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林.伍達德(Colin Woodard)

尾聲

假若說過去四百年,區域文化間的權力鬥爭深刻影響了北美的歷史,這些鬥爭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到了二一○○年,北美的政治版圖會與一九○○年或二○○○年相同嗎?是否還會分為三個龐大的政治聯盟,或是演變成其他形式,例如像二十世紀歐洲那般「巴爾幹化」,分裂為多個國家;還是一個類似歐盟風格的鬆散主權國家聯盟,範圍從墨西哥蒙特雷到加拿大北極地區;或是一個統一國家,根據傑瑞.法威爾精神繼承人詮釋的聖經法則運作;或是一個後現代烏托邦風格的農業村落網絡,半主權、自給自足且無須依賴大型政府運作?真正深思熟慮且誠實的人會知道未來的樣貌無法預測。

可以預測的是,鑑於美國、墨西哥所面臨的挑戰(加拿大以較低程度面臨同樣挑戰),認為北美的政治邊界會停留在二○一○年的模樣,似乎與其他任何假設一樣不切實際。

在本書撰寫的當下,美國似乎正失去其全球領先地位,並展現出帝國衰落的典型症狀。政治策略家凱文.菲利普在一九六九年透過區域民族學準確預言了美國接下來四十年政治發展,如今他指出了晚期荷蘭、大英帝國與當今美國之間的相似性。

美國與其他超級大國前輩一樣,累積了巨大的外貿赤字和主權債務,同時在軍事上過度擴張,並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務在國家產出中的占比和宗教極端主義者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美國曾經是創新、產品和金融資本的出口大國,現在卻積欠中國大筆債務,依賴中國提供其國民所需的大部分消費品,以及愈來愈多研究與開發機構所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美國人民在地區上深深分裂,一些人參與茶黨運動,採用了十八世紀洋基民兵的說詞,只不過是將英國議會換成聯邦國會,喬治三世則換成他們正式選出的總統。其軍隊深陷於美索不達米亞和中亞昂貴且令人沮喪的反叛亂戰爭中,同時,恐怖分子在二○○一年九月的突襲中衝擊了美國政治和金融中心,造成數千人死亡。再加上二○○○年的選舉損及公眾對選舉制度的信任,二○○八年金融領域幾乎全面崩潰,以及國會的嚴重政治失靈,顯然在這個世紀的一開始,美國國運並不佳。

截至本文撰寫當下,墨西哥聯邦的狀況甚至更加惡化。多年來,知名外交政策專家一直公開將墨西哥描述為失敗國家。毒販已經收買了州長、警察局長和邊境警衛,同時殺害了拒絕合作的法官、記者和官員;情況已經惡化到必須出動國家軍隊去平定販毒集團,但似乎連這樣都未能取得勝利。在恰帕斯(Chiapas)和其他南部省分,馬雅族人正持續進行獨立鬥爭。

北部墨西哥人公開質疑他們與墨西哥城的關係究竟有何益處,因為墨西哥城收他們的稅卻鮮有回報。如政治分析師胡安.恩里克斯所言,(墨國)首都地區「維持著古老阿茲特克帝國的統治方式,要求納貢並期望帝國的願望和需求得到滿足。」不難想像墨西哥可能因為一場危機而分裂,可能是氣候變化引發的災難、全球金融危機或一次重大恐怖主義行為,一旦發生,可能使得在墨西哥的北部地方投向美國。

加拿大的國家分裂已經明顯存在一段時間,新法蘭西一直到一九九五年都在爭取完全獨立。那年,魁北克的法語人口中有六成支持獨立公投。這項提案被省內說英語的少數族群以壓倒性多數否決,另外連第一國度在該省所主導的地區也以九比一的投票結果反對獨立。

諷刺的是,可能正是加拿大的原住民挽救了聯邦免於徹底分裂。自那以後,獨立一直是關鍵議題,多數魁北克人意識到,如果他們脫離加拿大,可能得放棄他們省分北部的三分之二地區,因為那裡的居民不屬於新法蘭西人,並且在法國建國前就已經居住在當地。

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其他區域文化也對新法蘭西做出了重大讓步。聯邦政府官方語言是雙語,而魁北克省則僅允許使用法語作為官方語言。新布倫瑞克省長期由洋基人主導,現在是加拿大唯一有兩個官方語言的省分,此舉認可了其北部和東部地區屬於新法蘭西。聯邦議會下院已經承認魁北克為「獨特社會」,同時新法蘭西式的多元文化已成為加拿大各地公民的主流文化。

如今,加拿大或許是北美三大聯邦中最穩定的一個,這主要是因為四個英語區域文化、新法蘭西和第一國度之間達成了重要的妥協。加拿大實際上已經放棄成為單一主流文化的國家,而這是否足以長期保持聯邦的完整還有待觀察。

