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倫.甘地(Arun Gandhi)

香菸與肉的誘惑

知道甘地是多不可思議的人後,大家很容易把他想像成一個完美的人,能抵抗所有誘惑,絕對的誠實。但人都不是完美的。爺爺知道謊言是人性經常出現的弱點,他年輕時也曾欺騙他人,那可能是為什麼他這麼輕易就饒過我的原因。

爺爺十二歲時,跟許多孩子一樣陷入了無法抗拒的陷阱:受禁忌事物的吸引。對他來說,包括吃肉和吸菸。他看人抽著菸,想像從嘴裡冒出來的煙霧是如此誘人。起初,他抽被丟棄的菸蒂。然後,他想抽真正的印度香菸,於是開始從家裡偷錢來買菸。不過香菸的魅力很快就消失了。早在任何人知道吸菸對健康的嚴重危害之前,他就宣稱這是「沒教養、骯髒和有害的行為」。他不喜歡有人在火車裡吸菸,那會讓他感到窒息。

他也找藉口吃肉,不過這次的理由稍微可貴一些。做為一位著迷於追尋印度自由的小孩,爺爺想知道,骨瘦如柴的他如何能挺立在高大的英國人面前,畢竟每個英國人看起來都比他更挺拔、更勇敢。在那個年代,有首童謠這麼調侃:「英國人是強壯的,因為他們吃肉,茹素的印度教徒永遠無法與他們競爭。」祖父最親密的朋友是擁有同樣觀點的穆斯林。「如果你想像英國人那樣長得又高又壯,並且把他們從印度趕出去,你就得吃肉。」男孩告訴我的祖父。

因此祖父決定要悄悄地吃肉,最好是能長成大塊頭。不過欺騙父母需要耍一些複雜的手段。祖父和朋友偷偷小心的溜到河邊一處安靜地點,他在那裡第一次嘗試吃肉。結果他不喜歡,甚至還做了噩夢,但他還是堅持下去。

將近一年的時間,他的穆斯林朋友為他準備山羊肉和其他肉類,爺爺就偷偷摸摸地吃了。謊言引發更多謊言。某次他偷偷吃了肉之後回家,面對母親做的菜餚完全不感飢餓,他只好假裝自己胃痛。他甚至偷了他哥哥的一塊黃金來買更多肉。

所有這些鬼鬼崇崇的行為都讓爺爺覺得難受。儘管吃了肉,他還是沒有如他所期望的那樣變強壯。事實證明,吃肉並不會讓人比吃均衡的素食來得更強壯。於是他決定放棄肉類,不再向父母撒謊。

要承認一個一而再再而三的謊言是困難的,爺爺經歷了一段良心的掙扎。他無法面對面告訴父母,於是決定寫信,承認欺騙的行為,並祈求原諒。但是他掙扎著是否要把信交給他們。那時他的父親病得很嚴重,爺爺在家幫忙照顧他。

有一天晚上,當父子獨處時,他終於鼓起勇氣把信給他。他的父親重複閱讀了這些文字,兩人都流下淚來。他的父親終於把他拉到胸前低聲說:「我原諒你,兒子。」

謊言像流沙

爺爺以悲傷的心情回顧人生中的那個時刻。他告訴我這個故事,並解釋,一個純粹的告白,與不重蹈覆轍的承諾,有助重拾他人對你的信任。但是他也同時讓我知道,我們都在為了說謊和逃避真相而掙扎。謊言就像流沙,無法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礎。無論你以什麼做為地基,都是不穩固且不安全的,如果持續往上堆疊,謊言所堆成的沙堡最終會倒塌。

祖父頭一回發現,讓眾人知道真相而反彈,遠比說謊話帶來遺憾要好。如果你能一次就學會這個教訓,並且堅持終生,就太好了。但即使是甘地,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學習。他對偷偷抽菸,還有吃肉和偷竊的事情說謊,直到最後向父親認罪,才決定從此不再撒謊。他後來寫下至理名言:「真理的光輝難以形容,比太陽的光芒強上一百萬倍。」

祖父在說謊和複雜的「不害」(ahimsa)概念間建立了有趣的連結。「不害」這個概念認為,印度教和佛教與其他宗教的主要美德,就是認為我們不應該做任何傷害對方或己身的事。

