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傑明·納坦雅胡
班傑明·納坦雅胡 בנימין נתניהו | |
---|---|
以色列第9任總理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22年12月29日 | |
總統 | 伊薩克·赫爾佐克 |
副職 | 亞里夫·萊文 |
前任 | 亞伊爾·拉皮德 |
任期 2009年3月31日—2021年6月13日 | |
總統 | |
候補總理 | 班尼·甘茨 |
前任 | 埃胡德·奧爾默特 |
繼任 | 納夫塔利·貝內特 |
任期 1996年6月18日—1999年7月6日 | |
總統 | 埃澤爾·魏茨曼 |
前任 | 希蒙·佩雷斯 |
繼任 | 埃胡德·巴拉克 |
以色列第12任外交部部長 | |
任期 2015年5月14日—2019年2月17日 | |
前任 | 阿維格多·利伯曼 |
繼任 | 伊斯雷爾·卡茨 |
任期 2012年12月18日—2013年11月11日 | |
前任 | 阿維格多·利伯曼 |
繼任 | 阿維格多·利伯曼 |
任期 2002年11月6日—2003年2月28日 | |
總理 | 艾里爾·夏隆 |
前任 | 希蒙·佩雷斯 |
繼任 | 西爾萬·沙洛姆 |
以色列第10任反對黨領袖 | |
任期 2006年3月28日—2009年3月31日 | |
總理 | 埃胡德·奧爾默特 |
前任 | 阿米爾·佩雷茨 |
繼任 | 齊皮·利夫尼 |
以色列第16任財政部部長 | |
任期 2003年2月28日—2005年8月9日 | |
總理 | 艾里爾·夏隆 |
前任 | 西爾萬·沙洛姆 |
繼任 | 埃胡德·奧爾默特 |
以色列聯合黨第3任主席 | |
現任 | |
就任日期 2005年12月20日 | |
前任 | 艾里爾·夏隆 |
任期 1993年2月3日—1999年7月6日 | |
前任 | 伊扎克·沙米爾 |
繼任 | 艾里爾·夏隆 |
以色列議會 | 32, 22, 36, 34 |
議會中代表派別 | |
2022- | 以色列聯合黨 |
個人資料 | |
別名 | 比比(Bibi) |
出生 | 以色列特拉維夫 | 1949年10月21日
國籍 | 以色列 |
政黨 | 以色列聯合黨 |
其他政黨 | 利庫德–我們的家園(2012-2014年) |
配偶 |
|
兒女 | 3 |
父母 |
|
親屬 | 約納坦·納坦雅胡(長兄) |
母校 | |
職業 | 外交官、管理顧問、軍官、政治家、作家 |
宗教信仰 | 猶太教[1] |
簽名 | |
網站 | netanyahu.org.il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以色列 |
服役 | 以色列國防軍 |
服役時間 | 1967年–1973年 |
軍階 | 上尉 |
部隊 | 以色列軍事情報局 |
參戰 | |
各地用詞差異 | |
中國大陸 |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 |
臺灣 | 班傑明·納坦雅胡 尼坦雅胡[2] |
香港 | 班傑明·內塔尼亞胡 |
班傑明·「比比」[註 1]·納坦雅胡(希伯來語:בִּנְיָמִין (בִּיבִּי) נְתַנְיָהוּ,發音:[binjaˈmin netaˈnjahu] (ⓘ);1949年10月21日—),以色列政治人物,為現任以色列總理及執政黨以色列聯合黨主席。其曾先後於1996年至1999年、2009年至2021年及2022年至今三度擔任以色列總理,在任時間超過15年,為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任期最長的總理。
生平
[編輯]其父本錫安[註 2]生於華沙,為波蘭猶太裔歷史教授[4],曾參與編輯《希伯來百科全書》;長兄約納坦為特種部隊軍官,1976年於恩德培行動中陣亡;幼弟埃多為放射科醫生及業餘作家。其本人服國家義務役時隸屬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部直屬偵察營,剛巧三兄弟均曾於此部隊服役。
其14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落戶費城附近並就讀當地中學,自此練就一口近乎母語水準的美式英語。197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後又在1973年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此後他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政治學,畢業後返國從商。1982年被任命為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副館長,1984至88年間出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