維持美國現狀的一種可能方式是各區域文化效仿加拿大模式,為了團結而在各自的文化目標上妥協。但不幸的是,無論是狄克西聯盟還是北方聯盟都不太可能同意對另一方做出重大讓步。大部分洋基、新尼德蘭和左岸地方的居民根本無法接受生活在福音派基督教神權政治體系中,因為缺乏社會、勞工或環境保護,而且公立學校體系薄弱,政治中企業權力又缺乏制衡。

大多數深南地方的居民會反對支付更高的稅來支持公共服務,諸如公共健康保險制度;在各地成立資源豐富、工會化且非宗教性質的公立學校;免學費的公立大學(以科學為導向,而非奠基於《詹姆士國王版聖經》的教育制度);納稅人資助的大眾運輸、高速鐵路和可再生能源計畫;或強而有力的監管機構以確保遵守嚴格的金融、食品安全、環境和競選資金規範。現實的情況是,「紅色」和「藍色」區域文化將繼續為了奪取聯邦政策的控制權相互角力,各自都試圖吸引「紫色」地區的支持,正如自第一次大陸會議以來的情況。

另一種潛在可能情況是在面對重大危機時,聯邦的領導人將違背他們遵守美國憲法的誓言,而憲法正是凝聚聯盟的主要因素。舉例來說,在致命疫情爆發或恐怖分子摧毀多個城市的情況下,陷入恐慌的大眾可能會容許公民權利受限、解散國會或監禁最高法院大法官。

可以想像,在某些情況下,一些區域文化樂於接受新秩序,而其他則堅決反對。一旦廢棄憲法,聯邦可能會解體,形成一個或多個擁有相似想法的地區聯盟。這些新的主權實體很可能根據州界劃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州長和立法者將是最具政治正當性的行動者。

由北方聯盟的三個區域文化主導的地區——紐約、新澤西、新英格蘭、五大湖區和太平洋西北部的州,可能會形成一個或多個邦聯。由深南地方控制的州可能會形成另一個邦聯,包括南卡羅來納、喬治亞、阿拉巴馬、密西西比和路易斯安那。遠西地方的山區和高原州顯然將另外構成第三個邦聯。在經常分裂的大阿帕拉契或「多元文化混合」的州,如德州、加州、賓州、俄亥俄州和亞利桑那州,情況可能更為複雜。

不難想像,一些由此產生的聯盟可能延伸至加拿大,或者北部地方可能延伸至墨西哥。如果這種極端情況真的發生,北美可能會變成更加危險且動盪不安的地區,海外帝國勢力可能趁機干預。如果認為這種危機和分裂的情景不切實際,不妨想想四十年前,蘇聯的領導人對他們跨越整個歐亞大陸的聯邦也有同樣的看法。

或許隨著時間推移,當各區域文化意識到現狀對任何人都不利時,聯邦將逐漸達成妥協。到了某一個時間點,可能唯一能讓各地區達成共識的是擺脫彼此的否決權。他們可能會在國會山莊合作通過法律和憲法修正案,賦予各州更多權力或減少中央政府的許多職權。美國可能會繼續存在,但其權力可能被限制在國防、外交政策和州際貿易協議的談判上。換句話說,將變成類似於歐盟或一七八一年時的那個邦聯。

如果這等情節真的上演,每個州都可能按照其各自的區域文化傳統行事。洋基人可能會像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國家一樣彼此緊密合作;德克薩斯人可能最終會根據他們當初加入美國時的條款,行使他們擁有的憲法權利,將自己分裂成多達五個獨立的州;伊利諾州的居民可能會同意將州的下部和芝加哥地區劃分開來;加州的南部、北部和內陸地區可能各自成為獨立的州。美國經過這般調整,外部邊界可能保持不變,也可能有一些加拿大或墨西哥的省分會申請加入這個更加寬鬆、去中心化的聯邦。比這更奇怪的事情在歷史上都曾發生過。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美國人真的希望美國繼續以目前這種形式存在,勢必得尊重我們這個難以想像的聯盟的基本原則。如果我們結束政教分離或以類似伊斯蘭教法的方式實施浸信會法則,這個聯盟將無法存續。如果總統任命擁護特定政治意識形態的人進入司法部或美國最高法院,或者支持特定黨派的人是透過阻止人們投票而不是靠自己的理念打選戰,我們將無法團結在一起。

如果區域文化聯盟成員因為自己的立場無法承受公眾檢視,因而選擇繼續利用參眾議院規則來阻止重要議題的公開辯論,那麼這個聯盟將無法正常運作。其他主權民主國家的中央政府可能比我們的更腐敗,但他們大多擁有我們缺乏的團結因素:共同的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或者在許多根本政治議題上有著幾乎獲得所有人認同的共識。美國需要清廉、公開且高效運作的中央政府,因為這是少數將我們維繫在一起的因素。

如果當初的十個歐洲和大西洋區域文化從未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北美可能會是什麼樣子呢?如果原本的印第安民族(在加拿大稱為第一民族)躲過了十六和十七世紀的災難性疫情並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他們今天可能會是什麼模樣?

