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9年前的5月24日,葡萄酒界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1976年的「巴黎審判」,在法國人的心目中,或許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納粹後的最大恥辱吧。

「巴黎審判」(The judgement of Paris)是什麼呢?在1976年5月24日這一天,英國商人Steven Spurrier舉辦了一場美國酒與法國酒的盲飲(Blind Tasting)PK賽,原意是要用法國酒當指標來評斷美國酒當下的水準。代表法國的也都是鼎鼎有名的角色,例如Chateau Mouton-Rothschild、Chateau Haut-Brion、Chateau Montrose與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都是波爾多第一二級的酒莊哪。殊不知,跌破大家眼鏡,拔得頭籌的居然是美國酒!

那個年代,法國葡萄酒依然是葡萄酒中的貴族,在世界的地位極高,這樣的結果對法國人無疑是晴天霹靂,無法接受,真的無法接受! 「那一定是因為飲酒的順序錯誤導致的」、「美國酒的口味太過濃厚,麻痺了味蕾,才讓後飲的法國酒黯然失色」,各式各樣的藉口紛紛出籠。

電影《戀戀酒鄉》(Bottle Shock),正是由巴黎審判中的酒莊Chateau Montelena故事改編|Photo Credit: Wineit.jp

當然,也有人認為,法國酒需要時間淬煉後才能發揮它傲人的魅力,當然不像美國酒如速食店中的可樂一樣,出廠即飲 ; 如果這些酒在30年後再來品飲,結果肯定大大不一樣。

「有歷史傳承的波爾多級數酒,只是因為太年輕,才不幸敗給了禁酒令開放沒多久的西部牛仔酒。」到底是安慰劑還是事實?不管怎樣,這個說法讓驕傲的法國葡萄酒鬆了一口氣。

30年後的2006年

故事還沒有完,30年後,Steven Spurrier再一次用同樣的酒款,請來當代最受推崇的葡萄酒大師在倫敦跟Napa再次盲飲PK。很不幸,或是對美國來說是很幸運的,2006年5月24日這一天,美國酒莊Ridge脫穎而出,從30年前的第五名躍升為第一名,還遠遠領先第二名18分之多,而這第二名也還是美國酒!對法國酒來說,真是情何以堪呀。

1976年時參加巴黎審判的波爾多酒莊,皆是赫赫有名的高級酒|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SA 3.0

再30年之後呢?

2036年會不會有第三輪呢?咱們就繼續看下去吧!

作者簡介:萊特(Wright Lin),出走美食之都的台灣,踏上俯拾皆是酒的巴黎,等待一個美食與葡萄酒的炫麗火花。期望與大家一起分享葡萄酒的美好,享受餐酒搭配的完美婚姻,以及浸淫在把酒言歡的葡萄酒人生。

TNL溫馨提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獲WINE&TASTE品迷網授權刊登
學習實用品酒知識,輕鬆開始品酒生活,歡迎到WINE&TASTE品迷網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