政治生涯
[編輯]1988年他首次當選以色列國會議員,其後在伊扎克·沙米爾的政府中任職。沙米爾在1992年以色列聯合黨於大選失敗後退出政壇。1993年以色列聯合黨成立後納坦雅胡首次選舉黨魁獲勝。
首次出任總理:1996年-1999年
[編輯]1996年,以色列首次直接選舉總理。在以色列遭受一系列恐怖襲擊後,代表右翼以色列聯合黨的納坦雅胡宣布參選,當時他只有46歲,挑戰左翼工黨的時任總理希蒙·佩雷斯。
1995年11月4日,伊扎克·拉賓遇刺身亡後,繼任的希蒙·佩雷斯本來在民意調查中占優勢,但是佩雷斯無法停止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對以色列的恐怖襲擊,因此民眾對他的信任大減。1996年3月3日和3月4日,以哈馬斯為首的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兩次進行自殺攻擊,32名以色列平民喪命。這兩次攻擊是導致佩雷斯支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與佩雷斯不同的是,納坦雅胡一直不信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他要求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履行所有義務(主要是在打擊恐怖活動方面,納坦雅胡一直懷疑阿拉法特仍繼續暗地支持對以色列恐怖活動,因其領導的法塔赫並無解除武裝)作為繼續和平過程的條件。他的選舉口號是「納坦雅胡——要一個安全的和平」。
納坦雅胡僱傭美國右翼政治顧問組織來組織他的大選,雖然美國式的選舉在以色列遭到了很大的批評,但最後以色列聯合黨還是獲勝了。上任後,納坦雅胡和當時的耶路撒冷市長艾胡德·奧爾默特決定給哭牆隧道開一個新的開口,此舉導致巴勒斯坦人的暴動,十數名以色列人和上百名巴勒斯坦人喪生。身為總理的納坦雅胡並未能在和平談判中獲得任何進展,他也無履行奧斯陸協議中所同意的諾言。1998年他與阿拉法特談判達成了懷伊備忘錄。納坦雅胡的和平談判在以色列很受贊同,但也有人指責他阻止任何和平進展。
納坦雅胡對巴勒斯坦的強硬政策,遭到左派和右派的強烈反對,但是他在向巴勒斯坦人就希伯倫等土地做出讓步後,也遭到了黨內右翼的強烈反對,右翼黨派和人士強烈反對與阿拉法特進行任何談判。在一系列醜聞爆發後(包括關於他的婚外情傳說)以及就貪污問題對他開始調查後,他失去了以色列不少公眾的支持。
1999年,納坦雅胡在第二次直接選舉總理的大選中,敗給工黨的埃胡德·巴拉克,被迫辭去以色列聯合黨領導人一職,暫時退出政壇。巧合的是,巴拉克僱傭比爾·柯林頓的前大選組織人詹姆斯·卡維爾和其他美國顧問採納同樣的手段擊敗了納坦雅胡。
復出政壇
[編輯]2001年,隨著以色列聯合黨重掌政權,納坦雅胡重新加入聯合政府,在兩次採訪中,納坦雅胡表示願意考慮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但總體來說,他反對巴勒斯坦建國。
2002年,以色列工黨退出聯合政府後,沙龍曾指命納坦雅胡為外交部長。納坦雅胡曾對沙龍的以色列聯合黨黨魁地位提出挑戰,但是居下風。2003年大選後納坦雅胡接受了新的沙龍政府財政部長的職務。
作為財政部長,納坦雅胡試圖重建在阿克薩起義中受到打擊嚴重的以色列經濟。這個計劃包括自由市場,但許多人反對這個計劃。納坦雅胡還實行了一系列一推再推的改革計劃,包括對銀行系統的重要的改革。這些措施使以色列國民生產總值明顯提高。
2004年,納坦雅胡威脅假如不將加沙撤軍計劃改為一個備忘錄的話他將辭職,但後來他又延長了他的最後通牒。2005年8月7日在以色列內閣以17:5票通過撤出加薩走廊的決議前不久,他簽署了辭職書。8月9日他的辭呈獲批准。
沙龍退出以色列聯合黨後,納坦雅胡再次競爭以色列聯合黨黨魁,並於2005年12月20日以47%的票數獲選。納坦雅胡在2006年大選後成為反對黨領袖。
再任總理:2009年-2021年
[編輯]2009年大選,以色列聯合黨獲得27席,較前進黨少一席。2月20日,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辦公室發表聲明說,已選定以色列聯合黨主席納坦雅胡負責組建以色列新一屆政府。4月1日正式組建右翼聯合政府。
在他第二個任期中,對於哈馬斯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當局採取強硬態度,並多次對加薩走廊展開軍事行動。
