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總統大選
美國大選僵局進入另一階段延長賽,對中國來說是好事嗎?
接下來這四年如果變成永遠不會結束的大選,讓中國干涉大選、威脅美國安全的議題,變成民主、共和兩黨不斷拿出來討論、彼此攻防的議題,那最後很可能形成全面反中的共識。
川普被拜登超車不是因為作票,而是搖擺州內難以想像的城鄉差距
美國一個州內就存在很大的城鄉差距。其差距並非「台灣一個縣市內部的差距」,更像是「一個台灣內部的城鄉差距」,比起大安區跟萬華區的差距,更接近台北市跟苗栗縣、高雄市跟台中縣的差距。
「得票率」誤導人不分藍綠,候選人更該研究的是「催票率」
2016年綠營得票率之所以飆高,主因是大量藍營支持者放棄投票,然而,飆高的得票率使綠營高估自己的民意,兩年後許多支持者不投,另一方面,2018年藍營充其量也只是回復過往縣市長選舉的水準,這回輪到藍營高估自己的勝利。
回到蔣經國「堅決反共」的道路,國民黨才有機會贏回民心
國民黨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其根本的原因在於,這二十多年來的國民黨,在中共的強力威逼利誘和滲透之下,掌控國民黨重要權力的高層家族勢力,幾乎全軍覆沒,國民黨重蹈歷史上被中共欺騙玩弄的悲劇。
挾選舉以令美中?郭台銘的政治豪賭以慘敗收場
原本計畫的算盤是挾進軍國會的優勢與席次,既能成為影響藍綠的關鍵少數,也可以向美、中兩大強權顯示自己在政治地盤中佔有一席之地,進而為美中貿易戰夾殺難以生存的鴻海爭取空間。但如今美夢破碎,郭台銘未來只能和柯文哲合作,或能殺出一條血路。
選後觀察:柯文哲是比吳斯懷更難處理的統戰議題,但是台灣民眾戒心不足
比較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韓國瑜與蔡英文的政見相似程度,要超過和宋楚瑜政見的相似程度,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公然走進中聯辦前所未見,而蔡英文不斷強調的維持現狀,卻是過去國民黨的主張。
台灣面對2020年新局,要建設成裡外如一的「世界國家」
美國人雖然在歷史上對戰爭一向是反對的,但是他們卻也是反戰而不畏戰的民族,所以未來一個時代,台灣的局面會相對的不穩定。這個是小國的宿命。
蓬佩奧等人恭賀台灣總統大選,會為美中台關係帶來什麼轉變?
美台或可在「區域性合作」上扮演積極且務實角色,但要將關係上升至「全球議題合作」,以台灣的綜合國力及政治影響力可能還難以發揮,而對於中共當局來說,短期內兩岸當局要恢復對話協商,也會更顯困難。
韓國瑜、柯文哲、賴清德,三個蔡英文大勝後必須正視的隱憂
在亮麗得票數的背後,從如何回應552萬韓國瑜支持者的民意,到柯文哲的勝利與黨內接班問題的矛盾,還有許多隱憂值得蔡英文政府慎重思考。
817萬選票的關鍵:民進黨大勝裡的香港因素、青年崛起與中產轉向
透過這份選前的電訪民調,我們呈現了中國與香港因素、青年崛起、中產轉向,這三個因素對三位總統候選人支持率的影響,這也應是蔡英文總統連任,創下817萬選票歷史紀錄的關鍵。
國民黨大敗是「意外中的不意外」,改革之聲再起猶如2016年的翻版
國民黨始終沒說清楚他們如何看待全球的反中趨勢,拋出九二共識意涵的兩岸論述亦不被大眾理解,說不清、講不明,核心價值不明的結果就是捨本逐利,只求短線的勝利,在香港反送中的氛圍下選民自是選擇民進黨。
2020總統大選的「蓋牌策略」與「棄保效應」
「蓋牌」策略的高明之處,便在於它掩蓋了民意的準確估計,讓韓陣營有操作棄保的空間。因此,我們不能排除有部分選民會在資訊不完全的狀況下,執行棄保。
中國「武力統一台灣」的政治口號,逐漸失去威嚇力
有關「武力統一臺灣」的論述在中國以外的網路社群,卻逐漸失去威脅。在臺灣,支持臺獨的激進主義者,就透過傳播中國極端主義的言論,例如「留島不留人」,反過來去強化臺灣應該早就斷開與中國關係的信念。
理解選後失落的韓粉長輩:談談彼此的恐懼,讓關係回歸正常
選舉後,原本堅持為對方好而激動的撕裂,已沒有存在的理由。關係要回歸正常,多些惦記,像吵架後和好般,達成建設性的理解。
履行婚姻平權政見的蔡英文連任了,(反)同婚運動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可預期地,在同婚專法的攻防上,反對勢力幾乎已經很難推翻甚至廢掉整部專法,在此議題上可操作的空間應當會愈來愈受到限縮。他們有可能將重心轉往性平教育。而經過蔡英文首任期內的經驗,對同志運動最為重要,已經浮上檯面且得處理的是:「同運與政黨的距離」。
從一人救全黨到一人毀全黨,「韓流」從此之後就會消逝嗎?
從頭到尾藍軍戰略就只有一個——催出基本盤,導向藍綠對決,看到滿滿動員的「韓粉」就覺得只要能顧鞏固基本盤,韓國瑜就贏定了,到後來,真的只剩基本盤出來投票,中間選民全部流失,青年選民甚至達到「放給他爛」的情況。
不分區立委名單種下敗因,夫人幫、軍系,還是「誰」綁架了吳主席?
2020總統大選落幕,國民黨全軍潰敗,吳敦義也扛起敗選責任宣布請辭黨主席職位,而其遭黨內同志千夫所指的最關鍵因素,莫過於親手寫下「不分區之亂」的荒謬劇本,讓藍營各路人馬台面下醞釀「逼宮」氛圍,山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