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報導,廣受外界關注的Blehun漢本遺址文資地位升級審議案,今(1)日獲文化部遺址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成為台灣第八處國定遺址。文化部表示,在妥善完成遺址保存措施前,絕不容許工程破壞,並將以滿足考古發現和最少破壞為優先價值,請交通部提出讓遺址獲最妥善保護、且不影響用路安全及蘇花改通車期程的方案。

位於宜蘭南澳的Blehun漢本遺址,因為蘇花公路改善工程進行谷風隧道南口邊坡開挖於2012年意外發現,後由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考古發掘,隨著大批史前文物出土,在今年3月日由宜蘭縣政府公告為縣定遺址,5月經縣府送文化部,正式進入國定遺址審議程序。委員會除通過漢本遺址為國定遺址外,並通過在原名稱前加上泰雅族傳統地名Blehun(原意為門,引伸為門戶之意),以彰顯原住民族在地文化特色。

中時報導,蘇花改漢本段恐面臨停工危機,國民黨立委徐榛蔚疾呼「放過花東人!莫讓遺址斷了安全路。」徐榛蔚表示,Blehun漢本遺址雖列為國定遺址,但文化保存有多種方式,不該只有現地保留一種選項而已,呼籲新政府務必考量花東居民對安全回家道路的期盼,希望文化部要有智慧的處理Blehun漢本遺址問題,讓蘇花改如期通車。

蘋果報導,公路總局表示,將配合尊重,剩餘機房、沉砂池及油水分離池搶救發掘計劃需重新報文化部審查,需審查通過後才能繼續挖掘;並坦言若年底前未挖掘完成,南澳到和平段2018年通車時程將延後。蘇花改工程將分三階段通車,第一階段蘇澳到東澳段,預計2017底前通車;第二階段挖掘到Blehun漢本遺址的南澳到和平段,預定2018年底前通車;第三階段和中到大清水段預計2019年通車,屆時蘇花改就可全線通車。

行政院東部辦公室副執行長李旭寧指出,縣定遺址與國定遺址的保護程度相同,只有主管機關變成中央,因此訂為國定遺址不代表蘇花改就要停工。但他坦承,Blehun漢本遺址範圍內的蘇花改P3N、P3S兩段橋梁間約120米工程及附屬機電工程「確實有受到影響」。由於該路段預定2018年完工,在Blehun漢本遺址範圍內的120米長工程,在文化部完成遺址保存措施前將無法動工,至於影響程度尚無法評估,將視考古挖掘坑有無新發現出文物,最壞的打算,希望2019年能與最後完工的仁清隧道同時通車。

聯合報導,李旭寧認為,Blehun漢本遺址地質脆弱,並不適合像十三行文化一樣適合原址保留,加上遺址位置距離北迴鐵路相當近,也擔心考古挖掘工程,恐影響到鐵軌路基,希望政府能顧慮蘇花改對東部鄉親交通的重要性,提出折衷周延的方案。根據中央研究院所提交的考古發掘資料,Blehun漢本遺址具多文化層豐富內涵,目前已出土三大史前文化層及歷史時期文化層,年代可推至距今1600年以前,並在不同層位發現具有高溫技術及特殊的聚落型態與埋葬形式,可作為研究現代原住民文化的重要參照。

自由報導,宜蘭縣議員薛呈懿指出,很高興邁出一大步,Blehun漢本遺址劃定為國定遺址,這是一個開始,希望可以就國定遺址身份,中央積極保存,暫緩搶救,阻止工程造成遺址的傷害,也希望中央開始討論現地保存、共構設計的可能性,請交通部和文化部共同合作,不要造成地方對立。文資團體漢本前線成員表示,漢本遺址從2012年發現到今天確認為國定遺址,可說是史上最快,對宜蘭也具有代表性意義,是宜蘭第一個國定遺址,這對宜蘭的考古很重要。

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