2009年加沙戰爭,以色列毀了包括警察局、監獄和指揮中心等450個哈馬斯目標。聯合國說,頭兩天的空襲共造成320名巴勒斯坦人喪命,1400人受傷。為報復以色列軍事打擊,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目標發射火箭彈和迫擊炮還擊。同時以色列北部也受到來自黎巴嫩方向發射的火箭彈襲擊。空襲持續一週後,以色列於次年1月3日派出地面部隊進入加薩走廊。
2012年雲柱行動,以色列國防軍於11月14日開始在加薩走廊展開的軍事行動,以報復此前哈馬斯方面對以色列南部城鎮的襲擊。
2013年以色列國會選舉,1月22日,納坦雅胡領導的以色列聯合黨-我們的家園(兩黨聯合參選)共贏得31席,雖然議席減少11席,但維持第一大黨的地位,可以負責組建聯合政府。成立不久的中間派新政黨未來黨贏得19席,中間偏左的工黨則贏得15席。[5]前進黨僅得2席。經過一個多月的組閣談判,最終納坦雅胡領導的以色列聯合黨-我們的家園與中間派政黨未來黨等達成協議,成功組建第三次聯合政府內閣,納坦雅胡亦成為以色列建國以來任期第二長的總理。
2013年5月8日,正在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納坦雅胡說,他訪華的主要目標是推動以中加強經濟合作。納坦雅胡曾於1998年以總理身份訪問中國。在談到兩次訪華的區別時,他表示很敬佩中國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看重15年來以中合作的深化。[6]
2014年以巴衝突,以色列大規模空襲加沙,7月8日起在哈馬斯統治加薩走廊展開軍事行動,在衝突進行了50天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已同意埃及提出的方案,從7月26日16時開始在加沙實施無限期停火,為50天來造成超過2100多人死亡的加沙戰事畫下句點。
2014年12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於周二宣布解除司法部長齊皮·利夫尼和財政部長亞伊爾·拉皮德職務,提前於2015年3月舉行大選。[7]
2015年3月17日的大選,納坦雅胡領導的以色列聯合黨取得30席,較選前增加12席,第四次組建聯合政府。[8][9]因為長期作為以色列聯合黨執政聯盟成員的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退出,納坦雅胡的新聯合政府原只有61席,僅獲半數,但於2016年右翼的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重新加入聯合政府後,聯合政府增至67席,成為以色列建國以來最為右翼的聯合政府。納坦雅胡政府有較深宗教及保守的元素,不少內閣成員擁有極右翼色彩,他領導的聯合政府被認為是以色列歷來最為右翼的政府。
2017年1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在與墨西哥邊界起造圍牆,時任總理納坦雅胡表示認可,並表示他也在以色列與埃及邊界築了一道牆,有效防堵了非洲的非法移民。[10]
2018年11月18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出席新聞發布會。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當日宣布,他將兼任以色列國防部部長。[11]
2019年選舉
[編輯]在2019年以色列議會選舉,納坦雅胡參加了以色列議會選舉的以色列聯合黨的所有細節。他建立了一個名為「利庫德電視台」的電視台,由Eliraz Sade介紹。[12][13] 以色列聯合黨電視製作了一段視頻,說藍與白聯盟的領導人班尼·甘茨屬於左翼,左邊是危險的,顯示以色列的墳墓死亡士兵。結果,出演視頻的Avishai Ivri被停職了幾天,但又回到了他的角色。[14][15] 在2019年4月9日選舉日,納坦雅胡指示以色列聯合黨觀察員在阿拉伯地區的投票站使用1,200個隱藏攝像機。目標是讓阿拉伯選民覺得他們不受歡迎。[16][17]
在選舉結束時,納坦雅胡和以色列聯合黨獲得了35個席位,比之前的選舉多了5個席位。 納坦雅胡為右翼政黨聯盟 (以色列)保留了一個席位,選舉結束後,右翼政黨聯獲得了以色列聯合黨的席位。因此,以色列聯合黨仍有34個席位,擁有5個席位的聯盟增長到6個席位。[18]
在與納坦雅胡的聯合談判期間,當選的宗教權利代表和阿維格多·利伯曼領導的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反對為學生提供兵役義務的問題哈雷迪猶太教。[19][20] 納坦雅胡拒絕向以色列總統返回他的政府任務。2019年5月29日,在工黨拒絕加入聯盟之後,宣布以色列議會選舉2019年9月17日,這是以色列國家歷史上的第一次。[21][22]但是組閣又再度失敗,必須再度進行大選。
