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宮崎正勝

砂糖的事業產生資本主義——從大西洋世界誕生的近代體制

歷史的女神透過大西洋賦予歐洲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和「民族國家」。這兩種體制是在大西洋世界中,因為諸多條件聚足所偶然產生的體制。西元19世紀,這套強大的體制最後透過歐洲廣播到全世界。

資本主義經濟不同於自給自足經濟,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而不斷擴張的經濟體制。

「小世界史」的經濟型態基本上為自給自足,由於帝國貪婪於領土的擴張,將國家的重心置於軍備,民眾的所得因此停滯不前。不過,到了「大世界史」時代,西元18世紀後半出現了「資本主義」,透過分業結合廣域,擴張式的經濟體制因此廣播到全世界。人民的所得增加,出生率也隨之提升。

【新舊世界之經濟基礎的差異】新舊世界的經濟基礎分別是「資本」和「田地」,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異。「田地」就算增加幫手也不容易擴大經營,但是「資本」卻和羊群一樣是財富的泉源,很容易就可以不斷增值。初期的種植業或工廠,很容易就擴大了經營的規模。西元前後,世界約有兩億人口。在西元1800年左右增加到10億人,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人口也不斷增加,直到西元21世紀初,世界人口已多達70億。

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是很重要的主題。很奇怪的是,以往世界史的教科書卻都含糊帶過這段歷史。

這可能是因為以往的歷史學者,將資本主義單純視為社會發展的一個普遍階段而已,也或許他們是在歐亞大陸的「小世界史」框架,或是歐洲史、國家史的框架中看待資本主義的誕生而已。

【解讀歷史】由於現在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時代,資本主義之經濟體制的誕生過程,實為世界史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但是,要從說明傳統農業社會的解體、重組,然後導致資本主義的誕生的角度來解釋卻非常困難。如果將資本主義視為由海洋衍生而來的人為形成的經濟體制來理解,條理就非常地清楚明確。

靠海洋生財的荷蘭和英國荷蘭和英國是進軍大西洋世界的後發國,他們由於無法在美洲大陸取得充足的土地,只好仰賴經營種植業和商業來求取財富。如果從以自給自足、以物易物為基礎的歐洲視角出發,將無法順利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過程。因為,資本主義經濟乃是由大西洋世界的商品經濟中衍生出來的。

全球盛行的資本主義經濟至今僅有三百餘年歷史,民族國家則僅有250年歷史。相比於綿延9000年之久的自給自足農業歷史和3000年之久的帝國歷史,資本主義經濟僅是強大的新手而已。我們處於經濟全球化的現代社會,實有必要透過世界史重新檢視資本主義的成立和其擴張的過程。

歐亞大陸在蒙古帝國瓦解後,重整再立的諸帝國仍然持續維持統治到西元19至20世紀初。不過,新崛起的大西洋世界則在歷經白銀的時代後,隨著甘蔗種植業的普及,並結合了大西洋的三角貿易,使其商業規模逐漸擴大。資本主義在這段期間也有長足的發展。

海洋世界的大轉換

Photo Credit:時報文化

西元18世紀後半,北美洲歷經英國殖民地獨立戰爭的洗禮,「民族國家」也初現雛形。資本主義和民族國家逐步將世界史導向「歐洲的世紀」。

加勒比海從海盜之海轉變成砂糖之海

西元18至19世紀期間,在歐洲諸國的領導之下,世界驟然變得無比遼闊。本書限於篇幅,僅能簡述世界史的動向,或許也唯有如此才能夠更容易掌握整體世界史的脈絡。

西元18世紀,新大陸的白銀產量銳減,西班牙和葡萄牙獨占海洋的體制也相對弛緩。荷蘭、英國和法國等國,將目標放在比歐洲相對溫暖的美洲大陸(位處亞熱帶和熱帶),開始擴大發展種植業。

西元17世紀後半以後,加勒比海域的砂糖、菸草、咖啡、亞洲棉和紅茶等商品引進歐洲,隨著咖啡廳的普及,歐洲人民的生活樣式也逐漸改變。這種改變與商業發展和種植業的擴大有密切的關係。

資本主義經濟是從加勒比海域大量種植甘蔗開始的。

在白銀的時代,加勒比海相當於西班牙統治美洲大陸的玄關口,由於美洲的原住民受到天花肆虐幾乎滅絕,多數西班牙人因此移居到美洲大陸,加勒比海的海防也相對鬆懈,西班牙人帶來的家畜也在美洲大陸野放繁殖。海盜利用海防鬆懈的情勢居留在加勒比海各島,加勒比海因此成為私掠船和海盜船的天下。只要能夠劫掠西班牙運送白銀的船隻,大筆財富就會滾滾而來。

