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理查·海斯 (Richard B. Hays) 逝世 — 教導人們《新約》道德視野的倫理神學家

這位影響力宏遠的學者表示,他對聖經文學整體性的堅定信念促使他改變對基督教性倫理的看法。

obit image New Testament scholar Richard B. Hays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6, 2025
Duke Divinity School / edits by Christianity Today

理查·B·海斯 (Richard B. Hays) 於1月3日辭世,享年76歲。這位新約學者致力於提倡聖經敘事整體性的觀點,並在晚年因對聖經敘事框架的理解改變了對同性戀道德問題的看法。

海斯著有《保羅書信中經文的回音》、《新約倫理學》、《基督教新約倫理學》、《想像力的轉化》(The Conversion of the Imagination)、《與聖經敘事同行的閱讀》(Reading with the Grain of Scripture)。其中,《基督教新約倫理學》被《今日基督教》評選為20世紀100本最重要的基督教書籍之一。

《今日基督教》雜誌曾於1999年如此評論海斯:「海斯每本著作都像擊出一支全壘打。他的研究方法之所以讓懷疑者難以反駁,在於他思想的品質——靈活、清晰且具有說服力,同時知識極其淵博。要挑出他論點裡的漏洞是非常困難的事。」

然而,在海斯最後一本著作中 (與兒子合著),他親自指出自己發現的漏洞。海斯改變了他對聖經中性倫理的看法。他甚至認為,上帝改變了祂的想法。雖然新約聖經明確譴責同性戀性行為,但海斯主張,上帝如今不再如此,上帝的憐憫變得更加寬廣了。

海斯認為,他這一晚期思想的轉變依然植根於他對聖經的理解。他告訴CNN:「聖經作為一種敘事,展現了一位充滿活力且個人的上帝,祂能不斷透過改變我們認為已定的事物來讓我們驚奇。」

對許多基督徒而言,上帝可能改變主意的想法令人震驚,但海斯認為,這種抗拒更多來自希臘哲學,而非聖經的啟示。

「有許多故事確實表明上帝改變了祂的想法。這就是聖經中的上帝……祂不變的地方在於,祂已經啟示自己是一位會改變的上帝,」海斯說

海斯在最後一本著作,《上帝憐憫的新境界:聖經故事中的性別議題》(The Widening of God’s Mercy) 中的論點,對許多長期閱讀他作品的讀者來說,並不具有說服力。

英國新約學者賴特 (N. T. Wright) 問海斯,在這種情況下,他能如何對任何倫理主張抱有信心。《聖經與同性戀實踐》(The Bible and Homosexual Practice) 的作者蓋格南 (Robert Gagnon) 批評海斯的論點荒謬、屈服於文化壓力且完全缺乏聖經根據。《聖經男性與女性委員會》(Council for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主席伯克 (Denny Burk) 表示,他多年來從海斯的作品中學到了很多,但對於他思想的轉變感到「深深的悲痛」。

海斯表示,他理解為什麼有人會感到不安。他真的不想因此斷絕與任何人的聯繫,但他必須忠於自己對聖經的理解,而「改變」是基督徒門徒生活的一部分。

「這其實是聖經本身不斷呼召我們去做的事:悔改。希臘文的這個詞是metanoia,意思是改變心意,」海斯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台 (NPR) 採訪時說。

他補充道,他希望這本書成為他「最後的話語」。幾個月後,海斯便進入安寧療護中心。

海斯於1948年5月4日出生於奧克拉荷馬州。他的父親是一名航空公司飛行員,母親是一名衛理公會教堂的管風琴手。父母在他3歲時離婚,海斯由母親撫養長大,並在母親工作的教堂裡度過許多時間。

這段經歷最終導致他拒絕基督教。

海斯在接受杜克神學院教授凱特·鮑勒 (Kate Bowler) 主持的播客《Everything Happens》訪談時表示:「到了高中晚期,我認為教會充滿偽善者,我不想和教會有任何瓜葛。」

但海斯在耶魯大學求學期間,這種「所有基督徒都是偽善者」的想法受到了挑戰。他認識了學校著名的牧師威廉·科芬 (William Sloane Coffin),並對科芬將信仰付諸社會行動的方式印象深刻,包括反對越戰和支持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後來,海斯在讀聖經時經歷到歸信的時刻。他在大學二年級寒假的聖誕前夕,和母親一起在奧克拉荷馬的教堂參加禮拜。在禮拜開始前幽暗的教堂裡,他隨手拿起一本放在長椅上的聖經,隨意翻開。映入眼簾的是馬可福音8:35:「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砰!」他後來,「這句話直接擊中了我的胸口。」

他當時並不完全明白「為福音喪掉生命」以及「與基督一起進入死亡及復活的奧秘」究竟意味著什麼。但這些話令他震驚,他形容自己「目瞪口呆地將生命獻給耶穌」。

幾年後,當海斯向妻子朱迪 (Judy) 求婚時,他告訴她,他覺得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名牧師,或成為一名搖滾樂明星。

然而,從耶魯大學畢業後,他實際上在麻州朗梅多 (Longmeadow) 找到一份高中英語老師的工作。這對年輕夫妻加入一個無宗派背景的家庭教會,該教會試圖實踐「激進的基督教 (radical Christianity)」的生命樣式。這個教會群體深受著有《跟隨基督的代價》及《團契生活》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的教導的影響