2020年4月21日,納坦雅胡及其政治對手班尼·甘茨同意組建聯合政府,他使後者在新一屆政府中擔任「替代總理」兼國防部長。[23]
2021年6月13日,國會以60票支持,59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對未來黨和右傾黨等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的信任動議,納夫塔利·貝內特成為新任總理,結束納坦雅胡12年的執政。[24]
刑事調查
[編輯]自2017年1月以來,以色列警方對納坦雅胡進行了調查和質詢,案件由「案件1000」和「案件2000」組成,由於他們之間的聯繫而被警方以這種方式命名。 在第一個案例「1000」中,總理被懷疑涉嫌從商人那裡獲得不適當的大規模福利,包括好萊塢製片人艾農·米爾臣和詹姆斯·帕克。[25] 第二起案件涉嫌與新消息報達成協議,以促進立法削弱新消息報的主要競爭對手以色列Hayom,以換取新消息報對納坦雅胡更有利的報道。[26][27]
2017年8月3日,以色列警方首次證實納坦雅胡涉嫌欺詐,違反信託和賄賂「1000」和「2000」案件的罪行。[28] 第二天據報道,總理的前任參謀長阿里哈羅已與檢察官簽署協議,成為州的證人並在這些案件中對納坦雅胡作證。[29]
2018年2月13日,以色列警方向以色列檢察院建議納坦雅胡將被控腐敗。 根據警方的一份聲明,在兩個單獨的「1000」和「2000」案件中,有足夠的證據指控總理因賄賂,欺詐和違反信託罪而起訴。 納坦雅胡回應稱,這些指控毫無根據,他將繼續擔任總理。[30] 2018年11月25日,據報道,經濟犯罪司司長Liat Ben-Ari建議對這兩起案件提出起訴。該建議需要得到國家檢察官Shai Nitzan和以色列阿維哈伊·曼德爾卜利特總檢察長的批准。[31]
2019年2月28日,阿維哈伊·曼德爾卜利特宣布他打算在三起案件中就納坦雅胡的賄賂和欺詐指控提出起訴。 納坦雅胡將成為以色列歷史上首位被指控犯罪的總理。[32][33][34]同年11月21日曼德爾卜利特再度確認將正式起訴納坦雅胡[35]。
2019年11月21日,在組閣失敗之際,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被檢察部門以被以收賄、詐欺與背信三項罪名正式起訴。[36]2020年1月1日,納坦雅胡宣布將向議會尋求豁免權,以免遭刑事起訴[37]。
2020年1月28日,正在美國訪問的納坦雅胡在其臉書帳號上宣布,他決定撤銷向以色列議會尋求豁免權的請求。數小時後,以色列總檢察長曼德爾卜利特以受賄、欺詐和背信三項指控正式向耶路撒冷地方法院提起針對納坦雅胡的訴訟[38]。
2020年5月24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就班傑明·納坦雅胡涉嫌貪腐等指控開庭審理[39]。
三度出任總理:2022年至今
[編輯]在2022年選舉後,2022年12月21日,納坦雅胡宣布他已成功組建新一屆政府[40]。新政府於12月29日正式就任[41]。
上任總理後不久,2023年1月,納坦雅胡便公布了司法改革方案,企圖削減司法部門及議會對行政的影響力,引起了廣泛的批評,引爆連串示威活動。最終納坦雅胡抵擋不住外界的壓力,於2023年3月,宣布將改革方案押後一個月進行二讀,以便和議會反對派達成折中方案。最終在反對派議員集體抵制及民眾抗議下,以色列議會執政黨聯盟於同年7月通過了司法改革方案[42]。
以色列拒絕向烏克蘭運送致命武器。 2023年6月,納坦雅胡表示,以色列擔心「我們向烏克蘭提供的系統可能會落入伊朗手中並可能被逆向工程,我們會發現自己面臨著針對以色列的以色列系統。」[43]
10月時,哈瑪斯等數個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無預警突襲以色列。為此,納坦雅胡與各黨緊急成立了戰時內閣以應對。[44]
戰爭的爆發導致以色列公民越來越不喜歡納坦雅胡和政府,因為人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其領導力失敗,要求納坦雅胡辭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45]。 一項民調顯示,56%的以色列人認為納坦雅胡必須在衝突後辭職,86%的受訪者認為該國領導層應對導致突襲襲擊的安全失誤負責[46][47]。 10月29日,納坦雅胡在X(前身為 Twitter)上發帖,指責安全負責人對哈馬斯的襲擊負責; 該內容後來因批評而被刪除[48]。