不過,到了西元17世紀後半,隨著英國進軍牙買加島,甘蔗的種植業也急速擴大,加勒比海因此搖身一變成為「砂糖之海」。

荷蘭商人原本在巴西的砂糖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到了西元158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聯合起來將荷蘭商人趕出巴西,荷蘭商人因此將砂糖的交易中心轉移到加勒比海。

西元1655年,克倫威爾派遣軍隊占領牙買加島,英國人開始在牙買加經營甘蔗的種植事業。砂糖成為利多的戰略商品被急速大量生產,直到西元18世紀,牙買加島已經超越巴西成為世界最大的砂糖產地。

西元17世紀末,法國取得西班牙領地伊斯帕尼奧拉島西半部(現在的海地)的聖多明哥,也擴大經營甘蔗的種植事業。西元18世紀,聖多明哥成為與牙買加島齊名的大砂糖產地。英國和法國透過加勒比海的砂糖事業賺取了龐大的財富。

【支撐砂糖事業的奴隸貿易】天花使加勒比海的原住民銳減,巴西等地也由於是採集狩獵的社會,原本就有人口不足的問題,以至於砂糖的種植事業不得不依賴買賣黑人奴隸做為勞動力。根據估計,西元16世紀有90萬人,西元17世紀有300萬人,西元18世紀有700萬人,西元19世紀有400萬人,總計有1500名奴隸從非洲被賣到新大陸。從這些奴隸人口的數字,也可以推知甘蔗種植規模的變化。整體而言,約有四成的奴隸被送到甘蔗栽植中心的西印度群島,被送往巴西的則略低於四成。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化的中美洲

Photo Credit:時報文化

與歐亞大陸以自給自足為原則的經濟型態不同,新興的種植業將從事生產的勞動力當作商品一樣買賣。這種買賣奴隸結構的形成,與由於天花造成原住民人口銳減的偶然因素息息相關。

甘蔗的種植事業都會附設製糖設備,黑人奴隸做為勞動力,和糧食、農場設備、農具、精製砂糖的工廠、風車一樣,都被當作「商品」以貨幣購入,生產出來的砂糖亦做為「商品」被販售出去。也就是說,甘蔗的種植業完全是由貨幣推動運作的事業。這是一種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經濟體制。

此外,由歐洲、非洲和加勒比海連結而成的大西洋的「三角貿易」,係以歐洲、新大陸和非洲西岸的分業生產為基礎。形成了一種人與物都被當做商品交易買賣的「市場經濟」體制。

大西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空間,比支撐世界帝國和游牧帝國的歐亞大陸更大,擁有如此巨大的市場可以進行大量的商品交易,資本主義才得以在短時間內大肆擴張。

相關書摘 ▶《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讓教宗權勢一落千丈的「十字軍東征」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宮崎正勝
譯者:賴詩韻

  • 游牧民族才是世界史裡的扛霸子?
  • 波斯、伊朗系的游牧民族,打造了西元前的數個文明帝國?
  • 蒙古人鐵騎不只打下橫跨歐亞的帝國,還催生了文藝復興?

宮崎正勝發現,中國史、西洋史都忽略了游牧民族的重要性,沒有游牧民族,世界史將全面改寫!

  • 中東為何總在打來打去?
  • 非洲政治為何動盪不安?
  • 大航海時代為何是世界史的分水嶺?

「資本主義」、「民族國家」的形成主導了今日世界局勢,了解兩者的成因與影響,就能培養預測世界未來走向的能力。

  • 統治伊斯蘭世界的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還是其他?
  • 誰滅了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到底有何不同?
  • 印度文明、兩河流域誰先誰後?同樣都是河流文明,兩者差異又在哪?


如果你還在為這些細節頭痛,對世界史望之卻步,這本書能打破過往的刻板印象。歷史專家宮崎正勝認為,世界再龐大,人種、宗教、朝代更迭再複雜,24張地圖、35個關件,就能擺脫背誦死記的痛苦,融會貫通一萬年的歷史長河!

本書特色

  1. 開頭12張大圖表,統整世界史不同時期的情勢。各章依主題搭配地圖,讓讀者輕鬆理解該時期歷史事件發生的地理位置。
  2. 各章附有「重點名詞解釋」,說明應該具備的歷史知識;「解讀歷史」則著重說明歷史事件的意義,並從現代的觀點來解讀歷史。
  3. 「35個歷史關鍵」是以簡潔的內容,定位該歷史事件在世界史上的影響。
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

Photo Credit:時報文化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