要理解這是祖父非暴力運動的基礎很容易,但它其實有更深的含義,包括我們所做的其他類型的傷害行為。祖父相信,控制本能不說謊不欺騙,要比放棄戰鬥難得多。

我也跟爺爺一樣,總是要在說謊說個幾輪後,才能在所有情況下都堅定地說出實話。而誠實,就是我最後得到並終將繼續執行的結論。每當在政治性的辯論中聽到被扭曲的事實,我總驚訝地發現,有些人會想讓你相信,真相是他們想要的那種樣子。科學並不提供所有的解答,但我們必須依靠我們所掌握的最好的事實來尋求絕對真理。如果你聲稱全球暖化不是事實,移民造成犯罪,或歧視並不存在,你是刻意忽視事實,或支持情緒性的謊言。也許你有個人的理由反對移民或支持歧視,但要對自己坦承那些理由是什麼,不要將自己或你的政府的未來建立在謊言的流沙上。祖父說,他從政是基於對真理的委身,這是可供世人追隨的好榜樣。

我有個朋友開玩笑說,他不會說謊,因為他不夠聰明,不記得編造過的所有故事情節,以及是對誰說的。他不想用謊言讓自己的生活糾結。無論你說謊的理由是什麼,堅持真相要比偽裝自己來得有力。

食鹽長征

美國人讚賞那些「真實」的人物,因為他們真誠相信並追求自己的事業或地位。我經常想到我的祖父,他只穿簡單的披肩和涼鞋,卻有數百萬人跟隨他。他是怎麼做到的?我認為,世人是受他內心的真理和他真實的熱情所吸引。

世人對於他在上個世紀三○年代所領導的食鹽長征(Salt March)感到敬畏,這是以非暴力行動抗議英國統治的抗議行動。鹽在印度飲食中是非常重要的,但當地人卻被禁止採鹽或出售自己的鹽,而須從英國購買,且課以重稅。祖父決定以取消鹽稅做為他下一波非暴力抗爭的主軸。長期以來,祖父一直相信可以透過與英國人談判鼓勵他們採取更公平的做法,所以他向總督發了一封內容誠摯的信,描述他想導正的問題和不公義。總督只答覆了四行字,說明甘地不應該違法。

「我彎曲雙膝懇求麵包,卻得到了石頭。」祖父對他的追隨者說。

他接著宣布他計劃向阿拉伯海行進三百八十公里。一旦抵達那裡,他會違抗法律,在海邊採鹽。那時幾乎每個住在靜修院的人都想加入他,但他只挑選幾十位追隨者。食鹽長征中最年輕的只有十六歲;我祖父六十一歲,是其中年紀最大的。他們出發的那天早上,所有靜修院的人都在黎明前起床歡送他們,當時還聚集了來自附近城鎮的數千位民眾,以及從歐洲、美洲,以及印度本土遠道而來的記者。

在這趟遊行的每一天,祖父在行經的小鎮停留,說明他的計畫,沿途有愈來愈多人加入。

他在一個村莊說:「這不是一個人的奮鬥,而是我們數百萬人的奮鬥。」當時有三萬人聚集聆聽,他請求他們的支持。

一個月後,成千上萬人跟隨甘地一同抵達大海。我的祖父走上海灘,俯下身來,拾起一把天然的海鹽。這一幕非常著名。

他宣告:「我以這鹽撼動了帝國的基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甘地教我的情商課》,天下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阿倫.甘地(Arun Gandhi)
譯者:李康莉

你的頭腦應該像開著多扇窗戶的房間,
微風從四面八方湧入,但沒有任何人能把你吹走。——甘地

本書作者阿倫是甘地的孫子。他在南非出生,因膚色不夠白而遭受白人小孩歧視,不夠黑而被黑人小孩霸凌,讓他經常陷入憤怒與想要報仇的漩渦中。他在青少年時期回到印度與甘地同住,時值印度自英國獨立的關鍵時刻。在作者見證甘地改變歷史的同時,也近身學習甘地提供的簡單而實用的教訓。

他原本以為偉大的甘地從不生氣,但甘地告訴他,他年輕時與妻子吵架,甚至差點把妻子丟出家門。但他學會如何妥善把怒氣轉變為強大的力量,而非以暴制暴。與甘地的相處讓作者克服經常過於沉重的情緒,並發現如何實現自己的潛能、用新的眼光看世界。

書中有很多溫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聖雄永不妥協、為正義挺身而出,甚至幽默、俏皮等不同的一面。

愈是艱難的時刻,愈要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依循甘地提出的11個人生最重要問題,追尋更好的自己。

甘地的11門人生課

  1. 把憤怒轉化為溫暖的力量
  2. 勇敢說出內心話
  3. 獨處能沉澱心神、探索自我
  4. 發掘自己的特質,財富不是人生終點
  5. 謊言令人錯亂
  6. 貪婪與浪費使貧窮永存
  7. 愛的親職教養
  8. 謙遜的力量
  9. 以尊敬、理解、接受、欣賞、憐憫遠離暴力
  10. 以眼還眼只會使人盲目
  11. 向他人張開雙臂,和平與希望就會來臨
getImage-4Photo Credit: 天下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