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犯台
美智庫民調:過半美國人支持台灣維持現狀、58%反對台海衝突時派兵
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進行一項民意調查,探討美國民眾對台灣事務的看法。結果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台灣有好感,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然而,美國民眾並不願意承諾派遣軍隊協防台灣,也反對在台海衝突中介入。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應該推動台灣維持現狀,而非獨立或統一。
美民調:川普更擅處理台海危機,賀錦麗支持者更願出兵護台
國際事務研究所民調顯示,美國選民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更能有效應對中國可能攻打台灣,但支持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的選民更願出兵護台。
《華爾街日報》:台灣盼打造無人機隊,面臨「中國製造」供應鏈挑戰
平價無人機的重要性在俄烏戰爭中表露無遺,烏軍部署大量無人機偵查敵軍行動和空投炸藥,有助烏克蘭抵禦規模更大、裝備更精良的俄軍。類似的不對稱衝突也可能發生在台灣: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更不排除以武力犯台。但在平價無人機產製流程中,難以避開中國製造的環節,使台灣面臨供應鏈挑戰。
台灣統獨議題:愈來愈多人想躲進「永遠維持現狀」的大傘下,會有什麼隱憂?
或許,在沒有標凖答案的情況下,模糊的詮釋未必不好。游清鑫將「維持現狀」比喻成一把可以容納不同立場與詮釋的大傘,「如果大家最有共識的是不要戰爭,而如果這個雨傘可以避免戰爭,那大家就先躲進來吧,不要淋到雨就好。你跟我的立場不一樣沒關係,反正傘夠大。」
美印太司令重申:中國目標2027年之前具攻台能力,會晤岸田文雄重申同盟合作強化嚇阻力
對於中國整軍經武以及共軍日益挑釁台灣等行徑,阿基里諾表達憂心。阿基里諾指出:「儘管經濟正在衰退,中國仍執意決定要投資於軍事能力。」他認為中國即使經濟層面遭遇更大阻力,仍會持續在軍事上投入可觀的資源。
「我去打仗死了誰來付房貸?」中國民眾對經濟困頓的不滿,已開始壓過民族主義者的犯台聲音
王毅的演說將「國家統一」定調為「中國核心利益」之一,但一名湖南用戶反駁「(中國)核心利益是每個中國人都能獲得平等對待,都能享有老人照護和健康醫療」。數以萬計中國社群媒體用戶質疑犯台作戰的成本,許多人表達不滿、嘲諷和反抗。一名上海男子抱怨「誰要去打仗?我死了誰來付我的房貸車貸?」
張小虹《止戰》:美中台軍事戰略上的「三角嚇阻」,從來不是也不可能是等邊三角形
若就嚇阻理論本身的弔詭而言,守勢戰術與攻勢戰術當無涇渭分明的可能,若沒有「反守為攻」的能力與可能性,又如何能夠增強反擊性的嚇阻力量。「以戰止戰」作為停止不動/邁步向前、掌控/失控、攻勢/守勢的基進不確定性,再次在台海詭譎多變的關係中展露無遺。
2024全球大選之年,美中關係如何保證「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2024美國大選年,美中關係看似出現回暖的徵兆,但是美中雙方對於「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仍有分歧。雖然中國受到美國的威懾所制約,歐亞大陸的地緣競逐與貿易戰一定程度的威懾中國的舉措,但是美國內外卻也未能提出一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統一敘事或量尺,讓中國相信可以緩和衝突。
北京若決定武力犯台,最有可能選擇哪裡「登陸」?
1月13日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北京一再強調,這將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的一場選舉,關於這場假想「戰爭」會以何種方式出現,專家做出了推測。
台灣海防地形為「入侵部隊的惡夢」,法媒France 24探討140年前滬尾之役寶貴教訓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副研究員許文堂表示,1884年那場失敗的入侵行動有著寶貴的政治教訓。過度自信顯然是法國失敗的一個主要因素,僅派600名軍人登陸來對抗數千名駐守部隊的決定,顯然錯得十分徹底。共軍雖預料運用人數優勢,但他們仍可能在其他方面低估台灣。
《日本經濟新聞》:美中角力台灣總統大選,習近平焦慮加大介選力道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習近平的領導班子之所以對台灣總統選舉懷戒心,是因為習近平感到焦慮。台灣總統、副總統任期為4年,可連任一次,共8年。若賴清德這次當選,有可能做到2032年,屆時習近平年齡將近80歲。趙春山指出,習近平急著以「兩岸統一」超越鄧小平謀劃香港回歸的權威,所剩時日不長,應該是無法接受賴清德當選。
運用《我們如何守住台灣》結局框架分析:是否該積極備戰?走向好壞結局的機率為何?
