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昨(22)日第一天考試,考英文、國文(選擇題)、社會,今日則考數學、自然、國文(作文);由於去年題目較簡單,高達1.4萬人滿級分創紀錄,被抨擊缺乏鑑別度後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因而自請下台;今年的數學和英文都被各界解題團隊評為「偏難」,預計整體滿級分的考生會減少,頂標、前標、均標、後標等4標的級分標準可能都會下降。

數學5年來最難,社會組可能會很挫折

《中央社》報導,去年(109年)學測數學科題目較簡單,被抨擊缺乏鑑別度,高達1.4萬人滿級分,創下歷史紀錄,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因而自請下台。今年學測數學科難度則出現明顯「鐘擺效應」,包括全國教師會、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得勝者文教等解題團隊,都評估難度較去年高出許多,甚至是99課綱命題史上最難的一次。

《中央社》報導,分析整份試題,中正高中數學教師林榮福認為,今年試題雖然也有簡單的題目,但整體難易度明顯提升,可能接近105學年度學測,應該是近5年最難,預估今年數學科拿到單科滿級分(最高15級分)的考生人數會減少,頂標、前標、均標、後標等4標的級分標準可能都會下降。

《聯合報》報導,全國教師會解題團隊形容今年學測數學科是「史上最難」,應該是舊課綱(99課綱)中最難的一次試題,許多試題以探究方式敘述,需高層次數學思考和分析,社會組學生可能感覺到非常挫折。

全教會分析,學測數學科有超過1/3題目接近考古題型,需對概念熟悉、多加練習才能運用自如。但也有類似108課綱的素養題型,例如第9題結合選舉議題,就融合了生活情境。全教會指出,學測試題應以測驗學生的基本數學能力為方向,並與指考試題有所區隔,今年這份試題容易導向學生放棄數學。

國文作文用作家散文、電影,引導思考「幸福人生」

《中央社》報導,今天為大學學測第二天,第二科國文寫作登場。今年題目為論述對一台「可以提供使用者任何幸福經驗的機器」的看法,以及寫作「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自由時報》報導,國文寫作要考生90分鐘內撰寫2大題,大考中心副主任黃璀娟說,第1篇用電影題材與新興科技的「刪除記憶」情節要考生權衡利弊;第2篇引作家柯裕棻及黃麗群關於冰箱想像,要考生抒發冰藏美好生活,看似不同引文,其實都引導考生指向「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同一主題。

黃璀娟表示,國寫第1大題用電影《王牌冤家》、《健忘村》等內容,談刪除記憶的忘憂,加上澳洲研究大腦科技的刪除訊息等,要考生分析差異,並統整判斷「經驗機器」這類新科技對人類的利弊權衡。

IMDb

第2大題,則是引柯裕棻〈冰箱〉及改寫黃麗群〈如果在冬天,一座新冰箱〉等內容,要考生以「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為題,想像冰箱冰藏什麼符合期待的美好生活。

黃璀娟說,2大題雖引文不同,但都指向同一個主軸,就是如修改記憶、體驗「幸福人生」的利弊得失,以及冰藏「美好生活」等,引導考生思辨。

《中央社》報導,考場採訪的1名考生表示,冰箱題很難,因為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的家電,「日常到沒辦法去虛化它、怎麼寫都覺得怪怪的」。

另外東山高中戴姓考生表示,第1題他的論點是,若人人都能用這台機器過上沒有遺憾的完美人生,就會心生怠惰,他反對;至於第2題,他以小時候看到的冰箱小小的,長大後買了1個大冰箱,但裡面東西不多,感覺空虛、沒有愛跟溫暖。戴姓考生說,第1題比較好發揮,但第2題要從前導文章中抓到重點,再用自己的話去詮釋會比較好寫。

社會強調基礎知識和素養,大甲媽祖遶境入題

《央廣》報導,闈內審題老師指出,今年試題兼顧學科內與學科間的知識整合,12個題組中,有3組是地理與公民的跨科題、6組歷史與地理、3組橫跨3科。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黃璀娟說,當中有以印度咖啡豆的生產及貿易為例,結合歷史科的宗教文化、地理科的貿易路線及印度氣候特色,還有以大甲媽祖繞境作為試題情境。

《中央社》報導,建國中學教師莊德仁指出,歷史試題各冊分布平均,多數題目測驗基礎知識,考生只要找出關鍵字句並做出時空定位,應該不難答題;部分試題融入新課綱概念,如第31、70題呼應貿易戰時事,第60題設計則符合閱讀素養導向,將題幹史料與選項因果邏輯緊密結合。

地理題方面,麗山高中教師廖偉國表示,今年題目皆具備素養題型特色,以強調學科知識與探究方法的整合題型最多,例如以大甲媽祖遶境與地理資訊系統結合,考遊客拍照的地點定位,或以天氣圖考對客家桐花祭舉辦時間的影響,整體試題比去年容易,簡單題型比例較高。

另外英文題也被解題老師評析為偏難;《中央社》報導,全國教師會(全教會)解題團隊認為,英文科選擇題主題多元,文法及片語題型增多。文章結構較往年複雜,須強化閱讀理解及文章脈絡分析能力。翻譯及作文則生活化,易拿到基本分,整體難度屬「中偏難」,極具鑑別度。《中央社》報導,高中老師認為今年英文科選擇題難題較多,單字難度明顯提升,文法題也較複雜,整體屬於中間偏難,預估前標和均標可能會比去年下降1級分。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