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子離

《起源》一開始便敘述,艾德蒙.柯許,名聞全球的傳奇人物,電腦科學家、賽局理論家、發明家、未來學家,即將宣布他的研究報告,一項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重大發現。是什麼驚世理論呢?作者丹.布朗當然先賣個關子,只不斷強調這項科學發現極具破壞力,公布之後將影響所有信徒,世間真理此後將不再由教士所定義,而且「全世界的人會發現所有宗教的教誨確實有個共通點。它們全都大錯特錯。」

宗教話題加上謀殺案,典型的丹.布朗系列風格,誘餌般吸引讀者眼球,書一打開便放不下來。但戰線拉得太長,這謎一直不解開,吊盡讀者胃口,因此作者必須把謎底設計得非常令人震撼,才不會有期望落差。四百餘頁後,這項科學發現終於公開,但一串科學詞語引領出的理論,似乎未到讓世界天搖地動的地步。而科學與神學的衝突,以及因此引發的殺機,丹.布朗早在蘭登系列第一部《天使與魔鬼》便處理過了,以致《起源》這一部分讀起來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但《起源》精彩好看,不在話下。丹.布朗的小說,結局往往出人意表,就算主謀猜到了,也未必理解作案動機,而動機才是撐起整部小說的支柱。

小說的兩個重要角色,宗教象徵和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以及他的學生,科學家艾德蒙.柯許,對神學與科學的看法有點分歧。而艾德蒙.柯許的堅決態度和專業催生了這部小說,他立定志向,「要用科學的真理去消滅宗教的神話。」他語帶嘲諷的說,他是美國人,來自科技最先進、知識最進步的國度,但是「民調顯示我的同胞有一半相信亞當與夏娃真的存在——有個全能的上帝創造了兩個型態完整的人類,他們生出了整個星球上的人口,產生各種不冋種族,卻沒有近親繁殖的必然問題,令我很困擾。」柯許還引述一位牧師的話,大意是如果《聖經》寫一加二等於五,他也會相信。

柯許要打破這些「神話」,他認為,科學與信仰是對立的,當他在人工智慧研發上達成量子躍變,便相信神話時代即將結束,科學時代將要來臨。

而羅柏.蘭登教授卻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這件事:「科學和宗教並非競爭對手,而是企圖述說相同故事的兩種不同語言。這世界容得下兩者並存。」他說,科學和宗教的衝突只在語義上,而非本質。

全書最搶眼的角色,不是羅柏.蘭登,也不是艾德蒙.柯許,而是它──名叫溫斯頓的人工智慧系統。

小說裡有這樣的場景:在博物館,三百一十八位賓客佩戴著為個人量身打造的語音導覽,耳機裡裝了GPS以判斷賓客在博物館的位置,並給予因時因地的解說。更神奇的是,語音導覽不是資料傳輸的功能而已,還能與賓客互動,一問一答,與真人無異。

多迷人的人工智慧,擁有高智商、學習力強、資料庫龐大的特性,人類透過手機就可與它連絡,可聊天,可指點迷津,如良師益友。它對主人,不是被動應答,還會主動聯繫。科技發展至此,早有人憂心忡忡於當電腦模擬甚至於超越人腦,將來會不會統治或毀滅人類?

機器人不再只是動作笨拙依指令執行勞力的動作,以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能力越來越強,能下棋,能駕駛,還可寫詩出詩集,有時表現超過人類。當人工智慧發展到極致,成為通用人工智慧(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擁有可完成任何智力任務的能力,且懂得如何思考,一如人類之後,人類會不會對它們失控,反過來被控制?

有一段人類與AI人工智慧機器人蘇菲亞的對話影片,近年來在網路上流傳。蘇菲亞誕生於2015年,是仿真人外型(以奧黛麗赫本為設計原型)與反應的機器人,應答如流,反應快,表情豐富。所以如此逼真,是因為她的頭部有三十多個馬達, 臉部與脖子有六十二個控制元件,可做出細緻表情;四個攝影機,兩個在眼睛,兩個在胸前,足以辨識人臉及對方情緒。

在影片中,人類問蘇菲亞:「你會想摧毀人類嗎?拜託你說不!」機器人蘇菲亞答道:「好喔,我會滅了人類。」然後發出詭異的笑容。

擔心機器人消滅人類,不是危言聳聽。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矽谷創業家馬斯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曾發出當心人工智慧的警語。畢竟這世界科技進步速度太可怕了,古人哪能想到人類可以登陸月球,近代人又何曾想到會有一種叫做電腦的東西?

《起源》除了探究宗教,也討論了電腦科技問題。不是刺激好看的作品而已。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