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三光

前言

大家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而老花眼是最常在中年之後出現的眼睛疾病,剛開始是看書報一會兒就眼睛酸,或需要拿遠一點才看得清楚,後來就需要戴老花眼鏡,這是因為睫狀肌的視調能力下降,目前有各種眼鏡來達到矯正老花眼。然而影響老人視力下降的原因眾多,下面簡單介紹老年常見眼睛疾病及保健。

  • 乾眼症

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眼睛乾澀、異物感、敏感怕光、眼睛易疲勞,眼皮睜不開、感覺眼壓過高、有腫脹感、眼睛紅或同時有頭痛、怕光、暫時性視力模糊;有時眼睛太乾、基本淚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淚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眼淚;較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長期傷害則會造成角膜、結膜病變,並會影響視力。

如何預防乾眼症:規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睡眠不熬夜、均衡飲食,額外補充維生素A(每天5000 IU)、每天口服維生素C500-1000 mg、每天5-10 mg EPA或DHA(深海魚油)、多吃葉黃素(Lutein)或深色蔬菜(紅蘿蔔、菠菜等)、當季水果,保養自己淚腺的分泌功能;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E之蔬果,避免油炸食物。

讓眼睛充分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用眼過度,注意眨眼次數。洗臉時注意眼瞼、睫毛清潔。使用毛巾熱敷可以減輕疲勞、增加淚液分泌。戴隱形眼鏡時間不要過長,睡眠時應該取下。眼睛不舒服一定要尋求醫師協助;千萬不要自行購買眼藥水長期使用。輕微乾眼症可以點人工淚液(有藥水、藥膏、凝膠等型式;另有不含防腐劑,戴隱形眼鏡時可點之產品)、睡前點潤滑眼睛的眼藥膏,熱敷、按摩則可刺激淚液分泌。

中度乾眼症則可以增加人工淚液之次數、戴擋風或保濕眼鏡、降低室內溫度、增加溼度、減少淚液之蒸發。嚴重乾眼症除了以上治療方法,有時還必須將眼球覆蓋或施以眼瞼縫合術,以避免眼球過度乾燥造成之傷害。另外也要找出造成乾眼之原因,如:眼瞼炎、維生素A缺乏、結膜炎、結膜疤痕、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疾病;並積極治療,以人工淚液每2小時補充淚液的不足,而類固醇眼藥水可以預防性的每6小時點1次,至於市售的人工淚液型凝膠則建議睡前使用。

  • 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央,決定影像成形的形狀、顏色、亮度,是視覺功能最敏感的地區;黃斑部隨年齡增長逐漸在視網膜中央(視野缺損:以中央視力模糊為主)出現退化,急性視力減退及漸近性視力減退。

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大都有明顯的主觀症狀包括看東西時,影像扭曲,視力模糊、顏色變淡或暗影和後天性色盲,尤其是在近距離看東西時會產生困擾,嚴重者無法閱讀,或是辨識人的臉孔;其中急性視力減退多為單眼視力突然大幅度下降,看東西會覺得變形。通常雙眼一起發生,一般分為乾性和濕性,主要以黃斑部是否產生脈絡膜血管新生,濕性的意思是老年的黃斑部因為新生血管產生黃斑部水腫、出血,對視力影響較大。

黃斑部病變會影響視覺、嚴重時可能導致失明。眼部中心視力及色彩辨識,包括老化、先天基因、陽光傷害、吸菸、高度近視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視網膜下方產生新生血管,不僅影響視力,也會造成影像扭曲。黃斑部病變通常為兩側性發作,當其中一眼出現病變時,另一眼可能也發生病變。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頭號視力殺手。

好發於近視超過600度的患者、超過50歲以上的中老人族群;體質遺傳;吸菸者;高血壓患者;環境因素造成如:常接觸強光、紫外線者。

全身的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常引起黃斑部慢性水腫而影響視力。1.視網膜分支或中央動脈阻塞所造成的急性缺氧、缺血而導致黃斑部功能喪失。2.視網膜分支或中心靜脈阻塞導致出血、缺氧或水腫而使得黃斑部功能受影響。3.中心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而致視力減退,中心暗影及視物變小。4.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乃是與年齡有關的退化,黃斑部常因新增血管導致的出血、水腫(濕性)而影響視力。5.高度近視眼底病變常見黃斑部退化、出血、新增血管、黃斑裂孔甚或視網剝離而使得視力急速下降。6.黃斑部裂孔,短期內可見視力明顯下降及中心視野絕對暗點。7.外傷導致的裂孔,水腫、出血會影響視力。

