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分析在討論這次大選時,不斷以四年前希拉蕊民調大贏卻輸掉選舉的例子,來談今年的美國選舉,甚至還有人認為,選前就預測拜登會贏的人,只是「僥倖」猜中而已。但真的只是猜中而已嗎?
美國大選幾乎已塵埃落定,川普(Donald Trump)的各項法律訴訟都未見成效,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也坦言「沒有發現足以改變選舉結果的大規模舞弊。」許多分析在討論這次大選時,不斷以四年前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民調大贏卻輸掉選舉的例子,來談今(2020)年的美國選舉,甚至還有人認為,選前就預測拜登(Joe Biden)會贏的人,只是「僥倖」猜中而已。
這種討論,其實忽略了兩層最基本的外在因素:美國社會氛圍與民調統計方式。
只想「靠勢」連跑場都懶的希拉蕊,四年前敗選毫不冤枉
上次大選的主軸有兩個,一個是討厭希拉蕊,另一個是經濟。那些對川普的批評、爆料,為何無法擊潰他的選情?追根究柢,希拉蕊是跟她自己、跟歐巴馬(Barack Obama)八年的執政包袱在選,對手不是川普。
希拉蕊做為政壇老鳥,執政能力絕對不會有人懷疑,但長年累積的強勢形象與政客氣質,使她的正面評價難以提高。電郵門、班加西事件、柯林頓基金會疑雲,哪一項跟她的從政經歷無關?所以那張看似完美的履歷表,其實是希拉蕊最大的拖油瓶。
另一方面,川普做為挑戰者,他很清楚鎖定在對歐巴馬經濟政策失望的鐵鏽帶選民,這群人長期是民主黨支持者,也因為如此,希拉蕊在選戰策略上很「放心」捨棄鐵鏽帶,根本沒去威斯康辛州造勢,而是轉攻共和黨票倉的亞利桑那州。
今天應該很難想像,怎麼會有候選人敢不去搖擺州威斯康辛造勢?四年前的希拉蕊,還真的做到了。
選舉跟做人一樣,不要太「靠勢」,否則最後一定會吃虧。「希拉蕊憑什麼覺得我們一定投她?」這恐怕就是那些民主黨鐵鏽帶支持者,在2016年轉投川普的一大心聲。
2016年開完票後,希拉蕊跟民主黨根本不知道鐵鏽帶是怎麼輸掉的,但她們不是輸給川普,而是輸給自己。這樣來看,希拉蕊輸得一點也不冤枉。
比較不討厭的拜登,讓川普更討厭的疫情
至於今(2019)年跟四年前相比,拜登雖然曾官拜副總統,但並非政策的一線執行者,相比希拉蕊的族繁不及備載,要打拜登的執政包袱,反而沒這麼容易。況且拜登比起希拉蕊,在美國的公眾形象充其量說是「無聊」,還不到「討厭」,這是選戰過程中,影響選民觀感的重要因素。
近幾年選舉,不分國內外比的都是「厭惡程度」,誰比較討人厭,幾乎就會落選,而這種厭惡指數是比較出來的。根據「真清晰政治」網站統計的討厭率,2016年希拉蕊平均是54.4%、川普是58.5%,兩個都差不多,比的就是當年另一大選戰主軸「經濟」,這點川普的說法打動鐵鏽帶選民,投下「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一票。
今年的調查,川普的討厭率是53.5%、拜登是43.9%,拜登的喜好程度是50.1%,加上疫情蓋過了經濟表現,讓川普可以用來彌補討厭率的最大利器也失效。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分析都表示,川普此次是跟自己在選,而不是拜登。
從這點來看,也就能理解川普為何在疫情尚未完全穩定就打算解封,還批評採取封城措施的密西根州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就是需要靠經濟重新運轉拯救選情。
因此,美國的社會氛圍轉變,是無法用四年前民調失準案例套在今年的第一個因素。
這次的選舉民調,其實沒有大家所說的那麼不準
很多人說這次的民調也錯得離譜,但進一步來看,今年民調準確度已提高很多。
選舉分析中,民調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差距」,一個是「趨勢」。
美國大選的民調千百份,有對各州做的,也有做全國的,然而有個非常極端的例子,出現在威斯康辛州。威州的開票結果,拜登以49.45%領先川普的48.83%,兩人差距為0.62個百分點。
不過由《ABC News》跟《華盛頓郵報》在10月28日公布的民調,拜登在威斯康辛州支持度是57%、川普是40%。
這數字,絕對不可信。
另外還有幾份民調顯示,兩人差距在五個百分點以上。這樣的數字,被許多人拿來說民調不準,但進一步來看,這些民調有個很大、卻時常被忽略的問題,就是抽樣樣本數。這份拜登大贏17個百分點的民調,樣本數是809人,另外幾份拜登大幅領先的調查,樣本數也幾乎都不足1000人。
這種樣本數過少的調查,會有兩個很嚴重的問題,第一是誤差值過大,第二是樣本數分配更加不均,調查會讓都市的樣本數更放大,而都市是民主黨強勢選區,這種民調基本上已沒有實質意義,只具備參考價值。
多數民調公司靠賣數據營利,如果民調還是跟四年前一樣失準,還有誰會相信他們的調查?所以許多美國民調公司,經歷過四年前的教訓,調整做民調的方法,改善抽樣的多樣性、加權計算、調查增加市話以外的方式。
有些民調在現實條件下,沒辦法做到千人以上的樣本,所以這邊的數字差距,就不是這麼重要,但仍能看出另一項指標,也就是「趨勢」。
從「四年前最準的民調」中,可以發現什麼端倪?
