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度修訂《國務院組織法》,專家:「黨大國小」事實法理化
今年兩會,總理記者會在錯愕之中走入歷史令輿論譁然,另一焦點則是人大睽違40多年首度修訂《國務院組織法》。有專家向德國之聲指出,習近平高度集權、弱化國務院「讓黨大國小的事實法理化」。
《華爾街日報》:李強記者會取消,「中國總理」一職退入習近平的陰影深處
文章指出,中國總理以政府首腦身分被賦予經濟決策權,中共總書記則負責意識形態和政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總理職位已完全從屬於中共最高領導人。而中國經濟陷入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最高領導人一手造成的。
2024中國兩會經濟成長目標維持5%,分析:不意外,因為降低將會削弱信心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表示,GDP增長目標再次定為5%左右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降低目標會進一步削弱信心。儘管如此,要在2024年再次實現5%的增長,「將是一條更具挑戰性的道路」
中國兩會側寫:李強表情更受關注,照本宣科傳遞習的聲音;人大後總理記者會成絕響,回顧往昔吐真言時刻
李強今年的政府報告時間大概約為1小時,他會中多次強調「習核心」,也表示沒有新的「習李體制」。而採訪中國,原本已是層層考驗,現在了解中國政策走向,又被蓋上一層布,透明度再度被削減,將留下許多疑問。此外,雖然今年是已經沒有閉環的兩會,但是會議的日程仍沿襲疫情期間的縮短兩會。由此可見,可能中國只准有一種聲音,已難有其他的制衡。
政協開幕兩岸沒有多著墨,僅回顧融合發展,分析:中國兩會涉台討論不脫預期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這次兩會也不會觸及「反台獨」、「反分裂」等相關立法。他說,現在人大常委會每2個月也可以有立法議程,加上台灣總統大選結果,立法院民進黨一黨獨大局面被打破,這可視作對台工作的成功、穩定,所以相關立法沒有急迫性。
中國兩會關鍵字「新質生產力」獲關注,習近平先進製造大國目標重於刺激經濟
紐約大學教授李淯(Ann Lee)認為,「新質生產力」這個詞彙的使用將有重要意義,因為其表明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受挫以及與西方貿易關係持續緊張的環境中,習近平決心重振中國經濟,這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轉折點。
中國人大1993年來首次取消總理記者會,學者評:「公開羞辱李強」,經濟政策更不透明
旅外學者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讓總理面對中外媒體記者,不好說什麼,另外,「中國的事情習近平說了算」,外界不會把李強的話當真,所以權衡之下,乾脆就不開總理記者會了。
2024年中國兩會3/4-5登場,經濟、政治、外交與兩岸、人口各有哪些重要的關注點?
在2月下旬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常委會公告的罷免及辭職名單中出現了秦剛的名字,至於李尚福,也從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中被移除。「兩會」向來是中國政治層面的大事,而在「兩會」前夕,上述二人再被除名,外界預測「兩會」可能再次公布新的中共高官人事調整,此舉亦將影響中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方向以及態度。
中國專家預估2024年經濟成長目標5%,《路透社》預料兩會將宣布發行4.4兆元特別國債
展望即將揭幕的兩會,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財政支出的力道以及財稅體制改革預計將成為兩會的重點,尤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可知這也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
中國兩會將登場,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仍在經濟成長之上;習近平承諾經濟新常態,成長放緩卻未能提振消費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白提斯(Michael Pettis)表示,無論是想透過股市上漲還是穩定房價來提振信心,試圖透過提振信心來扭轉經濟頹勢的想法,基本上是一廂情願,這些做法不足以恢復健康的經濟成長。白提斯認為,中國政府應實施向家庭直接發放現金等措施。
中國總理李強召開「政府工作報告」座談會,強調去年頂住外部壓力、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國今年的全國兩會將於3月4日及5日登場,這將是李強進行他出任總理後的第一次政府工作報告。此一座談則是他對政府工作報告聽取各方意見。李強在聽取發言後指出,過去的一年,中國發展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在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中國2023兩會適逢政府換屆,人事、經濟、人口、外交政策及黨政機構改革為觀察重點
外交是當今中國面臨的另一大問題。近年來,中國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圍堵,加上本身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曖昧不明,導致中國的國際處境日趨艱困。因此,中國藉由中共20大及政府換屆後將提出什麼樣的外交目標、計劃及立場,受到外界關注。
中共《政府工作報告》的兩岸「建設性模糊」,是否代表「九二共識」將重回舞台?
當中國政府要對台強硬,會用「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基調較和緩時,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而從李克強的最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可看出兩岸可能將再回到「創造性模糊」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