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監獄
【影評】《流麻溝15號》:選擇性呈現歷史,忽略女性的政治能動性,是在羞辱被引述的白色恐怖受難者
不少人看完《流麻溝15號》後,為片中的綠島女性受害者流淚。但導演所未談的是,這些受害者的史實背景為何。這部片從根本上忽略了女性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政治能動性,純粹以政治受難者視角來敘述,讓對於沒接觸過白色恐怖歷史的觀眾來說,他們僅是認為「這些女生好可憐,以前政府怎麼這麼壞。」
向陽讀吳懷晨詩集《渴飲光流》(上):遙向台灣政治先行者致敬的詩篇
《渴飲光流》,作為吳懷晨的第二本詩集,選擇的主題大步跨入一段幽暗的時間長廊,他以白色恐怖統治下受傷的生命、不屈的靈魂為對象,勾描令人驚心動魄的史事,批判不義與強權對人的存在與尊嚴的踐踏,交織在神話、魔幻和現實的多重映照之中,展現了意象繽紛而又色調清晰、音聲雜揉而又主調突出的史詩格局。
從綠島監獄到社會大牢:我的外公,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
想起前幾日外公又唱起小時候最常聽他唱的歌〈安息歌〉,歌聲有些顫抖,眼神卻直勾勾地望著遠方。有點像自語,又有點像對著當年的難友「老同學」低喃,一遍又一遍,即便只有我一個聽眾,他仍堅持要唱到完美。
將對「白色恐怖」的恨轉為對土地的愛,他是第一個願意站出為自己發聲的大馬僑生
1967年赴台留學,再次歸國竟已是1988年。離家20年的遊子到家的那一刻,腦海一片空白。太多的故事無從說起,只能呼喚一句:「媽,我回來了。這是我的承諾,我做到了。」
一個監獄替代役的6個反思(上):有些「累犯」的誕生,是因為裡頭遠比外頭有人性多了
這是一個令人不願面對的真相,因為我們都不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簡單道理,事實上這個社會是「己所不欲,更施於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