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工樂隊
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若美濃的現代化過程是一部大河小說,卷首詩應該就是〈縣道一八四〉
循著鍾永豐的散文,我們彷彿聆聽一曲又一曲農村變遷民謠。一位農村出身的青年,走向反抗者、創作者、政治工作,仍掛心鄉土,這是一本引領讀者反思土地、自我與全球化的散文集。
【鍾喬專欄】客家人與他的弟妹們:回顧客家運動三十年
以此,回顧客家運動30年的軌跡,是有那麼一些與主流客家史觀中,聲稱客家多麼隱忍、又多麼能在隱忍中步上官商場的輝煌騰達之路,顯現著相抗衡的觀點。穿透些看,這也不過就是與精英保持距離的出發點吧。
錦衣北返:生祥樂隊公布菊花夜行軍15週年演唱會
15年過去,這次林生祥帶著生祥樂隊,重現以美濃農村為背景、菸廠錄製、傳統樂器以及客家語演唱的經典曲目,於今年5月20日舉辦「菊花夜行軍15週年紀念演唱會」,將要帶回來南返的故事和地方的風景,重要的是昂首驕傲地北來,這回不需趁著夜色延著縣道184,羞赧地跨上風神125,而要隨著鼓聲、嗩吶聲,錦繡去來。
新住民姊妹發行《我並不想流浪》專輯:到底台灣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還是最陌生的自己人?
「流浪」對移民而言,並非天真浪漫的憧憬,而是漂泊離散的現實。許多姊妹們無論是否已在臺灣落地生根,卻仍擺脫不了「外籍新娘」的標籤,以及被看作外人的質疑眼光。於是,姊妹則從15年前開始唱出自己的故事。
【陳德政專欄】我聽生祥樂隊《圍庄》:亦剛亦柔的土地之歌
我以為,《圍庄》是台灣音樂史發展至今,最出色的一張雙唱片,它堅硬如鋼,也柔軟似水。我們現在聽它,就像生祥當初聆聽《The Wall》,那種深深的震撼,不單是當下的觸動而已,它會發芽、會扎根,理想的種子會隨著動人的歌曲擴散到更遠的地方。
反水庫到返里山:「美濃黃蝶祭」二十年農村文化行動的轉型
1995年首辦的「美濃黃蝶祭」,是此時期為了反水庫運動所創發的文化行動。到了2000年,黃蝶祭朝向更廣泛的對生態保育、客家文化的關懷,如今正向下一個20年轉型。
水庫專題連載(三):衣索匹亞、美濃水庫承載的夢想,或夢碎?
每一場社會運動,人們曾在某些必然時刻,把權威的論述權交給了主角,又在階段性成功的退場時刻,一起讓去光環。他們都走在同一條路 上,都對家園有相似的想像,希望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