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工廠都有繞流偷排的情況了,國內數萬家的未登記工廠更是環保單位稽查盲點,這些未登記工廠在農委會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查詢圖台上面無所遁形,只是資料公開近一年以來在地方政府仍沒有太多動作。

Photo Credit:事件地平線
2017年7月21日,環保署、地檢署、保七總隊與環保局這樣的大陣仗,查獲達新公司中港廠繞流偷排含高濃度揮發性有機污染物,2018年6月28日偵查終結,起訴3名歷任、現任廠長及負責申報空氣物染防制費人員共4人,達新繳回不法利益所得新臺幣6,871萬4,793元。
備用煙囪、廢氣燃燒塔以及許多未達標準的煙囪,基於法規並未設置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這些煙囪所排放的氣體必須要靠第一線稽查人員介入監測,但我們的稽查人力、設備對比工廠數量差異懸殊,工廠因為不實排放受罰的情況罕見,讓許多工廠負責人願意鋌而走險;即使被抓到開罰,很多時候只是繳交基本額度的罰鍰,因為空氣污染被勒令關廠的數量更是少得可憐。
除了煙囪的自動監測設備,煙囪鄰近區域的周界監測更是少得可憐,目前只有少數工業區或工廠有設置周界監測,監測項目也不多,對比中國在每一個重點排污企業都要求設置周界污染物質自動監測,台灣還在倚賴環保稽查人員人工監測,也難怪工廠老闆們會如此有恃無恐。
合法工廠都有繞流偷排的情況了,國內數萬家的未登記工廠更是環保單位稽查盲點,這些未登記工廠在農委會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查詢圖台上面無所遁形,只是資料公開近一年以來在地方政府仍沒有太多動作;當政府視而不見,這些工廠負責人自然會繼續無視法令規定,我們的空氣污染問題就更難有根本的解決了。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承認問題的存在,年底縣市首長大選將近,長年在各縣市上演的環境污染賭盤,不妨問問各個參選人,誰有勇氣改變賭盤的遊戲規則,讓各類工廠別再把自己應該負擔的成本外部化!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