事實上,我們似乎即將得到解答。

在遙遠的北方,一個沉寂數個世紀的古老區域文化正在重新崛起。北美原住民正在重新爭取他們傳統領土的主權,範圍是北美北部三分之一地帶,從阿拉斯加北部到格陵蘭。這個廣袤的地帶有著密集的北方森林、苔原和無樹木的冰蓋島嶼,許多原住民從未簽署放棄他們土地權利的條約,至今仍然占據這些土地,並且驚人地繼續使用他們祖先的技術生活。

他們在加拿大和格陵蘭贏得了關鍵的法律勝利,這讓他們對於自己領土上的相關事務保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迫使能源、礦業和木材公司謙卑地尋求他們的許可,以進行資源開發。一九九九年,加拿大的因紐特人(他們不想被稱為「愛斯基摩人」)贏得了自己的加拿大領土奴納武特(Nunavut),這塊領土比阿拉斯加還大。格陵蘭的因紐特人是丹麥王國中一個自治、自我管理的單位,控制著自己的事務,並正在積極地朝著完全獨立邁進。

北方原住民與因努(Innu)、卡斯卡(Kaska)、德內(Dene)、克里(Cree)以及其他數十個部落在以下地區擁有文化主導地位:阿拉斯加、育空、西北地區、拉布拉多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奴納武特和格陵蘭全境,再加上卑詩省西北內陸,還有亞伯達、沙士卡其灣、曼尼托巴、安大略和魁北克北部的大片土地。「第一國度」是第十一個區域文化,在地理上是所有區域文化中最大的(遠大於美國本土),但卻擁有最少人口(總共不到三十萬人)。

第一國度是高度以社區為中心的社會。在遠北地區,大多數部落的土地是共同擁有,這種所有權形式防止土地被個人購買,或以任何損害未來世代價值的方式開發。格陵蘭根本沒有所謂私有財產,每個人都可以負責任地使用大家共享的土地,但當地人認為任何人「擁有」土地的想法是極端荒謬的,這就像有人聲稱擁有風一樣。

無論是居住在拉布拉多、奴納武特、格陵蘭還是阿拉斯加的因紐特人,依然狩獵、捕魚和採集大量食物,而所有這些「家庭食品」以及相關的用具也普遍被視為公共財。如果獵人捕獲一隻海豹,這隻海豹會被分配給需要的人。村子裡都有公共冰箱,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因為食物不屬於個人。如果部落參與工業活動,其收益將由所有部落成員共享。

毫不意外地,第一國度擁有極其強烈的環保意識。加拿大在一九九九年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最高法院裁決中,承認印第安口述歷史得作為建立前殖民地領土的合法證據,因此目前由原住民設下條款讓石油、天然氣、礦業和林業公司遵守。

在拉布拉多,擁有二千人的因努民族為他們祖先的土地制定了一項奠基於生態系統的頂尖森林管理計畫,該土地面積達到一千七百五十萬英畝,比西維吉尼亞州還大。他們聘請了專業的森林生態學家來認定哪些區域不應該砍伐,以保護野生動物和水質,並擴展了他們自己狩獵、捕魚和設置陷阱的領域。最終,他們有六成的領土對伐木者實行禁伐;其餘則進行可確保永續的森林砍伐方式,以造福全體。

類似的措施在北部卑詩省和育空的卡斯卡領土上帶來了涵蓋五千七百六十萬英畝的森林計畫,以及在西北地區建立一座新的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避難所,面積是黃石公園的十一倍。「這裡出現了一個新局面,第一國度正在推動各方面的成果,並試圖在他們的土地、歷史、現代經濟和未來之間達到平衡,」與加拿大北部部落合作的拉瑞.印內斯(Larry Innes)表示,他是加拿大北極森林倡議(Canadian Boreal Initiative)主任,該組織是由皮尤慈善信託基金(Pew Charitable Trusts)資助的環保計畫。「加拿大真的是我們能夠達到正確平衡的最後、最好的地點之一。」

在加拿大和格陵蘭,因紐特人一直處於氣候變遷的最前線,因為暖化的氣候已經在擾亂他們的生活方式。在伊盧利薩特(Ilulissat)和其他格陵蘭北部聚落,獵人不情願地放棄他們的雪橇犬,因為當地的冬季不再形成海冰。(在格陵蘭不能經由「陸地」旅行,因為崎嶇的山脈和數英里高的冰川前緣阻擋了每條路線。)阿拉斯加的村莊已經不得不遷移,逃離海平面上升和融化的永久凍土。北極熊和其他獵物正在消失。

