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以下簡稱中華鳥會)今(15)日表示,從1996年加入全球最大的鳥類保育組織「國際鳥盟」開始,20年來要求改英文名3次,這次又再要求中華鳥會改中文名,並簽署「不促進或倡導台獨」承諾文件,中華鳥會在拒絕後遭到國際鳥盟移除夥伴關係,將研議串聯他國因應。

中華鳥會:我們是保育組織,不是政治推手

中華鳥會由21個地方鳥會及生態保育團體聯合組成,在1988年正式成立。根據官方網站的說明,中華鳥會長期致力、關心野鳥保育,並執行相關計畫,也串聯全國鳥會組織、環境團體、學術單位、政府單位及國際組織關注鳥類生態與環境議題。

相關工作包括管理鳥類資料庫、制定台灣鳥類名錄、教育推廣和國際交流等,並與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推動多項鳥類科學活動,建立台灣鳥類生態保育的基礎資訊。

中華鳥會今天下午在臉書上說明,過去20年間已被國際鳥盟要求更改過英文名稱3次,這次首次被提及中文名稱,恐造成其他國家夥伴經營風險。而國際鳥盟全球理事會片面要求中華鳥會簽署一份文件,承諾不促進或倡導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及台灣脫離中國獨立。

中華鳥會指出,作為一個野鳥保育的非政府組織,從未就任何此類議題表達過立場,因此認為簽署這樣的文件相當不合適,拒絕簽署,因為中華鳥會不是政治推手,「我們是保育組織」。

另外,國際鳥盟也告知中華鳥會,將不參與由台灣政府全額或部分資助的任何相關活動,也不允許國際鳥盟的名稱和標誌被使用或展示在有標示中華民國國旗、標誌、符號等相關文件、文獻、報告或任何形式的傳播媒體。

國際鳥盟聲稱,這是因為一方面要與中華民國的「獨立」保持距離,卻又從同一實體獲取經濟利益是「奇怪」的事情。但是中華鳥會認為,這是基於政治考量,國際鳥盟作為全球保育組織不應做此決定。

《中央社》報導,中華鳥會副秘書長呂翊維表示,7日國際鳥盟全球理事會投票決議,排除中華鳥會於國際鳥盟的正式夥伴關係;因此,中華鳥會近日已將訊息對外發布給各國盟友,並要商議怎麼串聯、因應,23日對外說明對策。

呂翊維表示,中華鳥會長期跟日本團體有交流,也不排除研議跟歐、美國家聯繫,據他所知,英國媒體已就此事訪問國際鳥盟,但未獲回應,或許國際鳥盟不想此事被廣為報導、引發國際關注。

中華鳥會重申,對鳥類來說世上沒有國界,保育工作需要全球網絡合作實踐,中華鳥會將持續進行鳥類與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包括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保育研究工作,以及引領亞洲推動鳥類的公民科學運動,例如eBird Taiwan、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等。

《上報》報導,已有將近百年歷史的國際鳥盟創設於英國,現任主席為日本憲仁親王妃久子。長期以來,林務局與國際鳥盟合作推廣國際鳥類保育和教育活動,過去我國保育黑面琵鷺有成,曾獲國際鳥盟頒發國際保育獎,而我國外交部也不止一次捐款贊助國際鳥盟。

截至目前,國際鳥盟官網上的亞洲夥伴中,已看不到中華鳥會,至於「Chinese Taiwan」的介紹頁面則已無法讀取。然而中華鳥會過去參與過的全球及區域保育計劃,包括目前首頁上「健康的地球應是普世人權(A healthy planet should be a universal human right)」聯合國請願活動,都仍可看到中華鳥會參與的紀錄。

國際鳥盟在亞洲夥伴當中,可以看到斯里蘭卡、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香港等觀鳥團體,香港觀鳥協會的英文名字為「China (Hong Kong) – Hong Kong Birdwatching Society (HKBWS)」,不過當中並未出現中國的鳥類相關團體。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