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照顧
在貧瘠的東部偏鄉,為長者帶來日照光輝:一粒麥子基金會「多功能日照中心」的理想與現實
一粒麥子基金會的「多功能日照中心」有別於一般的安養中心或是日照中心,致力於提供更多功能、彈性化的支持性照顧活動,真正契合台灣花東地區長輩的生活需求與身心健康。
【影音】老不一定要孤獨——「一粒麥子基金會多功能日照中心」,重新找回偏鄉長者對生活的熱忱與重心
「我還是會老,但不會孤獨老。」不讓老和孤獨劃上等號,是許多人的盼望,也是一粒麥子基金會「多功能日照中心」的任務。
社區照顧據點暫停,長者功能訓練不能停!請政府徵用頻道製播老人電視節目
疫情三級警戒從5月28日延長到6月14日,且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台灣必須開始思考製播老人電視節目,而在這之前,可以比照學校多元學習模式,先開設一個頻道,輪播現有影片,方便老人觀賞。
從居家防跌到換工,打造「老得起」的社區互助網
作者以老人防跌為議題成立了「防跌工班」,協助居家內外環境的改善,以預防長者跌倒。如此才能維持老人在社區獨立健康生活、減少醫療資源耗費和家庭照顧負擔,並重構老人的社會關係。
走進公館蟾蜍山聚落,看見社區照顧和在地安老的重要
為什麼需要社區照顧和社會支持網絡?進安養機構不好嗎?走進蟾蜍山聚落的日常生活,我們能發現,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發展出來的自力照顧系統,或許才是更友善老年人的安老模式。
《可喜可賀的臨終》:隔壁的奶奶打算上吊!醫生,請你快點過來
有不少人因為沒有錢,於是就徹底放棄治療或因此感到絕望,這種情況便稱為社會的苦痛。不過,有一種居家醫療,無論患者是否有錢都能享有其服務,並且具備足以解決社會苦痛的技巧與智慧。這就是安寧居家療護。
英國銀髮創新參訪:高齡化,為何要以英國為師?
在台灣,我們一向的做法偏向「做好衣服給老人穿,而不是爲老人量身訂做適合他們的衣服」,這次的學習後,可以開始結合機構或單位內的專業人員,逐漸翻轉服務的心態。此行大家最大的收獲是體認到,任何服務都需要朝著「使用服務者到底怎麼想,他有沒有享受這樣的過程」這個方向去規劃。
日本照顧機構參訪之旅:如何在社區照顧中維護失智症患者的尊嚴?
失智症患者的病程很長,平均8-10年,甚至也有達到15年或20年。在這麼漫長的歲月中,照顧者要不斷學習新知,並且尋求專業的協助,來因應患者各階段的心智退化和行為問題。同時,也要多多和有類似處境的夥伴,互相鼓勵。
高齡化社會的一帖解方?我國老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現況與願景
老人雖是關懷據點的服務對象,但更進一步,希望老人也能成為規劃據點服務的主體,成為經營團隊的一員、成為健康促進課程的師資與志願服務人力,當然,也可以達成減少高齡歧視與活躍老化的目標。
推出這些「不老圓夢計劃」,你知道我們每年為健保局節省多少醫療資源嗎?
別小看這些活動設計,它其實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預防照顧」;讓老人不要倒下來,只要老人不倒,其他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