2024年5月20日,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卡里姆·艾哈邁德汗申請對納坦雅胡和哈馬斯加沙走廊政府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的逮捕令[49]。此外,他申請兩名哈馬斯成員哈馬斯政治局主席伊斯梅爾·哈尼亞和伊宰·丁·卡桑烈士旅領導人穆罕默德·德伊夫以及以色列國防部部長約阿夫·加蘭特的逮捕令[50][51]。2024年11月21日,國際刑事法院正式簽發對納坦雅胡和加蘭特的逮捕令。[52]
外交政策
[編輯]美以關係
[編輯]憑籍在美國的留學及居住的經歷,納坦雅胡對美國的深切了解,使他十分重視與美國的外交關系。他認為美國是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能提供以武力解決所有問題的中東基石,鞏固美國在以色列以至中東的影響力,同時可震攝伊朗。惟他長期擔任以色列總理期間,有長達十一年的時間都是與主張中東平衡政策的民主黨政府打交道(柯林頓及歐巴馬政府),直至2017年1月以來才與共和黨政府(川普政府)打交道。
納坦雅胡一直被指與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政府關系欠佳,其右翼政府對兩國方案的消極態度,加上針對巴勒斯坦當局及擴大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點的強硬取態,激怒了歐巴馬領導的美國政府(歐巴馬政府堅持兩國方案,並支持按1967年六日戰爭前的邊界讓巴勒斯坦立場,以色列政府一直拒絕接受)。
共和黨批評歐巴馬上任總統以來,一直對納坦雅胡欠缺尊重及禮待,尤其是歐巴馬在第一個總統任期並無出訪以色列(卻訪問了土耳其、埃及和部分阿拉伯國家),直至2013年才首次出訪以色列。
2016年12月,歐巴馬在卸任前,美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334號決議上沒有使用否決權,致使被認為針對以色列的決議案通過,這是第465號決議通過,36年以來的第一次。
不過,自唐納·川普政府於2017年1月上任以來,美以關系出現明顯好轉。川普政府親以色列的立場,使兩國關係隨即回暖。2月,納坦雅胡訪美,到白宮與川普會面。5月,川普首次以美國總統身份出訪,第二站便選擇以色列作為出訪地區(首站出訪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川普亦是首位以美國總統身份到訪哭牆的美國總統。2020年8月至9月,在川普居中協調下,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巴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達成關係正常化。納坦雅胡對此感嘆以色列多年的外交努力有所成果,同時對美國表達感謝和呼籲更多中東國家加入與以色列的和平協議[53]。 納坦雅胡也派遣滅火隊前往美國俄勒岡州與加州協助撲滅森林大火及救援任務[54]。
2024年7月24日,納坦雅胡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這是他第4次向美國國會議員發表演講,數量打破了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創造的記錄。[55]
反伊朗立場
[編輯]納坦雅胡反對與伊朗和解、反對與拒絕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或其他伊斯蘭國家組織同盟,但在反對伊朗政府的方面,他及以色列政府的立場卻與長期和以色列維持敵對關系的沙烏地阿拉伯及其他阿拉伯國家持相同立場,皆反對伊朗擁有及研發核武的權利,同時亦指控伊朗支援國外的恐怖主義活動。
2015年3月3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競選期間,應共和黨的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單方面邀請(無按照傳統事先徵求及知會總統),到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使他成為第二位三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政府首腦,打平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紀錄。[56][57]納坦雅胡在美國國會的演講內容,主要是批評美國及另外五國(中、英、法、德、俄)與伊朗達成的伊朗核協議,他在演講中批評伊朗並不可信靠,而因博納並無事先徵求及知會總統歐巴馬,歐巴馬總統也拒絕在白宮接見納坦雅胡,並在一些媒體訪談中稱,納坦雅胡對中東沒有建設性及新建議,也無在白宮觀看他的演講直播。其前往美國國會演講時,全體共和黨及部分民主黨的議員起立鼓掌,但民主黨的議員則有50多人缺席演講,部分民主黨人選擇在議員辦公室觀看演講,但拒絕進入眾議院議場聆聽演講。共和黨的反對伊朗核協議立場亦與納坦雅胡相同,他們認為伊朗重新在國際社會立足,會對美國盟國以色列及沙烏地阿拉伯構成威脅(儘管以色列及沙烏地阿拉伯是敵對關係,但兩國同樣反對伊朗政權),這也是納坦雅胡獲邀請及堅持赴美演講的原因。