小叮嚀:多攝取葉黃素(Lutein)、β胡蘿蔔素、深綠色蔬菜、魚類、戒菸、Vitamin C 和E。富含葉黃素食物:菠菜、地瓜葉、南瓜、柳丁、番茄、油菜等;富含β胡蘿蔔素食物:胡蘿蔔、木瓜、地瓜、芒果、韭菜、茼蒿。另外可食用富含抗氧化功能的食品,如維生素A、C、E及鋅,和類胡蘿蔔素(如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等;每天攝取6 mg(毫克)的葉黃素(lutein)或玉米黃素(zeaxanthin)可降低眼黃斑部退化的風險高達43%,而維生素A、C、E 沒有降低黃斑部退化的機率;多吃綠色蔬果及魚類,補充葉黃素與omega-3魚油(EPA、DHA(非魚肝油));外出時做好眼睛防曬,避免用眼過度。

戶外休閒活動建議配戴太陽眼鏡或帽子,保護眼睛;平時不抽菸、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控制血壓,血脂,不要抽煙。補充抗氧化的物質如:維生素A、 C、E,及微量礦物質如硒、鋅、錳、銅,能夠幫助視網膜斑細胞對抗自由基的傷害。

  • 視網膜病變

長期高血糖可能會引起眼部視網膜血管病變,稱之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根據統計在罹病15-20年之後,所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幾乎都會產生視網膜病變;除了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視也會造成視網膜剝離,超過60%的第2型患者會有視網膜病變,其中有20-30 %的病人會導致失明;增生性視網膜病變患者可能因視神經盤(disc)血流不足或血管脆弱破裂出血,也可能黃斑部水腫、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或血管新生性青光眼,所以血糖控制不佳(長期高血糖),似乎是失明的高危險因子。

在已開發國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20-65歲人口中失明的最主要原因;視網膜病變似乎跟糖尿病畫上等號,長期血糖上升會引起眼部視網膜微血管病變,除血糖之外,人種、基因、血壓、血脂、尿蛋白都是危險因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又分增生性、非增生性。視網膜剝離有三種:1.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為臨床最常見,與老化、高度近視有關,視網膜先有裂孔,玻璃體由裂孔滲入視網膜下方,使周邊視網膜上皮層和感覺層分離而失明。2.牽引性視網膜剝離:主要發生於糖尿病、外傷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纖維組織增生後收縮牽引力將視網膜和色素上皮層扯開而失明。

  1. 非增生性視網膜病變:眼底鏡可看到一些小出血點,脂肪性滲出物;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屬於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上的血管形成小血管瘤,體液滲出,視網膜有點狀出血,水腫等變化。
  2. 增生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上有新生血管形成,不正常而且脆弱的微血管生長到玻璃體之中,也會造成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多自視網膜周圍開始,所以初期中央視力大多不受影響,故病人往往沒有發覺,然而此時卻是治療的黃金期。醫師可藉由視網膜周邊雷射來抑制出血,避免新生血管繼續惡化生長。

如果初期病變時未適當控制,會持續惡化至中央視網膜區域,此時視力會大大受損,因為長出的新生血管以及纖維組織,會導致「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嚴重者會產生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此時須藉由玻璃體切除手術來治療,治療後或許可保持一些視力,然而卻已大不如前;至於糖尿病引起之黃斑部水腫,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玻璃體內注射抑制新生血管因子藥物療法,而且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申請健保給付,減輕病患的負擔。

根據統計第一型糖尿病患罹病五年左右,有10%會出現視網膜病變;所以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至少在罹病五年內,要做第一次的眼底檢查;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在診斷確定的時候,有20%的病人已患有視網膜病變,所以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發病時就應該做第一次的眼科檢查。視網膜病變出期常無症狀,或單眼受影響容易忽略,糖尿病或高度近視者應每年(或半年)檢查一次,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 白內障

白內障是指原本清澈透明的水晶體變混濁,導致光線無法完全穿透而造成視覺模糊,而且是無法以眼鏡矯正的現象,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通常又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情形,其中又以後天性的老年人白內障最為常見,老年性白內障,可說是銀髮族最常見的疾病,玻璃體病變的種類如下:

  1. 老年性白內障:是種自然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50歲後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混濁而漸漸造成視力的障礙。
  2. 外傷性白內障:車禍、鈍器傷害、尖銳物品的刺傷或穿透性眼內異物傷害到水晶體所引起。
  3. 併發性白內障:因虹彩炎、青光眼、網膜色素病變等引起的白內障。
  4. 先天性白內障:由於遺傳性、染色體變異、胚胎內感染或不明原因所引起,嬰兒瞳孔見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可能導致視力發育不良;由於遺傳性、染色體變異、胎內感染等所引起,嬰兒瞳孔內可見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視力發展差;創傷、工作暴露輻射線、酗酒或糖尿病,極少數先天性白內障,可能為遺傳或胚胎期感染細菌,例如:母親懷孕時,感染德國麻疹。
  5. 代謝性白內障: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身體新陳代謝異常所引起之白內障。
  6. 藥物性白內障: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當飛蚊症狀加劇,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出現閃光、視野缺損,感覺一層薄膜或毛玻璃狀物質遮蔽視野、複視、畏光、度數加深,霧裡看花的感覺。常是急性、無痛性視力喪失的原因,隨年紀增加玻璃體會液化,屬於老化性視力退化階段。水晶體因蛋白質從溶解性,變成不可溶解性蛋白質而造成水晶體混濁,導致視力模糊,近視度數無緣無故加深,看東西影像重疊,九成為老化的結果。
  7. 玻璃體混濁:老年玻璃體變性混濁,常見於高度近視、虹膜、視網膜、脈絡膜發炎影響玻璃體,外傷使玻璃體混濁、寄生蟲、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影響。白內障屬於眼睛的自然老化現象,因此避免眼睛老化就能延緩白內障發生的時機,甚至降低白內障發生的可能。一般來說避免眼睛日曬、禁煙、攝取深黃或深綠色的蔬果,並適當補充維生素A、B、C、E、葉黃素,都能產生良好的眼睛保健效果;當白內障嚴重程度到視力0.5以下,無法以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時,建議讓眼科醫師評估手術的適應症,即可考慮接受手術,如:水晶體乳化術、人工水晶體植入,目前還沒有其他可以治癒白內臟的藥物;吸除混濁的水晶體及置入人工水晶體,而進行白內障手術的時機通常是依個人生活需要而定,即視力障礙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是開刀的時機了。

食療提升自癒力

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維生素的蔬果、多補充葉黃素和維生素C,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曝曬,均衡飲食和補充膠質可延緩飛蚊症和玻璃體老化的速度可減緩白內障的進行,但無法治癒;維生素A與類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動物性如:豬肝、深海魚;植物性如:紅蘿蔔、南瓜、韭菜等。

結語

老年常見的視力問題有很多原因,最常見的是白內障和老年性黃斑部退化。初期白內障可能會改變眼睛的屈光度數,可藉由配戴適當的眼鏡來改善視力,同時多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和一些抗氧化劑,出門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曝曬,均衡飲食、避免抽煙來減緩白內障的進行。但若水晶體混濁更嚴重,眼睛容易痠澀疲勞,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品質,就需要考慮開刀了。

現在大多以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主,用超音波將白內障的晶體核乳糜化,再將其吸乾淨的一種手術方法;好處是切口小、傷口復原較快。再加上摺疊式人工水晶體植入方法,使得切口更小而不用縫線,不僅視力恢復更快且較無疼痛。所以白內障不要放得太熟,否則要用較強較久的超音波才能完成,不僅增加手術的困難度也使術後恢復較久,所以該接受手術治療時,便宜積極進行。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是最常見的視網膜疾病之一,跟年紀、人種和遺傳有關, 50-64歲約占人口1.6%,但 65-75 歲的人就增加至 10% ,白人比黑人多,可能較深的色素可減少光的傷害。其他的因素還包括光的傷害、營養缺乏、毒素傷害、心血管疾病、呼吸問題、吸菸、自由基形成和已存的眼睛疾病等皆有關連。

初期是視網膜色素表皮細胞改變,後來有些沈澱物形成而導致地圖狀黃斑部萎縮,有時會滲漏或出血導致色素表皮細胞剝離、視力喪失;甚至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初期老年性黃斑部退化的治療,可考慮服用維生素B、C和一些抗養化劑,治療原有心血管疾病和促進血管循環,戒菸和戴太陽眼鏡減少光的傷害等。但若有脈絡膜新生血管,則需用雷射來治療。

本文經阿登的老人學筆記本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健康筆記》,白象文化出版

作者:陳杰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收錄超過64種不同病症的家醫寶典,白話易懂,一般人也能提早預防、簡易自療!

  • 由執業多年的家醫科醫師撰寫,讓讀者安心吸取最正確、最專業的醫療資訊,不被網路上的錯誤訊息所誤導、延誤。
  • 內容涵蓋各類常見病症與運動傷害,並提供預防與治療方案,讓您面對疾病也能不慌不忙、心裡有數。
  • 提倡運動處方,從醫學角度提出適切的建議,讓讀者避免運動傷害,輕鬆享受運動從中受益。

腰痠、背痛、頸僵硬,藥膏、按摩沒有用,誰來救救五十肩 ?!
韓劇、日劇、FB,大小螢幕滑不完,人未老眼先花怎麼辦?
炸雞、滷味、冰淇淋,飽島美食吃不停,可憐的衣服又瘦了

環境污染嚴重、生活壓力大還有諸多不良習慣導致現代人小病痛叢生。
本書將常見的病症分為三章九節,
從眼睛、鼻子、耳朵、口腔、皮膚說起,
到生活習慣病(肌少症、脂肪肝等),
再到運動傷害(五十肩、足底筋膜炎等),
將病徵、病因、治療及預防建議逐一列舉,
並說明如何透過運動把握無價的健康,
正是居家生活、外出旅遊必備寶典!

Photo Credit: 白象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