同時,吸毒、酗酒和青少年自殺問題已成為普遍現象。「在一個人一生的時程裡,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奴納武特的希拉.瓦特-克洛蒂耶(Sheila Watt-Cloutier)表示,她是因紐特環極理事會(Inuit Circumpolar Council)主席,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的倡議工作讓她獲得了二○○七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我們目睹了我們社會的崩潰。」

格陵蘭人已經決定,掌控自己命運是最好的前進途徑。二○○九年,百分之七十六的選民在公投中支持自治,因此他們幾乎從丹麥獨立出來。格陵蘭人現在控制著刑事司法、社會福利和健保制度、土地使用規劃、漁業管理、環境法規、教育、交通,甚至海上油氣勘探合約的簽發。「一個民族經營自己的土地是很自然的事情,」

該島的外交部長韓蒙德(Aleqa Hammond)表示,「我們的思維方式不像歐洲人,我們的外貌也不像歐洲人,我們也不居住在歐洲。這並不是說我們對丹麥感到不滿,而是對於一個擁有自己的種族和身分的民族來說,想要擺脫外來者統治是自然的事情。」她承認,獨立大業並不容易,因為此地仍然依賴丹麥政府的補貼來維持政府、醫院和優渥的社會福利制度。但她相信格陵蘭人有項祕密武器,就是像她一樣的女性。「在格陵蘭,你會發現女性非常強大,不僅是身強體壯,還包括在政治、商業、教育等各方面。」

她並補充說島上大約一半的議會成員是女性,「我們的主教是女性,大多數市長也是女性等等。格陵蘭從來沒有上演過爭取性別平等的鬥爭。女性在我們社會中一直非常有力量。我們的神是女性,當基督徒在十八世紀來到格陵蘭時說:『我們的上帝強大且偉大,他長得像我們』,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他?』因為我們的女性不僅比男性更聰明、更漂亮,她們還能生育,她們賦予生命,當社會出現問題時,女性會為確保社會存續而戰鬥。」「因紐特語言中沒有他或她的區別,也沒有人類和動物之間的區別,」她補充道,「他們都是平等的。」

第一國度人民以社區為本、環保意識強烈且由女性主導,將會以一種與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截然不同的方式應對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挑戰。由格陵蘭起步,第一國度正在建立自己的一系列民主國家,這為北美原住民提供了一個機會,為世界展示他們如何融合後現代生活與史前傳統方式。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美利堅國度:十一個相互對立的地區文化史》,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科林.伍達德(Colin Woodard)
譯者:王琳茱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在北美大陸上演的「十一國演義」!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必讀指南

  • 《新共和》雜誌、《全球主義者》評選年度最佳圖書
  • 亞馬遜網站超過3,000位讀者「五星好評」
  • 《國家的品格》作者科林.伍達德又一力作

剖析今日的美國為何會走上分裂?
為何南方比較多川粉,北方比較多左膠?
這是因為美國埋藏了11組彼此對立且分歧的基因!

自1492年哥倫布登陸北美洲以來,來自不列顛群島、伊比利半島、法蘭西、尼德蘭、德意志、義大利的歐系移民開始墾殖北美,也帶來了各自的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和民族特質。從此時起,這群來自歐洲各地的移民開始爭奪北美的土地和資源,打造互不隸屬的殖民地。他們有時相互結盟,有時彼此為敵,十七世紀英國內戰時更分屬不同陣營。若不是「鴨霸」的英國政府想從他們身上榨取更多利益,北美殖民地壓根不會想要獨立,更不會有「美利堅聯邦」的出現,甚至建國後還是有許多的地區或州曾認真想要脫離,還打了一場死傷無數的南北內戰。

基於這層歷史背景,本書作者伍達德提出了兩點創見。首先,美國今天看到的許多嚴重深層的分裂,諸如「紅色州」vs.「藍色州」vs、自由派 vs. 保守派、資本家 vs. 勞動者、黑人 vs. 白人,都是源自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個美國」,而是有「十一個美國」,且個別「美國」間的歧異或矛盾,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其次,伍達德指出美國存在著十一種不同區域文化的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美國的政治地圖,州與州的邊界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立基於歷史學和人類學的文化地圖。這解釋了為何美國東西兩岸雖相距遙遠,意識形態卻明顯親近?為何中西部是著名的搖擺州,是決定總統大位的關鍵地區?為何深南地方是保守派的大本營,老是跟進步派把持的聯邦政府反著來。

要如何建立統一的國家,又能尊重各區域的獨特性,始終是美國最大的難題。

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