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368-陳彥宇

生命的姿態-台灣杉三姊妹

台灣杉在魯凱族中有一個很美的名字──「撞到月亮的樹」,成年的樹甚至能長至70公尺以上,被譽為台灣針葉樹的帝王、同時也是在全世界中唯一有以TAIWAN作為屬名的植物。事實上若以高度而言,台灣杉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東南亞最高的樹種,況且它還是冰河時期的孑遺物種,名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植物紅皮書,是相當難得的世界遺產。而相傳在大鬼湖附近,至今仍存活著數千至上萬顆的台灣杉原生樹林。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在棲蘭山區的林道深處,佇立著3棵被暱稱為「三姐妹」、將近70公尺高、樹齡推測有800年之久的台灣杉。澳洲的攝影團隊Tree-Project甚至為此特地到達台灣來進行「台灣杉等身照片拍攝計畫」,將樹木的姿態以一比一的比例拍攝、拼接,還原並一窺樹的原貌。甚至在完成計畫,要離開台灣前感嘆地說道:「台灣人應該要因為擁有這片森林而感到驕傲。」他說這幾近是一種接近超自然的自然存在、一種大自然的深深震撼。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那是我第一次走探勘路線,許多岳人在走過一些山之後,慢慢的就會想要走一些常人不走的路徑、走一些相對沒有那麼輕易就可以抵達的地方。想去看看有著活化石之稱的台灣杉樹、想去體會被譽為撞到月亮的樹究竟有多麼高聳、想去感受這些故事的由來。

大部分的探勘路線很多都是循著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資訊、線索,甚至是口耳相傳的言語,去尋找一點過往的痕跡。在那個時候,關於登山的資訊還沒有像現在那麼容易搜尋得到,但當時的我很幸運,因為朋友已事先接觸過這些資訊、對於山岳也很有經驗的關係,我基本上是非常愉快的無腦的跟著而已。

這條路線其實蠻難的,必須先從司馬庫斯出發後再下切到泰崗溪,再從泰崗溪一路陡上到蕃社跡山、再上切到170林道繼續走1個多小時才會看到傳說中撞到月亮的樹。

一般來說,探勘的路線因為很少人走、路跡比較不明顯的緣故,所以就行徑路線而言,相較於一般登山路線,探勘路線勢必都是相對複雜、甚至是要經過一些鑽來鑽去的地形的。

而且那次同行的山友們也都是非常有經驗的朋友,超擔心被海放的我果斷決定將背包的東西都做輕量化處理,並且考量到自己很怕熱的緣故,決定穿著短褲短袖前進。但說真的,以這樣的衣著來走探勘路線,走完了,皮膚大概也完了。果然後面就因為途經大量鑽來鑽去的路線緣故,讓我在身上留下了被滿滿芒草割傷、被樹枝劃傷的傷口。

而複雜困難的路徑,讓我們在第1天就走了10幾個小時,才終於走到了預計的紮營營地做修整,隨後計畫在第2天一早輕裝上陣,再步行到台灣杉三姐妹的腳下欣賞。

萬物都有姿態,一種生命的姿態

之前其實就一直對於司馬庫斯有著非常嚮往的心情,所以這次的路線能夠途經司馬庫斯對我來說已經是太幸福的一件事。另外,這條路線算是中級山,也就是說植披大多是處於混合林的狀態,植物種類繁多交錯,可以輕易地看到各式各樣的昆蟲與植物。對於熱愛大自然的人們來說,那就是一座天然的遊樂場,隨處可見各種動植物,我們甚至還在路上遇見一隻讓人心臟暴擊的山羌寶寶!

那樣的感動很深刻,可以徜徉在綠色海洋中總是讓我感覺到格外的放鬆自在,就算要背水都覺得甘之如飴。至於為什麼會需要背水是因為我們當初預計的營地是沒有水源的,所以需要從泰崗溪裝好水之後再繼續向前,其實真的很硬。

這就像是如果你去加羅湖,但你不想喝湖水的話,就要自己從加納富溪背上去的概念是一樣的。可你如果要問我值不值得?那當然是值得的。可以親眼見證到「撞到月亮的樹」是難以言喻的震撼,不是親眼所見根本不會相信、也很難體會那種敬畏之情。比起一比一等身海報、比起自己用相機拍下的超變形照片,都難以形容親眼所見的那種震撼的萬分之一。那是一種絕美的、生命的姿態。

看著台灣杉三姐妹,想像它們安靜佇立在森林中度過的歲月、想像當一棵櫛風沐雨植物與自然共存的平靜,就會覺得在山林之外的那些煩惱顯得多麼的渺小、身處自然之中又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是該以擁有這片森林感到萬分的驕傲、更要萬分的珍惜。

與山林為伍,山教會我的事

1. 探勘路線:

探勘路線相對於一般的登山路線,在行程上的可掌握度相對低許多,所以在裝備的選擇上需要「斤斤計較」。千萬不要任性、更不要逞強覺得自己很能背就任意

妄為,這些都會影響行進安全。路線規劃與行前調查等功課這一塊更是需要被好好重視,畢竟在資訊不足的前提下,如果不仔細做好行前的功課,在山林裡是危險的行為,甚至還可能因此拖累到同伴,所以審慎地做好這些行前的準備是非常必須的。

2. 水源背負:

如果是以我們的行程為例的話(2天2夜),省著點用應該是以一天一公升的方式計算(晚餐+早餐,不含行動水),主要還是要看營地是否有提供水源?這都會大大地影響到我們在水源上的運用。

3. 宿營地選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第1天並沒有住在原先預計要紮營的地方,而是繼續向前推移,也還好我們當初做了這樣的決定,因為回程也花了9個多小時才走完。

但這並不是說只要抵達時間比預計的還要早,就可以做這樣的決定。主要還是得看前方是否有合適的營地,並且也只限定野營路線。像是國家公園路線等,就必須要在規定的路線、營地中就寢,所以往前推也沒用。

4. 離線地圖:

以這篇章的探勘路線為例,離線地圖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距離我們登山時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在時光的流逝中,路線勢必會有一些差異,所以在路線上的多方比對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網路資訊、紙本地圖還是離線地圖都應該要再三比對、確認,才能將安全的疑慮降到最低。

5. 食材選擇:

為求裝備輕量化,食材上選擇有脫水過的乾燥飯、乾燥蔬菜可更輕便的攜帶,即便口感會有所差異,在飽足感及熱量不會差太多(偏不飽),在探勘路線上是個不錯的選擇。至於行動糧這一塊,建議攜帶高熱量的巧克力、或堅果類食品方便在路上補充體力,以簡單解決為主。

相關書摘 ▶《山痕》:關於大霸尖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原住民那個大洪水之後的故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山痕:那些山,那些傷教會我的事》,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台灣368-陳彥宇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人生」帶給他傷痕;「山」卻給了他力量
從山林起源、登山危機,寫一本與山的相處之道。

那些他吃過的虧、學會的經驗、和台灣山岳的迷人傳說與歷史故事。
從淺到深,分享給每一位登山初心者。

不只教你登山,也帶你讀台灣史
作者長期在山林中穿梭,發現每座山林的背景故事,甚至比風景更令人著迷。
「台灣的山和部落都充滿迷人的故事」陳彥宇認為,唯有理解、認同自己的文化,才會有敬畏之心,進而保護它。

本書精選了19條愛山者不可不知的台灣山林,分享這些地方的故事、傳說、絕美山林景緻,也帶你更加認識腳下這片土地。了解人文歷史遺跡,帶你細細品味濃厚的歷史、豐富你的登山行程。

台灣368-陳彥宇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