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安倍晉三以健康因素請辭首相與自民黨總裁後,日本政壇就以相當快的速度變化著。自民黨在9月14日選出新任黨總裁,由獲得五大派閥支持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當選,擊敗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並於9月16日的國會臨時會上,正式被選為首相。

從安倍請辭到菅義偉當選,看似一帆風順,不過自民黨面臨的國內外局勢,其實不容過度樂觀。菅義偉在宣布參選至當選後,都不斷面臨一個外界相當關切問題:會不會提前大選?

綜合眼下日本政壇的狀況來說,菅義偉成為首相後做的第一件重大決定,恐怕就是解散國會。

預算會期到東京奧運,令和三年「沒空」解散

日本眾議院任期一任四年,但首相有一個特別的生殺大權:「解散國會」,隨時可以提前大選。現行《日本國憲法》下,只有一屆眾議員做完完整的四年任期(1972-1976),國會提前解散是日本的政治常態。

本屆眾議員任期在明(2021)年10月22日屆滿,所以做為新首相的菅義偉,最遲要在明年10月21日解散國會,但選擇時間點的考量,就顯得相當複雜。

首先,日本國會的會期有分為常會、臨時會與特別會,依據日本《國會法》規定,除非國會被解散,否則一年一度的常會必須召開150日。自從1992年以來,日本眾議院的常會召開時間都是1月中下旬,代表常會至少都開到該年6月。

常會又稱為「預算會期」,最重要的任務是審查政府總預算案,以及稅制等相關法案,加上日本國會有「會期不連續制」,只要法案在本會期來不及通過,就會胎死腹中;因此除非已進入常會尾聲,不然在會議期間幾乎不可能解散國會。從1992年改為一月召開常會以來,眾議院確實未曾在6月以前被解散

只要沒有延長會期,明年度的眾議院常會會在6月中下旬結束,但緊接而來的是東京都議會選舉。

歷來東京都議會選舉是參議院選舉之外,中央執政成績的風向球,且若無意外,這會是菅義偉上台後面對的第一場大型地方選戰,選舉結果一定會被放大檢視;加上自民黨也面臨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率領的都民優先會挑戰,對菅義偉來說是一場不好應付的硬仗。

即使在6月底至7月中旬能挺過東京都議會選舉,但另一個發生在東京的大事,也會讓菅義偉毫無閃躲空間:東京奧運。

東京奧運的開幕日是明年7月23日,先前國際奧會已明確表示,不管疫情如何都會如期舉辦奧運,所以在7月23日到8月8日的賽事期間,菅義偉也沒有解散國會的契機。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原本安倍華麗的交棒劇本,如今也已破局

若安倍沒有請辭,他的首相任期將跟自民黨總裁任期一樣,都是明年9月底屆滿,所以他原本能以奧運圓滿落幕的歷史時刻,締造個人政治生涯的新高峰,於9月留下一個漂亮的下台身影,交棒給政權繼承者,而繼任者也能在10月的眾議院選舉,靠著慶祝行情再替自民黨延續執政。

但隨著安倍突然請辭,這套僅屬於他的劇本便失去意義,因為菅義偉將會面臨的難題是該不該競選黨總裁連任,這會攸關到他的首相任期是否延續,屆時黨內派系也不一定會如這次鼎力支持,不確定因素非常多。

所以菅義偉在面對明年9月的黨總裁選舉,也必須專注應付,這時解散國會對他來說是一場非常大的豪賭,因為如果黨內有心者想讓他垮台,即便自民黨繼續過半,但改選席次只要不如預期,就很可能重挫菅義偉的聲望,能不能繼續擔任首相都還很難說。

所以盤點完明年眾議院屆滿前的1到10月,幾乎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再塞進眾議院選舉,若強行解散,也都是不利的時間點。

言下之意,日本眾議院在今(2020)年內解散的可能性非常高,而解散的時機,其實已經不遠。

外交能力未知的菅義偉,解散時機恐怕要看「美國臉色」

這次菅義偉能快速凝聚黨內五大派閥,背後的影武者就是自民黨幹事長、有「喬王」之稱的二階俊博。為了減少菅義偉登上大位的阻礙,二階俊博率先在安倍辭職當天,表明黨總裁選舉應該取消黨員投票,採國會議員跟都道府縣黨部各三名代表選舉即可,以加速結果出爐。

這個決定不僅引發在基層黨員有廣大支持的石破茂反對,許多青壯派國會議員也紛紛跳出來,呼籲不能無視基層的聲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