以巴衝突
[編輯]特種部隊服役的經歷,加上其兄死於戰爭,使其深信錫安主義,他並不信任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58]也反對巴勒斯坦擁有軍隊,同時亦反對依照1967年六日戰爭前的邊界讓巴勒斯坦建國。[59][60]
中以關係
[編輯]2017年4月,納坦雅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念兩國建交25周年,並簽訂一系列合作協議。[61][62][63]
經濟政策
[編輯]納坦雅胡主張削減福利,推動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和猶太教正統派參與工作,減輕企業稅負負擔。[64][65]
家庭
[編輯]- 第一任前妻─Miriam Weizmann(1949年9月13日-):希伯來大學化學學士學位;與納坦雅胡在以色列相戀,1972年兩人赴美讀研。1972年結婚,育1女Noa Netanyahu-Roth(1978年4月29日-);1978年離婚。
- 第二任前妻─Fleur Cates(Fleur Harlan, 1947年9月20日-):出生於英格蘭。她獲英國劍橋大學的BA學士學位,獲美國波士頓哈佛商學院的M.B.A.學位。她於1978年31歲在波士頓諮詢集團工作時遇到了已婚的29歲納坦雅胡。當時他的懷孕妻子發現了婚外情,要求離婚。納坦雅胡於1981年與Fleur Cates結婚,凱茨皈依猶太教並隨他一起移居以色列。但1984年離婚。目前,凱茨是美國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一個美國的無黨派高級管理人員組織,利用他們的業務經驗幫助政府領導人實施解決國家安全問題的方案。 她居住在Wainscott NY,曾住紐約曼哈頓。
- 第三任妻子─薩拉·納坦雅胡(1958年11月5日-):心理學家;1980年嫁Doron Neuberger;1987年離婚;1991年3月奉子成婚嫁納坦雅胡;夫婦育有兩個兒子:Yair Netanyahu(1991年7月26日-)and Avner Netanyahu(1994年10月10日-)。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David Remnick. Bibi's Blues. The New Yorker. 23 January 2013 [2016-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9).
- ^ 加薩走廊增至1354死 尼坦雅胡:必須摧毀哈瑪斯. CNA.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7).
- ^ 劉蘭蘭. 誓言复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是怎样一个强硬派?. 南方都市報. 2023-10-09 [202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2).
- ^ Martin, Douglas. Benzion Netanyahu, Hawkish Scholar, Dies at 102. 紐約時報. [201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6).
- ^ EXIT POLLS: NETANYAHU, ALLIES WIN ISRAELI ELECTION. AP. [22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5).
- ^ 以色列總理稱訪華重在推動經濟合作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5-10.,亞太日報,2013年5月9日
- ^ 以色列总理开除两部长 明年三月或将进行大选. [2015-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4).
