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媒體報道,有中一學生在參加中大資優計劃時,「空手上陣」推導出大學二年級的物理概念,並請教高級講師。香港有這樣的人才本當可喜可賀,但講師卻擔心資優生會被父母過分催谷。與此同時,雖然香港中學生的數理能力領先多國,但學生對科目的興趣卻普遍付之闕如。小弟作為香港長大的理科生,想說幾句話。

雖然小弟正在攻讀物理博士,但講到資優我從來都沾不上邊。中四A. Math第一次考試不合格,我榜上有名;中五化學考試,分數比合格只高十分。不過,最諷刺的還是中三那一次︰物理考試「肥咗」。看著自己現時的成績,以前的滿江紅仿如隔世。

所以說嘛!天資聰敏的人學習自然事半功倍。但要學有所成的話,堅持以及持續的好奇心同樣重要。小弟很幸運地有一對通情達理的父母︰雖然我的分數普普通通,但他們還是給了我探索自己興趣的空間和資源。

會考後轉了新學校,有更多空閒看書和咀嚼網上的大學教材—例如麻省理工的OpenCourseWare。嚴謹的思維和扎實的數理根底,反倒在考試壓力減弱後才建立起來。現在的我,雖然比起最聰明的同學還差一截,但本科畢業時 GPA亦能名列全年級頭 20% 。而成為博士生後,我亦很清楚自己捱夜跟方程式格鬥的原因︰「因為我喜歡。」

沒錯,根據香港主流標準,小弟當然不算是「成功」;當年同班的理科尖子們,至少有一個當了醫生,而另一個在大學主修了精算。但至少我知道我為什麼而活,而名校的博士班又不是人人可以讀的(分數只是其中一個錄取指標)。知足,而常樂也。

或者有人會提出,要香港學生在應付考試的同時「探索興趣」是很奢侈和不求實際。我會這樣對父母說吧︰青春期本來就已經夠煩心的了,讓子女學會安排好時間,學習時學習,遊戲時遊戲,那麼他們會過得更快樂、更健康。Trust me--I’m speaking from experience.

更何況,在這個科技年代,「遊戲」的深度可以很嚇人。你今日寫咗程式未?

Everest 嘅 Facebook Page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