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
《活得越通透,靈魂越自在》:我觀察了很久,「書卷氣」足的人都有三個特點
在我心裡,書卷氣是最出類拔萃的氣質,有了他,優雅才會光芒四射,而不是顯得做作;颯爽才會俐落可愛,而不是變成魯莽;單純才能潔淨純真,而不是看起來乏味。
台灣社會對女性的審美壓力:「瘦」就等於「美」嗎?一味追求「好身材」的可怕體制
我在台灣社會體驗到的是,幾乎任何一個路人都能以「好意」去評價另一個陌生女性的身體、規勸對方減肥,其中又以女性對女性的規訓佔多數,媒體也喜歡吹捧女明星自律,中年依舊保持少女身材,「瘦」幾乎成為每個女性暗自追求的目標。但是,我被誇獎很瘦不是件快樂的事,更多是僥倖和茫然,當一個瘦子真的開心嗎?
刀郎〈羅刹海市〉唱出底層的奴隸心聲,更可悲的是你我就住在羅刹國裡
網友們之所以根據〈羅刹海市〉這首歌,將刀郎和一些圈內音樂同儕的不和聯繫起來,是因為一些圈內音樂同儕更像是制定規則和維持圈內規則的人,刀郎有點蓮花濁清漣而不妖般游離於體制和規則之外的角色。可以想像,這樣一個不服膺於體制和規則的人會遭受何種狂風驟雨。
哪種程度的讚美算是性騷擾?你好可愛、你好漂亮、你的頭髮好香、你的皮膚好滑
這些說法也許不一定是性騷擾,而是性別騷擾,或甚是一種歧視,也常常發生在種族和族群之間,只是在女性身上剛剛好最常見。而會不會被覺得是騷擾的關鍵,我認為和讚美隱含的評價與情境有絕對的關係。
舒國治《理想的下午》推薦序:你看他有多無聊,居然用一整篇文章去寫「賴床」
散文總是稀鬆平常,就算說出了點你想都沒想過的道理,你也忍不住要點頭認同,「是啊,事情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似乎你很久以前也曾想到過這一點,只是不知怎的卻把它給忘了。
《醜陋史》:美麗的事物總是遵循一定的標準……醜陋卻無可預計,帶有無限可能
縱觀歷史,醜陋的表現形式層出不窮,使這一概念複雜化且發生轉變,甚至發揮了積極作用,衝擊了既有的審美標準和社會慣例。二十世紀丹麥藝術家阿斯格.尤恩(Asger Jorn)提出:「一個時代沒有醜陋,就不存在進步。」
整容和改圖後的「網紅臉」,正在摧毀下一代的審美觀
女性的美,絕對不是來自華服或濃妝豔抹,更非不自然的加工五官。女性的美,並不需要來自任何男性與社會的認可:真正的美來自坦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對自己誠實和自在做自己的生活態度。
整形和修圖後的「網紅臉」,正在摧毀下一代的審美觀
女性的美,絕對不是來自華服或濃妝豔抹,更非不自然的加工五官。女性的美,並不需要來自任何男性與社會的認可:真正的美來自坦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對自己誠實和自在做自己的生活態度。
比基尼再見!美國小姐比賽將取消泳裝項目,是誰改變了這項「百年傳統」?
自1921年在大西洋城木板人行道上舉行第一場比賽以來,美國小姐比賽和泳裝一直是同義詞,但到了21世紀末,這項維持百年的傳統還能繼續嗎?
比基尼再見!美國小姐比賽將取消泳裝項目,是誰改變了這項「百年傳統」?
自1921年在大西洋城木板人行道上舉行第一場比賽以來,美國小姐比賽和泳裝一直是同義詞,但到了21世紀末,這項維持百年的傳統還能繼續嗎?
藝術是一種與靈魂相遇的歷程,為人生提供其他選擇性與機會
如今的世界充滿使人麻木的機制,要與之對抗是不小的挑戰。難道正是因為生活中太缺乏真正的美,我們才不得不令自己麻木一些,以免受到殘酷現實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