幾年後,海斯對教英文感到不滿足,於是返回耶魯大學就讀神學院,決心專研聖經。

然而,海斯發現自己對經文的思考方式與多數神學生和教授不同。他們主要對一種特定的聖經研究方法感興趣,這種方法「試圖透過假設多重假想來源和歷史事實來探尋經文表層背後的意義 (這些事實通常被掩蓋在ㄧ層又ㄧ層教會傳統和編寫之下)」。但海斯則被聖經的文學特質、敘事的結構及整體性所吸引。

「聖經有著深刻而微妙的敘事整體性——這種整體性並不是教會法令或精明編輯設計的結果,而是因為多樣化的聖經見證共同見證著上帝在以色列歷史中滿是恩典的行動,」海斯說。「你必須整體性地閱讀整本聖經,理解各個經文部分與聖經整體的關聯性。」

1981年,海斯開始在耶魯大學教授這種理解聖經的方式,同年他也被按立為衛理公會牧師。他的第一本書《保羅書信中經文的回音》(Echoes of Scripture in the Letters of Paul) 探討使徒保羅是如何引用舊約經文。當許多學者認為保羅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時,海斯主張保羅使用了一種名為「轉喻法 (metalepsis)」 的文學手法,透過引用經文片段將讀者引向經文的上下文。

1991年,海斯轉至杜克神學院任教,與神學家艾倫·戴維斯 (Ellen Davis) 和侯活士 (Stanley Hauerwas) 合作。他於1996年出版《基督教新約倫理學》,主張基督徒不應試圖從聖經中提取道德原則,然後將其應用於具體的倫理難題。而是應該關注聖經的整體敘事及其展現的主題:群體/共同體 (community)、十字架和新造物 (new creation)。

海斯的《基督教新約倫理學》被認為是「新約學術研究中被引用最多次的著作之一」。

N.T.賴特海斯為「一股清新之風」,甚至是「一場颶風,吹散那些半懂不懂的偽道德及時髦的 (與世界) 妥協的行為,以初代基督教對真實的人性及真實的聖潔的願景取而代之」。

侯活士說:「在實際詮釋新約聖經方面,很少人比海斯更值得我閱讀。」

然而,海斯本人後來反悔自己在《基督教新約倫理學》中關於性倫理的論述。

海斯1996年在書中如此寫道:「我們必須承認,新約聖經向我們揭示了作為罪人以及上帝按性別創造我們的真理。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婚姻是人類性實現的規範形式,而同性性行為是標誌著我們是破碎的子民,疏離於上帝慈愛的心意的眾多悲劇性標誌之ㄧ。」

海斯在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衛理公會教會中與LGBTQ群體建立關係後,開始重新思考這一議題。海斯加入教會的敬拜團,負責彈吉他,敬拜團領袖是一位自我認同為酷兒——並深深委身於基督的門徒。

海斯逐漸認為,在性道德議題上,他並未真正檢視聖經的整體敘事,而只是抓住一段經文作為證據。

他對LGBTQ群體自我認同的反對態度逐漸瓦解。

「聖經…向我們展示一幅更宏大的圖景,表明上帝是位不斷讓人驚喜的上帝,祂以祂慷慨、恩典和憐憫的廣度不斷震驚祂的子民,」海斯說。「為什麼現今的情況與以往不同,這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但這是上帝的特權。」

2015年7月,海斯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醫生告訴他,他們預計他將在聖誕節前去世。

這個消息令他極為震驚,他為無法看著孫輩成長而痛哭不已。但他再次在聖經中找到安慰。他與妻子每晚一起誦讀詩篇。

海斯的病情讓他回到最初呼召他相信的耶穌的奧秘話語:他將失去生命,只有如此他才能找到生命。

他說:「這是一種放下生命本身、進入死亡與復活奧秘的過程。親身經歷死亡邊緣的體驗使我更加堅信,我們的盼望在於與基督的聯合及身體復活的終極應許。」

經過治療和手術,海斯的癌症在七年之間沒有復發。然而,2024年秋天的一次掃描顯示,癌細胞已轉移至他的雙肺。他在家中與家人一起度過聖誕節,隨後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家中去世。

海斯的妻子朱迪和他們的孩子Christopher和Sarah均健在。

點此閱讀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繁體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費訂閱電子報或追蹤我們的Lin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2024年十大聖經考古發現

從地中海的一艘沉船到在華盛頓特區展出的馬賽克,這些發現讓聖經研究學者在今年紛紛驚呼「太令人驚嘆了!」

News

理查·海斯 (Richard B. Hays) 逝世 — 教導人們《新約》道德視野的倫理神學家

這位影響力宏遠的學者表示,他對聖經文學整體性的堅定信念促使他改變對基督教性倫理的看法。

神聖的「不幸福感」

「情緒成功神學」讓我們以為聖潔能為我們帶來幸福。但如果我們的不幸福本身也是聖潔的呢?

基督徒媽媽們的壓力比誰都大

今日的育兒資源應為家長提供安慰,而不是進一步增加他們的負擔。

News

逝世:吉米·卡特總統——政治家、花生農夫及基督徒

這位來自喬治亞州的浸信會基督徒,因他的福音派見證及進步派的政治主張挑戰了人們傳統刻板印象的分類。

呼召不只關乎做什麼工作

我們常常把我們的呼召與上帝對我們職業的旨意混為一談,但這合乎聖經教導嗎?

如何牧養憤怒、焦慮、痛苦的人?

好的牧養方式會效法上帝並帶來祂的同在。讓我們在羊群所在之處——迷失、憤怒及恐懼中——與他們相遇。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