- ^ 大選打極右牌搶票 以色列聯合黨反敗為勝 內坦亞胡四連任以總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5-03-19
- ^ Lis, Jonathan. Israel's 34th government sworn in after stormy debate. 國土報 (線上). 2015-05-14 [3 June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9).
- ^ 美墨邊界築牆 只有尼坦雅胡替川普拍手
- ^ 内塔尼亚胡将兼国防部长. [2018-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1).
- ^ Tal Shalev. "הליכוד TV": נתניהו ישיק מהדורת חדשות בהנחיית אלירז שדה. Walla!. 2019-02-02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30) (希伯來語).
- ^ Lahav Harkov. Netanyahu launches Trump copycat webcast 'Likud TV'. 耶路撒冷郵報. 2019-02-02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9) (英語).
- ^ Michael Bachner. Netanyahu lambasted for Likud video bashing Gantz and showing soldiers' graves. The Times of Israel. 2019-02-26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英語).
- ^ Moran Azulay, Yuvanl Karni, Dror Liba. Likud campaign video raises ire over use of military cemetery. Ynet News. 2019-02-27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英語).
- ^ World News. 1,200 hidden cameras seized from Israeli polling stations as Netanyahu defends Likud move. RT電視台. 2019-04-09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英語).
- ^ TOI Staff. Hidden cameras in Arab voting booths were Netanyahu's idea – TV report. The Times of Israel. 2019-04-23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4) (英語).
- ^ Michael Bachner and TOI Staff. Union of Right-Wing Parties demands Education, Justice portfolios. The Times of Israel. 2019-04-10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英語).
- ^ 王逸君. 内塔尼亚胡组阁新任期挑战多. 新華網. 2019-04-18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中文).
利伯曼說,如果新政府草擬法律、要求極端正統派猶太教徒服兵役,"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將加入執政聯盟。利伯曼的要求遭到極端正統派猶太黨派反對,後者在議會中占16席。
- ^ TOI Staff. Liberman pledges not to budge on Haredi draft law, warns of new elections. The Times of Israel. 2019-05-25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英語).
- ^ Raoul Wootliff. Israel to go back to polls on Sept. 17, after Netanyahu fails to build coalition. The Times of Israel. 2019-05-29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英語).
- ^ Piotr Smolar. Israël : Nétanyahou échoue à former une coalition, la Knesset dissoute. 世界報 (法國). 2019-05-29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法語).
- ^ Lieber, Felicia Schwartz / Dov.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甘茨同意组建联合政府.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0-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中文(中國大陸)).
- ^ 國會通過新政府任命 終結內塔尼亞胡12年統治. on.cc東網. 2021-06-14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中文(香港)).
- ^ 美聯社. Netanyahu questioned by Israeli police for a second time in graft probe.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01-06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5) (英國英語).
- ^ TOI staff (Times of Israel員工). Netanyahu, in secret talks with publisher, named ‘hostile’ journalists he wanted sidelined. The Times of Israel. 2017-01-14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0) (英語).
- ^ Eliyahu Kamisher. Report: Investigation of netanyahu to continue for at least two months. The Jerusalem Post. 2017-04-03 [2019-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4) (英語).
- ^ CBS/AP. Benjamin Netanyahu suspected of bribery, fraud, Israeli police say. CBS新聞. 2017-08-04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英語).
- ^ Revital Hovel. Former Netanyahu Aide Ari Harow Reaches Deal to Become State's Witness. 國土報. 2017-08-04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英語).
- ^ Israel PM Netanyahu faces corruption charge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18-02-13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英國英語).
- ^ Yonah Jeremy Bob. Report: Netanyahu's prosecutor recommends indictment in two cases. The Jerusalem Post. 2018-11-25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英語).
- ^ Yuliya Talmazan and Paul Goldman. Israeli Prime Minister Benjamin Netanyahu to be indicted on corruption charges. NBC新聞. 2019-02-28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8) (英語).
- ^ 中國新聞網. 以色列大选在即 以总检察长将以贪腐罪名起诉总理. 中國新聞社. 2019-02-01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中文).
- ^ 新聞記者 南博一 來源:澎湃新聞. 被总检察长指控贪腐,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否认并拒绝辞职. The Paper. 2019-03-02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文).