四年前有一份準確預測川普勝出的民調,但在評論中很少被提及的美國《投資者商業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IBD)。每次大選IBD都會做民調,且每次都精準預測結果,所以用這份民調拿來跟四年前對比,參考性更大。
IBD的調查採滾動式,每天會增加約200份樣本,讓整體統計維持在千人以上的規模。他們的調查沒有各州數字,但有依美國人口調查局的地理劃分做區隔,分別是東北部、中西部、南部、西部,其中搖擺州指標的賓州在東北部,威斯康辛、密西根、俄亥俄在中西部。
對比2016年的結果,希拉蕊在中西部以38%比48%落後川普多達十個百分點,最終輸掉伊利諾州以外的鐵鏽帶;但今年的調查,拜登在中西部不是領先,就是跟川普幾乎打平。
由於中西部還包含印第安納、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密蘇里等共和黨傳統強勢州,所以對照上次希拉蕊小輸的狀況,這樣的支持度代表拜登在鐵鏽帶勝算很大,最終結果也跟這個調查吻合。
交叉分析來看,希拉蕊在白人女性選民以37%落後川普的48%,這次拜登以52.1%領先川普44.8%;上次川普大有斬獲的郊區,兩黨是42%打平,但這次拜登以57.1%領先川普的38.4%。
這些在選民結構上的轉變,都跟最終開票結果可以互相呼應,而更重要的是,IBD每日的調查結果,都維持一致的趨勢,就是拜登的領先穩定,川普時高時低。
川普支持度在選戰後期有上揚,但這並不能解釋兩人差距拉近。因為民調的趨勢,很重要的是看最後一個月內,雙方的民調曲線變化有沒有「收斂」,收斂又分為「漏斗型」跟「船頭型」,前者是領先者下降、落後者上升;後者則是領先者不變、落後者上升。
這次大選的民調來看,除了互有領先、反覆交叉的州以外,兩人在幾個搖擺州的民調,若不是沒有收斂,要不就是呈現船頭型,真正漏斗型的只有一個賓州,而且這個漏斗最後也沒有造成選情翻轉。
船頭型民調代表的意義是,領先者支持群眾沒有動搖,而落後者的隱性支持者表態率上升;所以後者怎麼上升,都不會撼動領先者的優勢,因為兩邊的選民結構沒有流動,這次以密西根州、內華達州的民調為典型代表。
至於全國性民調就更不用說,兩人始終沒有收斂。
上述的「搖擺州」民調,若看絕對數字川普確實選得比民調要好,但正是因為結果難測、變數大,才會被稱為搖擺州;即便如此,今年的民調趨勢並未出現重大偏差。
這些討論只是民調的冰山一角,不可能完全適用所有的案例,亦非選舉結果的唯一解釋。民調本來就是參考,但就整體「趨勢」來說,這次民調沒有完全失準,都是傾向於拜登獲勝。
延伸閱讀
- 四年前在絕望中投給川普,「鐵鏽帶」工業州有再次偉大嗎?
- 史上最玄的美國大選:拜登在主流媒體民調上大幅領先,真的贏定了嗎?
- 民調沒有想像中不準,但川普是否還能延續四年前的翻盤「奇蹟」?
- 川普敗選,民調有再次偉大嗎?
- 【關鍵眼中盯】美國大選給台灣人的啟示:不要為了挺川普,讓自己變成「韓粉」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
川普的選舉訴訟,為何在保守派佔多數的最高法院也無法成功?
既然規則已定下來,選民有合理期望,按照規則進行的投票就是有效投票。投票結束,結果也就無法更改。如果在事後,再用「選舉規則違憲」的藉口,去否定選民的選舉結果。這才是最嚴重的違憲。任何有理性的法官都不會這樣判決。
-
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受理德州控告其他4州選舉違憲,最高法院受理標準究竟為何?
美國最高法院駁回德州控告其他4州選舉違憲,不予受理。川普陣營在美國大選選後持續打法律戰,國家團結程度持續損耗,共和黨和「紅州」內部對此也意見不一。
-
美國民調「再次」失準嗎?輸給自己的希拉蕊 vs. 輸給疫情的川普
許多分析在討論這次大選時,不斷以四年前希拉蕊民調大贏卻輸掉選舉的例子,來談今年的美國選舉,甚至還有人認為,選前就預測拜登會贏的人,只是「僥倖」猜中而已。但真的只是猜中而已嗎?
-
-
「若選舉人團把票投給拜登,我會離開白宮」:川普在各州的「選舉法律戰」戰況如何?
川普(港譯「特朗普」)到目前為止仍不願完全承認他已敗選,但受到來自他所屬共和黨內部的龐大壓力,他在上週同意讓拜登的政權交接程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