感地說道。「尤其台灣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相較於國際大廠,資源本來就比較欠缺,雖然現在憑藉著網路能夠補強部分的不足,但是對於相關業者,無論是業務、研發……等等從業人員,想要接收到業界最新、最快的趨勢,進場觀展還是一個最好的方法,有時候甚至比企業內部無數次的會議討論還要更有收穫。」他個人都十分期待著台灣國際循環經濟展的早日開展。
為了讓國內企業更快速且全面性地邁向循環經濟的未來大道,同時配合著聯合國努力推動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主辦的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特別在展覽期間舉辦了兩場盛大規模的論壇:「循環經濟:新商業模式探討」與「循環經濟:進入海外市場之困境以及因應方案」。從荷蘭Instock、日本JFE鋼鐵和美國Purpose Energy等外國企業組織與台灣在地的華碩電腦等廠商進行跨國性的協同合作,從生產鏈、原物料等環節上進行本質與流程的改造,讓台灣企業們得以觀摩學習。另一方面,則會從歐盟環保法令、資源再生政策和BSI、C2C認證機制的詳細介紹,讓企業戮力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能夠走得更加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