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老哏劇情,你看膩了嗎?

每隔一陣子,就是這種農產品價格崩盤的消息,於是全國總動員,消費者跟企業聯手搶救,媒體又要炒話題說盤商壟斷哄抬價格,農民出來幹譙政府,在野黨搭順風車打落水狗抓到機會接著幹,然後國軍弟兄拼命吃,政府官員出來開記者會鼓勵大家多吃水果。

農民要政府出面談外銷,外銷可不是「裝箱請宅配來收件」那麼簡單;臨時跑出這麼多水果,哪來的人力去分類選別,然後台灣目前只有「垃圾不落地」,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做到「水果不落地」,全程冷鏈物流低溫處理,避免水果受損,或是過程受到感染。

如果政府真的有談成了外銷,那叫做政治,檯面上政府幫助了農民,檯面下,政府肯定要犧牲某些利益。不要說社會險惡,江湖就是這樣運作的,你知道曾經有外銷到中國的水果,直接倒進海裡的嗎?

不要再喊什麼全民吃香蕉鳳梨,政治人物拜託也不要做秀開記者會,以為吃吃幾個香蕉你個芭樂,全民就會跟你總動員嗎?農民也要念一下,價格不錯你就一直種一直種,啊現在種太多了,你說怎麼辦?政府也都有說不要種太多,怎麼都沒有人要把農民抓起來「共咖稱」(按:打屁股)。

也不用去抓什麼菜蟲還是邪惡盤商,那都不是重點,各行各業難免會有老鼠屎。

那重點是什麼?重點是政府要鼓勵發展農企業啊!

台灣都是以小農為主,「產業」若是沒有辦法企業規模化,就沒有辦法升級,沒有辦法機械化,沒有辦法降低成本,隨著人力愈來愈少、愈來愈老,這個產業只會漸漸走向夕陽,國外採收鳳梨都用機械手臂了,我們台灣都只能用六十歲的「人肉」手臂,那些所謂的土地情感或是農民辛苦的畫面,都是產業停滯沒有發展所帶來的悲情啊。

不要跟我說什麼小農自產自銷利潤比較好,對於「產業發展」來說,那是幹話。我是檯面上看似不錯的案例,但也是最負面的案例,基本上我是不太鼓勵自產自銷。為什麼有那麼多農業品牌的故事?那是因為媒體很好操作,政府很好拿出來當政績,民眾很好理解。

但是鄉親啊,自產自銷佔了產業的幾趴我是不清楚啦,我不是數據達人,但肯定是非常非常低,系統性的問題始終沒有去解決啊。沒有我這個鳳梨王子,大家還是可以在賣場菜市場買到鳳梨;但萬一今天產業逐漸走向滅亡,還是可以買得到鳳梨啦,可能就東南亞的,比較不好吃這樣。

政府該做的,是好好地扶植優良的農企業,讓他們可以成為農民的靠山。這是個高度分工的社會,生產者就是負責把品質給顧好,由農企業這邊去做好生產規劃、開發市場、提供機械、後段加工,整合各個農民的需求,才能跟廠商大量叫貨,壓低生產成本(咦!?我以為這是農會該去做的),農民要團結,團結勁有力。

我們食農教育,也該去扭轉。不是說去田裡插秧、校園種菜不好,只是那不是農業啊。現在哪有農夫還在手插秧?都嘛是打電話叫插秧機,在那邊一直讓小朋友體驗手插秧農夫好辛苦,只是在傳遞這個產業長久以來都沒有長進的訊息。能不能讓小朋友更了解產業真實的狀況,真實認識各個季節的農產品、價格如何、為什麼變化、哪些食物國外來的。不要再說台灣農業很進步,產業是包含整個上游的研發到最終端的銷售,我們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當然啦,我有點太理想化了,假設今天有間很有心的農企業要來整合農民,政府要挹注資源扶植,那勢必就會影響到原本的利益結構,地方勢力還有選票的考量,一切又得回到政治。

大人的世界太可怕了。(逃)

本文經楊宇帆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