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軍購路線受限於外交因素,但目前經濟規模與政府預算困窘,無法負擔全面國造的海軍艦隊;軍種間也需有適當平衡,國造與軍購並行似乎是維持國軍戰力的最佳策略。
引言
一個國家的武器取得,主要分為外購或國造(為避免過度複雜,本文中國造包括自我研發生產與外國技術轉移組裝兩者)。外購武器來源通常為已開發國家的「現貨」或現成設計,因省去研發程序,建置費用較為低廉,可縮短取得時程,特別是武器經過他國驗證,不必獨自承擔風險。但軍購也代表本國無法擁有百分百的整合、性能升級,乃至於彈藥、次系統等技術能量。
綜觀我國海軍,現階段有高達16艘超過70年,堪稱「古董」之艦艇仍服役中,由政府預算緊俏來看,「全數」、「如期」地以國造軍艦汰換顯有困難,但這樣嚴重的國安危機若不正視,在不久之將來,我國海軍恐將出現80年以上的「活古蹟」,如此情景對台澎防衛絕無助益。
正當台灣面臨困境時,鄰近的韓國早在1980年代就體會國艦國造重要性。剛開始因為缺乏設計能量,故從門檻較低的目標著手,引進外國技術在國內組裝;漸漸掌握經驗後,開始增加研發比例,切入較為高端的裝備,一步一步朝國防自主路線邁進。以下簡介其驅逐艦、潛艦與巡防艦等三大自製計畫的經緯。
KDX驅逐艦計畫
韓國驅逐艦實驗計畫(Korean Destroyer eXperimental, KDX)是最早開始規畫者。當時,韓國海軍所使用的是與我國陽字號類似,屬自美國轉移1940年代中後期製造的驅逐艦。雖然經過多次性能提升,但仍然即將除役。
KDX計畫共三階段,從「廣開土大王」級(Gwanggaeto the Great Class)、「忠武公李舜臣」級(Chungmugong Yi Sun-sin Class)到「世宗大王」級(Sejong the Great Class)。這三款驅逐艦,不只是噸位漸次增加而已,每一階段皆嘗試技術上的突破。到了「世宗大王」級階段,更採用美國神盾(Aegis)戰鬥系統。使其基本上已臻美軍現役最新的IIA構型(更先進的III構型尚未成軍)。
表1:KDX計畫相關資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驅逐艦 | 滿載排水量 | 數量 | 首艦成軍年 | 末艦成軍年 | 造船廠 |
KDX-I | 3850 | 3 | 1998 | 2000 | 大宇Daewoo: 3 |
KDX-II | 5500 | 6 | 2003 | 2008 | 大宇3 現代Hyundai: 3 |
KDX-III | 11000 | 3 | 2008 | 2012 | 大宇1 現代2 |
KDX-IIA | 5500-7500 | 計畫6 | 研發中 |
KSS潛艦計畫
不同於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全亞洲最豐富的潛艦使用經驗,韓國海軍在韓國攻擊潛艦計畫(KSS)推出前僅操作過微型潛艦(150噸以下)。這類潛艦雖擁有一定特戰功能,但無法滿足正規海軍作戰需求。
潛艦複雜程度不是水面艦所能比擬,因此KSS計畫前兩階段,皆採用引入德國技術於韓國代工組裝模式。KSS-I選擇門檻較低、全球最暢銷之209型;KSS-II則挑選先進的214型,除了潛航排水量接近2000噸以外,也是韓國首度使用絕氣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 AIP)的潛艦。
首爾希望在KSS最後階段能擺脫全代工模式,採外國技術合作與自主研發並行,打造一款潛航排水量達3500噸、配備垂直發射器之大型潛艦來替換209型。KSS-III首艦已於今年5月安放龍骨。
表2:KSS計畫相關資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潛艦 | 潛航排水量 | 數量 | 首艦成軍年 | 末艦成軍年 | 造船廠 |
KSS-I | 1400噸 | 9 | 1993 | 2001 | 德國進口1 大宇3 |
KSS-II | 1900噸 | 9 | 2007 | 預計2018 | 大宇3 現代6 |
KSS-III | 約3500噸 | 預計9 | 已開工 | 預計大宇 |
FFX巡防艦計畫
過去,韓國就曾打造三十三艘排水量皆不及2500噸的「蔚山」級巡防艦與「浦項」級巡邏艦。主要勤務用於近海巡邏,因此裝備選擇上都大幅度地取捨。早期的「蔚山」級更沒配備任何飛彈系統。但隨著時間進展,首爾欲發展藍水海軍,並持續保持對朝鮮的武器領先優勢。於是,未來巡防艦實驗計畫(Future Frigate eXperimental, FFX)因此誕生。
