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台灣和香港都同樣要回應中國因素,三者中又以香港情況最艱難。
(編按:鄺健銘,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後負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地管治術》)
問鄺健銘2017政改方案應否「袋住先」?他不會直接答你,他給你以下分析:
「袋住先」有什麼後果?
「我認為應否通過政改的衡量標準是,這方案會否削弱香港原有的優勢。我所理解的優勢就是,她有一個比較強的社會、相對弱的政府,這跟新加坡是相反的。港人一般都很有創意、高自主性、靈活性。 去年的雨傘運動,充份體現了這些特質。」
「這些特質對於發展文化產業是很重要的土壤。要保存這種優勢,關鍵之一是要確保中國那種大陸國家的性格,不在香港衍生。」
「所謂大陸國家性格,同海洋國家性格是相反。英國是海洋國家,她在1920/30年代之後,對殖民地一般都放權,讓其自治。因為英國追求的不是主權而是影響力。大陸國家則強調「權在中央」。現在的政改方案,說的一人一票,但誰可以出來選?應該是北京安心的人吧,而這樣的人將來管治香港,所行的政策,都是北京屬意的政策吧,這就是看重權力,要求每個角落都能掌控。」
「所以,方案通過的話,就等如我們授權未來的特首去實行北京的旨意。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都說過了,未來港府要進一步行政主導,即是立法會應進一步被削權。政改通過的話,這樣的願景就會實現,香港就成為了完全的警察國家。大家都記得,北韓、伊朗其實都有選舉,這情況必定損害香港強社會優勢,這個代價是不是香港人所樂意見到?」
我算過,他大約用了3分半鐘。
鄺健銘從事研究工作,也許是職業使然,特別痛恨純粹口號式爭拗,偏偏香港天天上演鬧劇,他批評雙方都膚淺,沒好好梳理事件的始末,更遑論跳出香港,把視野放到國際、放到歷史上同類的情況去參考。於是,很容易流於沒意義的口舌之爭,也有的人云亦云。
跳出香港的重要性
「什麼大陸香港,書同文、車同軌的大一統調子,官方說的就行了嗎?什麼『解殖』(去殖民化),是否純粹把英國留下的東西擦走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中共前領導人李瑞環說過香港是紫砂茶壺,主事人不可以自以為是,隨便把積下來珍貴的茶漬擦走,今天的官方未必重視這點。民間若不好好思考,就會給人牽著走,在爭擾不休的時候,進退失據,不知如何走下去。」
所謂國際視野,其實不用看太遠,近鄰台灣值得參考的地方很多。「台灣跟香港相似的地方是,她也要時時處於中國壓力之下,不時要回應中國因素。例如義大利的世博會,台灣一度成了中國的一個省!但美國喜劇《菜鳥新移民》 其一集卻出現了五星旗。」
「不同的是台灣的本土主義早就有了,而且有『主權在民』的制度,一人一票選了柯P出來。相反,香港人對於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是無可奈何的。立法會如何改變?特首選舉,香港人有say嗎?誰可選,誰出闡?決定權不在港人。所以台灣學者吳叡人比較沖繩、台灣和香港,其結論是三地都面對相同問題;如何同一個中央政權打交道、如何爭取自身權益,但台灣和沖繩的情況都比香港好,香港連這個起點都沒有,所以是最艱難的。」
然而,香港經濟前景不是好一點嗎?鄺健銘連這一點阿Q精神也打沉;因為有調查反映台灣人對經濟的看法其實頗樂觀,也樂意擁抱經濟崛起中的東南亞。說的是遠見雜誌跟104資訊科技合辦的調查,當中發現九成受訪上班族願意或考慮外派東協,45.8%的人認為東協資歷比中國更有優勢。「不少人都意識到未來經濟重心之一是東南亞,然而,香港人的雷達上很少出現東南亞。」
上集:專訪鄺健銘(上):港人不要固步自封,起碼有3件事可以做
責任編輯:歐嘉俊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