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據
再見鯨豚秀4:海生館依科學證據設計人鯨互動,動團抨擊六福村讓遊客付費餵猛獸
曾參與「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修法討論的海生館助理研究員李宗賢,同時也是台灣動物園水族館暨水族館協會監事,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談法令上的互動要很小心,禁止人類跟海洋哺乳類互動,對動物未必全然是好事;以海生館白鯨為例,在關閉遊客平台後,仍是維持許多與飼育員的必要互動。
農業部長陳駿季:寵物溝通師無科學證據,基本上不會認同;爭議雖多但飼主認為可療癒心靈
寵物溝通師主打透過觀察寵物聲音、動作或照片來了解寵物傳遞的訊息,再將這些訊息傳遞給飼主,收費1小時動輒上千元,但也因無科學實證,出現許多質疑聲音,但對飼主來說,這樣的溝通管道或許能療癒飼主心靈。
《為何信任科學》:使用牙線完全無益健康?又一個把證據不存在當作證明某事不存在的謬誤
本書起自重量級STS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歐蕾斯柯斯201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丹納人文講座的兩場演講,她首先回顧「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時代變遷中的演變,顯示出各個時代對於科學典範的認知其實不斷演變,也藉此提出「為何需要相信科學?」的疑問:當作為圭臬的典範不斷轉變,我們相信的「科學」是否有個單一的目標,又或者是一種社群間的共識?
《魚,什麼都知道》:金魚只有三秒記憶力?不,其實魚什麼都知道⋯⋯
《魚,什麼都知道》以生動的方式描繪了魚類如何建立密切的社交聯繫,例如強調金魚不應孤獨地生活在小魚缸中。巴爾科比深入介紹了魚類如何學習、玩耍、撫育後代、建立社交關係以及解決問題。這些魚展現出卓越的記憶力、靈活性、好奇心和韌性,既懂得合作又善於欺騙,令人欽佩。
《法庭上的偽科學》:在「無辜計畫」會議室桌上,我們面對的正是美國史上最大的鑑識醜聞
美國的司法科學是一個不受監管的行業。站在使用「科學」證據和陪審團之間的,就只有法官。本書目的是希望一改以為司法科學萬無一失的錯誤描述。透過因垃圾科學而被判有罪的多起冤案故事,記錄他們對抗錯誤定罪的法庭交戰,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千瘡百孔的司法制度核心與其對垃圾科學的回應、美國國家科學院對各種鑑識科學的檢驗,以及DNA鑑定對冤錯案件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七個分辨「偽科學」的方法:多數的營養補充品只是在製造昂貴的尿液
頭腦愈是沒有邏輯,沒有科學基本認知的人,常常把科技當成信仰在崇拜,也特別容易被偽科學給騙了,原因正是來自於他們不了解科學的發明或進展,是來自於一大群科學家漫長又緩慢的集體努力,只要有人套用一些似乎很炫的科學名詞,就會信以為真。物理學教授羅伯派克就曾列舉了七個分辨偽科學的方法......
【專家答科學】311外洩的福島「核廢水」跟這次排放的「處理水」有什麼差別?讓科學證據告訴你該不該擔心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經處理的「含氚廢水」其實並不如輿論形容得如此危險?到底即將排放的核電廠處理水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台灣周遭的海域,又是否會受影響?
最新研究:埃克森美孚早在1970年代就凖確預測燃燒化石燃料將如何使地球變暖
若將埃克森美孚的工作與1988年敲響氣候警報的NASA科學家的詹姆斯・漢森的工作進行比較,埃克森美孚出色的氣候模型,至少在性能上可與現代歷史上最有影響力和最受尊敬的氣候科學家相媲美,而這也顯示埃克森美孚「故意誤導」公眾和政府。
陳昭如《判決的艱難:兒童性侵的爭議與正義》:處女膜驗傷的迷思與科學證據的局限
陳昭如長期關注性侵被害人的處境,亦深入理解性侵冤案的來龍去脈。這次她挑戰探討兒童性侵害案件認定的兩難,並指出無論是眾聲沉默的性侵案,或是被迫消音的性侵冤案,都是在性(侵)是羞恥的文化之下,讓「不可說」的氛圍製造出驚人的黑暗與混沌。
期刊論文不能盡信:一篇鼓勵多吃紅肉、加工肉品的論文,掀起滔天巨浪
學界很快明白,他們當中有些人與食品業有著不為人知的關係,尤其第一作者正是2016年一篇類似論文的主要作者,內容與飲食減糖的建議唱反調。這篇論文也刊在《內科醫學年鑑》,幕後金主「國際生命科學會」是可口可樂公司高層創辦的產業團體,因為屢屢挑戰國際健康指南而風評不佳。
【書評】《美國式正義》:「辛普森殺妻案」世紀大審判,此案首創「民間」對「公權力」鑑識的反駁
雖然有許多證據都指向辛普森就是真兇,但為何陪審團卻做出令人跌破眼鏡的判決呢?這件看似單純的兇殺案,為何最後卻無罪定讞呢?案件的表象往往還有許多秘密等著大家去發掘。
對跨性別女性運動員設定血液睪固酮濃度標準,能否「降低」其運動表現優勢?
可以確定的是奧運的血液睪固酮濃度低於10nmol/L標準是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因為跨性別女性的生理優勢仍會大幅保留,他們的肌力、肌肉量與骨質優勢使得生理女性運動員無法公平競爭,進而使運動競賽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受到質疑。
科學證據支持「飲紅酒讓你更長壽」的說法嗎?
專家懷特說:「飲用葡萄酒完全可能會帶來一些額外的好處,但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很難找到正確答案。」他認為沒有足夠的數據來建議飲酒者轉而飲用紅酒,或者讓非飲酒者為了延長壽命而開始飲酒。
納粹逃到月球上?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相信陰謀論?
近期的研究建議,要改變陰謀論者的硬腦袋最差的方法就是去批評、詆毀或訕笑他們的信念。這麼做的話,只會讓他們一心想著如何防衛,如此一來便更不可能改變他們既有的想法了。
納粹逃到月球上?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相信陰謀論?
近期的研究建議,要改變陰謀論者的硬腦袋最差的方法就是去批評、詆毀或訕笑他們的信念。這麼做的話,只會讓他們一心想著如何防衛,如此一來便更不可能改變他們既有的想法了。
誰能證明你有病?1930-1949年上海的法庭精神鑑定「專家」
「誰能證明你有病?」一個新興的學科,如何建立其專業?誰有資格宣稱擁有專業?藉由本文史料的爬梳,「誰」的影子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