正因為各大派系早已談妥,加上取消黨員投票,讓菅義偉政權的正當性略顯不足,也給日本民眾一種黑箱作業的不良觀感。

外有輿論壓力、內有青壯派蠢蠢欲動,對於剛坐上首相大位的菅義偉來說,確實很需要來一場問信於民的大選,讓他的執政授權對象是全體國民,以建立足夠的威望。

既然亟需一場勝仗立威,菅義偉就需要在今年內擇期解散國會,而時間點的選擇,與美國大選將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菅義偉本人在安倍身邊居中持重,擔任內閣官房長官七年八個月,內政方面毫無疑問能輕鬆掌握,但他最令人擔心的,其實是在外交經驗上的不足。

菅義偉內閣留任了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防衛大臣甚至直接找來安倍的親弟弟岸信夫出任,在外交層面上延續安倍政策的味道濃厚,以穩定當前的外交路線為最高指導原則。

目前國際情勢最重大的事件,便是於11月登場的美國大選,拜登(Joe Biden)與川普(Donald Trump)戰況激烈,大選結果仍然沒有很清晰的走向,如果出現意想不到的選舉結果或爭議,菅義偉恐怕無法如安倍在外交場域長袖善舞,弄不好會反過來影響內閣穩定,甚至給日本民眾一種菅義偉欠缺領導力與應對國際情勢的觀感。

若能在美國大選前就先把眾議院任期重新「歸零」,好整以暇等待選舉的結果,對菅義偉來說才是最穩定的選擇。

所以菅義偉解散國會的時間點,非常有可能就落在今年10月中旬,不但能趁著新內閣成立的慶祝行情維持國會過半,也能確立菅內閣正當性,更重要的是減少11月美國大選可能給自己帶來的衝擊,畢竟外交是他最不擅長的事務,萬一美國選後的國際情勢丕變,至少他已經過選戰的洗禮,不必面對在當下解散國會的壓力。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一向不建議安倍提前解散國會,菅義偉這次會自己來嗎?

安倍於2012年二度拜相以來,在2014、2017年兩次解散國會,但作為內閣官房長官的菅義偉,其實對於2017年解散的決定並不贊成,原因是他非常在乎「解散的正當性」。當時安倍面臨森友學園與加計學園的「學園門」風暴中,又有小池百合子組黨的威脅,但這些並不足以構成解散國會的理由。

而當時說服安倍解散的人,就是現在繼續留任副首相的麻生太郎。麻生太郎在2009年擔任首相時,面臨在野黨把持多數的參議院,施政困難重重,支持度一路下滑,當時他選擇以拖待變,卻錯過最佳的解散時機,等到自民黨民調已無力回天時才被迫改選眾議院,最終拱手交出政權。

在菅義偉當選黨總裁前,麻生太郎與時任防衛大臣的河野太郎,都對外放出解散國會的訊息,河野太郎更是講明時間點在10月。加上菅義偉對於解散的傳聞都沒有鄭重否認,因此國會提前在10月解散的可能性,確實相當大。

從內閣布局來看,菅義偉也似乎有在替長期執政做準備。

菅內閣中,從安倍內閣留任的有11人、曾在安倍執政期間任職的回鍋者四人、新入閣僅五人,雖然內閣相當程度維持穩定,但值得關注的是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以及菅義偉強調的數位擔當大臣平井卓也。

河野太郎原本有意參選本次黨總裁,最後選擇支持菅義偉,而以他目前的資歷來說,未來確實很有可能是接班人選之一。這次河野太郎出任的行政改革工作,是橫向跨省廳的整合重擔,試圖打破各省廳的本位主義,菅義偉對此相當重視,並對河野太郎說「這是重點,好好做。

再者是長期負責自民黨數位化工作的平井卓也,將會扛起設立菅義偉強調的「數位廳」任務,要加強中央的數位整合與資訊工作能力。

這些重點事務並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時間的運作才能見到成效,菅義偉的內閣安排,看起來是以「至少執政一年」的格局在規劃。

由以上分析來看,菅義偉解散國會的最佳時間點就是10月,有穩定的內閣團隊,又有具備亮點的政策,這樣的內閣布局,顯示他本人已在為大選做準備,應該也已預期會贏得勝利,且在野黨目前仍然問題重重,並沒有進入打全國選戰的備戰狀態。

總之,菅義偉這個無派系、無家族背景卻官拜首相的「異類」,要儘早透過一場紮紮實實的選舉勝利,才能擺脫「安倍陰影」,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