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cky

2021年10月31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引發各界矚目。往年COP皆以減少碳排放量為主,這回首度明確提及逐步減少煤炭的使用,最終各國也成功達成了共識。

COP26還有一個關鍵目標:「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下」,為了達成目標,各國必須透過「淨零」(Net Zero)的氣候行動來積極應對。迄今已有超過130個國家響應,宣示將在2050年之前做到「淨零排放」,台灣行政院也允諾把淨零目標納入現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訂議程中,持續制定與優化相關政策。

淨零,又可細分為「淨零碳排」、「淨零排放」兩類,前者只關心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後者則是包含所有溫室氣體,而淨零排放較難達成、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較為深遠,且涵蓋面向也更為廣泛,因此我們後續文章內容將圍繞在淨零排放為主。

淨零排放是什麼?怎麼做?

光看文字很容易對真正意思產生誤解,其實「淨零排放」並非一個好高騖遠的概念,它不是代表完全不排放,而是指透過種植樹木或乾淨能源技術等手段,來移除過多溫室氣體,並且最小化人為造成的排放量。

如果還是覺得有點抽象,讓我們用一道簡單算式來說明:「總排放量−已經被移除掉的排放量=0」。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等量」移除、把淨排放量減到最低,避免剩餘過多的溫室氣體對環境造成負擔,那麼現在只要掌握這個核心精神,就可以繼續探究怎麼做到淨零了。

然而,羅馬不是一日造成,淨零排放所牽涉的面向非常廣泛,當然更無法一步登天。政府與企業發布淨零發展藍圖的同時,應該制定一系列可量化、有科學根據且具備前瞻性的策略,妥善規劃短、中、長期行動目標,執行時也必須因應時空變遷,隨時優化調整,以終為始,一步步邁向永續發展。

台灣的淨零政策:低碳轉型

台灣於2015年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立法目的為因應氣候變遷、善盡環境責任,而今年度的最新推展是經濟部制定了「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並以四大策略、兩大基礎(科技研發及氣候法制)為主軸。

另外,你可能會感到好奇,為什麼2050年這個數字一直出現?

為了讓企業轉型步調趨於一致,各國大部分都會採用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所頒布的標準,階段性施行政策;因此,我們在關心政策推動進度時,可以依照2030與2050年這兩個時間軸為準。

既然心中的好奇已經有了解答,那我們就回頭來看看經濟部「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究竟包含了什麼內容吧!以下分別介紹四項低碳轉型策略:

1. 能源轉型

眾所周知,火力發電是台灣目前最大供電源,卻也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因,未來勢必得減少對它的依賴。

藉由「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提升能源系統韌性、開創綠色成長」三個維度,增加再生能源、普及使用無碳燃料,進一步整合綠能生態系,促進能源轉型。

2. 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聚焦在製造、商業、建築、運輸四大部門,以「先大後小」或「以大帶小」為原則,也就是從公營到民營事業、從大企業到小公司,循序推動。其中,製造部門關注製程改善與能源轉換、商業部門調整商業模式,建築部門則導入減碳技術工法,以達成循環經濟。

在運輸方面,經濟部提出了2040年電動車市售比達100%的願景,企圖營造以人為本的綠色運輸生活,大幅提升交通工具的電氣化。

3. 生活轉型

顧名思義,生活轉型跟人民息息相關,藉由落實食、衣、住、行的淨零理念,實踐低碳飲食、重複使用取代大量購買,也可以選擇淨零循環建築、多多搭乘大眾運輸,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促進全民對話。

4. 社會轉型

社會轉型包含了公正轉型及公民參與兩種概念,不只是公家機關或企業組織,在實現淨零目標的路上,政府主張「盡力不遺落任何一人」,提升支持系統、促成公私協力,把衝突轉化成永續機會。

除了政府,跨國企業也積極淨零

看完了台灣政策實例,你是否好奇其他國際企業,針對淨零目標規劃了哪些作為呢?

企業自發性組成低碳聯盟

2020年由微軟、Nike、星巴克及聯合利華等十家知名跨國企業組成的 Transform to Net Zero 以打造2050零碳經濟體為目標,協助全球企業實踐淨零排放,透過資源共享與商業策略,並從價值鏈(value chain)出發,找出公司內部自身優勢,再延伸擴及到外部供應鏈(supply chain)邁向綠色轉型。

除此之外,全球還有許多理念一致的低碳聯盟致力於淨零目標,不管成立時間先後,皆蓬勃發展。由國際氣候組織發起的RE100聚焦能源議題,以「實現全球100% 綠電革命」為訴求,目前已號召超過 350 家具有規模影響力的企業加入,蘋果、Google、可口可樂及台積電都是其中一員。

再次把鏡頭拉回台灣,由中華電信、中鋼及各大金控公司等發起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從辦公室擴及到生產據點,倡議達成全面綠電,並且著手設立一套評級機制,根據相應程度給予企業認證標章,促進淨零轉型發生。這些例子,一再顯示低碳轉型議題刻不容緩。

以上這些例子,都一再顯示低碳轉型議題刻不容緩,多數企業致力於有效的策略轉型,以淨零排放為首要目標,持續地優化、調整方案,積極向社會大眾提倡。如今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評級制度也愈來愈完善,使得更多人能夠看見企業的優質作為,相信未來公私部門攜手合作,將朝著正向循環前進、產生更大力量。

COP26的會議為全球氣候行動帶來了新的改變與挑戰,也提醒了各個國家應該把永續發展視為己任,淨零排放成為當前最迫切重要的目標議題,不同地區的政府、不同類型的產業,都擁有一套獨特作法來應對之,又或者集結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聯盟,運用更大力量創造出衝擊。低碳轉型是未來社會願景,需要各界進一步響應,以及每個人的投入參與,距離2050淨零里程碑將不再遙遠。

本文經COMMEET 差旅及費用管理系統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