作為一個公民,能以投票和日常的政治參與改變未來,還是成本最低,最容易實踐的方式。以2024總統大選為例,我們可以思考、和親友討論,哪些候選人能堅定地支持備戰、鞏固與盟友的關係?我們能把未來託付給哪些人,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台灣的整軍經武,而非擔憂備戰弱化、盟友離心;而非看見政府受中國滲透,金融、媒體、司法逐漸步上香港後塵?
與那國島憂台海若開戰,上千難民將坐船湧入,日本恐無相應配套措施應對
日本與那國島民眾鷺原尊吉回想1977年巧遇最後一批抵達的越南難民,當時4名男子渡海逾2000公里到日本最西端且有人居的與那國島。如今,島民們憂心另一場可能的難民危機,怕人口不到1700人的當地難以負載。與那國島以西110公里就是台灣,目前台海局勢正因北京當局頻頻以機、艦繞台和試射飛彈而緊張。日本官員表示,若北京武力犯台,上千難民可能會坐船逃往與那國島。
旅美中國學者:台灣最危險時期不是2027,而在2030年
鄧聿文預測,2030年左右,習將拋出統一議題,並採取行動,敦促台灣政府和民意代表回應他設定的統一程序。若台灣拒絕接招,或者提出習無法接受的條件,接下來他將製造大軍壓境的脅迫,擾亂台灣民心,一旦開啟統一進程,就不會由台灣無限期拖延,必然援引反分裂法第8條,迫使台灣接受他的和談條件。
施明德《金馬是引信,亦是誘餌?》:只要中國沒有放棄併吞台灣,「親美」就是台灣唯一的外交政策
沒有什麼「親美、友日、和中」,這種幻想式的完美政策的!這種面面俱到,政客式、浪漫式、討好式的政策絕對不該是國家大政策。它會使台灣人民不知所從,並引誘中國延續其併吞台灣的擴張主義政策。
葛來儀:習近平不會立即攻打台灣,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失敗加深疑慮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29日投書《紐約時報》指出,對習近平來說,若無法快速、低成本和成功的侵台,政治風險將相當巨大。若戰局曠日持久陷入僵持,可能削弱他關於中國再次偉大的主張,危及民族復興與強軍的目標。
美國防部公布「中國軍力報告」:中國已擁逾500枚核彈頭,共機擾台次數較前一年大增79%
美國國防部昨(19)日公布中國軍力報告,引述中華民國國防部數據指出,去(2022)年全年中共解放軍共出動1737架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比2021年的972架,大幅增加79%。與此同時,中共解放軍派出的軍機類型也更加多樣化。國防部去年9月開始發布無人機訊息後顯示,在防空識別區行動中,無人機佔約10%。
BBC專訪美前眾院議長裴洛西:美國堅持一中政策,未因我曾訪台而改變立場
主持人接著詢問,儘管一中政策不變,但拜登政府似乎已放棄「戰略模糊」立場,因為當拜登被問及,一旦台灣遭受攻擊,美國是否會動用武力保衛台灣,他回答「是的,如果台灣遭受前所未見的攻擊」,但這並不符合美國的政策。
美國防部政策次長:台灣獲取的國際支持若堪比烏克蘭而非香港,將影響北京的武統決策
卡爾提到,儘管中國在台海確實日益好鬥、採取脅迫姿態,卡爾說,尚未有任何跡象顯示,台海戰爭迫在眉睫或無法避免。他強調,習近平要求軍方在2027年以前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但能力不等同意圖,也不意味必然性。北京的武統決策涉及許多因素,其中包括國際反應、台海作戰的困難度、經濟成本。
2027台海開戰?國安局長蔡明彥:中共尚無武力犯台能力,「兵凶戰危」氣氛是人為操作
蔡明彥也透露,下半年進入選舉熱季,則聚焦在台灣內部公共政策討論,包括風電政策、缺蛋、農業供銷問題,都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後續假訊息操作變成帶動風向的議題,讓台灣在選舉過程中陷入內部政策的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