FFX-I成品-「仁川」級(Incheon Class)類似巡邏巡防艦定位,雖然噸位不大,武器搭載也較為有限,但融合了韓國幾十年來國艦國造成果。FFX-II首艦已於今年6月下水,目前看來主要任務應為反潛;而就目前公開模型來看,FFX-III噸位應會進一步放大且裝設相位陣列雷達,凸顯其防空性能。可以想像的是,三款巡防艦將各司巡邏、反潛、防空之職。
表3:FFX計畫相關資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巡防艦 | 滿載排水量 | 數量 | 首艦成軍年 | 末艦成軍年 | 造船廠 |
FFX-I | 2800 另一說3200 | 6 | 2013 | 預計2017 | 現代3 STX: 3 |
FFX-II | 3600 | 預計9 | 預計2018 | 預計大宇 | |
FFX-III | 未知 | 研發中 |
逐漸收穫的商業利益
如上所述,國艦國造往往面臨成本高以及須承擔研發失敗風險等劣勢,但這條路一旦成功,隨之而來的產業利益將非常可觀。以韓國為例,這幾十年來所付出的「學費」,正一點一滴得到回饋。
2012年英國皇家勤務艦隊(Royal Fleet Auxiliary)四艘排水量37000噸的艦隊油船標案,最後由英國廠商BMT設計,而主體船身則委由韓國大宇造船建造。雖然只是敏感性偏低的艦隊油船,但取得英國訂單,絕對是韓國造船工業一大里程碑;BMT和大宇雙方更進一步合作取得挪威的補給艦訂單。
除此之外,印尼向德國訂購的三艘209型潛艦,確定由韓國代為生產,目前已有兩艘建造中。不僅如此,首爾這幾年已成功向馬來西亞、泰國、孟加拉、祕魯等國出售軍艦或進行技術轉移,代表韓國廠商的能力,逐漸受到國際市場關注。
結語:國艦國造與台灣
基本上,我國海巡署目前雖已能達到近乎100%國艦國造能量;惟台灣自1990年代成功級巡防艦組裝工程後,造船工業再也沒有製造「整艘」海軍主力作戰軍艦學習機會,殊為可惜。15年來只有光華六號飛彈快艇、沱江級巡邏艦、磐石號油彈補給艦採國造模式。武器國造牽涉到範圍非常廣泛,是一條不好走的路,但攸關國家安全,再怎麼困難也非走不可。可惜的是,台灣錯失了最適當的開始時間,導致現在的窘境。
我國海軍在6月20日公布為期22年、預算4700億的11項國艦國造計畫,但武器國造是不斐之投資,在不增加預算的情況下,光是潛艦計畫就預計佔去4000億預算,另一項被稱為「台灣神盾艦」的新一代主戰艦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花費可能雙雙來到千億之譜,海軍所提4700億的數字顯然過度低估成本。
台灣面對中國威脅,需要維持一支相對較龐大的部隊。雖然軍購路線受限於外交因素,但目前經濟規模與政府預算困窘,無法負擔全面國造的海軍艦隊;軍種間也需有適當平衡,國造與軍購並行似乎是維持國軍戰力的最佳策略。國防工業無法速成,期許未來,台灣能串起國安戰略想定與產業轉型,在循序漸進而非專案堆砌的道路上,讓全世界再次看到MIT的驕傲。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
- 中國
- 台灣
- 南韓
- 美國
- 馬來西亞
- 德國
- 挪威
- 韓國
- 祕魯
- 軍購
- 泰國
- 海巡署
- 國家安全
- 印尼
- 美軍
- 孟加拉
- 武器
- 訂單
- 驅逐艦
- 潛艦
- 國艦國造
- 巡防艦
- 國防自主
- 巡邏
- FFX
- KDX
- Korean Destroyer eXperimental
- 韓國驅逐艦實驗計畫
- Gwanggaeto the Great Class
- 廣開土大王級
- Chungmugong Yi Sun-sin Class
- 忠武公李舜臣級
- Sejong the Great Class
- 世宗大王級
- 神盾(Aegis
- 韓國攻擊潛艦計畫
- KSS
- 未來巡防艦實驗計畫
- Future Frigate eXperimental
- 仁川級
- Incheon Class
- 防空
- 反潛
- 英國皇家勤務艦隊
- Royal Fleet Auxiliary
- BMT
- 大宇造船
- 造船工業
- 補給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