-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因涉嫌贪腐将被正式起诉. [2019-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2).
- ^ 起訴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貪腐有罪」的司法風暴. 聯合新聞網. 2019-11-22 [2019-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8).
- ^ 呂迎旭 尚昊. 以色列总理称将向议会寻求豁免权. 新華社. [202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2).
- ^ 陳文仙、尚昊.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被正式起诉. 中國新聞網. 北京. [202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中文(中國大陸)).
- ^ 尼坦雅胡涉貪案開審 首日1小時左右就結束. [202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 ^ 内塔尼亚胡宣布成功组建以色列新一届政府. [2022-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2).
- ^ Benjamin Netanyahu sworn in as leader of Israel's likely most right-wing government ever. CNN. 29 December 2022 [30 Dec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英語).
- ^ Rabinovitch, Ari. Protests rock Israel as it passes curbs on some Supreme Court powers. Reuters. 2023-07-25 [2023-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6).
- ^ Israel's Netanyahu concerned its defense systems may reach Iran if sent to Ukraine. CNBC. 29 June 2023 [202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3).
- ^ 戰爭當口 以色列急組戰時聯合政府. 法廣. 2023-10-11 [202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3).
- ^ Israelis blame gov't for Hamas massacre, say Netanyahu must resign. The Jerusalem Post. 12 October 2023 [14 October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2).
- ^ Many Israelis blame govt for Hamas attack, believe Netanyahu must resign: Poll. WION. [202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9).
- ^ 56% Israelis believe Netanyahu should resign at end of conflict with Palestine: Poll. Middle East Monitor. [202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5).
- ^ Kershner, Isabel. Netanyahu Apologizes After Blaming Security Chiefs for Failure in Hamas Attack. The New York Times. 2023-10-29 [2023-10-29].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9) (美國英語).
- ^ Amal Clooney; =Marko Milanović. Panel of Experts Publishes Report Supporting ICC Arrest Warrant Applications for Crimes in Israel and Palestin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024-05-20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4) (英語).
- ^ Kingsley, Patrick; Bigg, Matthew Mpok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Prosecutor Requests Warrants for Netanyahu and Hamas Leaders. The New York Times. 2024-05-20 [202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英語).
- ^ Statement of ICC Prosecutor Karim A.A. Khan KC: Applications for arrest warrants in the situation in the State of Palestine. www.icc-cpi.int. 2024-05-20 [2024-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0) (英語).
- ^ Arrest warrants issued for Israeli PM Netanyahu and former defence secretary Gallant over alleged war crimes. Sky News. 2024-11-21 [2024-11-21].
- ^ Agencies. Trump, Netanyahu announce normalization deal between Israel and Bahrain. Daily Sabah. 2020-09-11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英語).
- ^ 助美對抗加州大火 以色列派特遣隊 - Yahoo奇摩新聞. tw.news.yahoo.com.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中文(臺灣)).
- ^ 外媒:内塔尼亚胡第四次美国国会演讲,数量打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记录. hqtime.huanqiu.com. 2024-07-25 [2024-07-25] (中文).
- ^ 赴美演說 圖阻美伊就核問題達協議 以總理被歐巴馬狠批危言聳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5-03-04
- ^ 警告美勿與伊朗達核協議 以總理被歐巴馬嗆無新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5-03-05
- ^ Peter Beaumont in Jerusalem. Israel condemns US for backing Palestinian unity government. 衛報. 2014-06-03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5) (英語).
- ^ Moran Azulay. Netanyahu says no Palestinian state if he remains PM. Ynetnews. 2015-03-16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5) (英語).
- ^ Israel’s war on Gaza: List of key events, day 105. Al Jazeera. 2024-01-19 [2024-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4).
- ^ Ilse Posselt. Netanyahu: Israel and China are “Perfect Partners”. Bridges for Peace. 2017-03-23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5) (英語).
- ^ Roie Yellinek. Netanyahu’s China Visit. The Begin-Sadat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 Bar-Ilan University. 2017-03-27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5) (英語).
- ^ 以色列總理. PM Netanyahu visit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YouTube. 2017-03-22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 ^ Zvi Zrahiya, Or Kashti, Haim Bior and Moti Bassok. PMO Admits Netanyahu Approved Budget Cuts [總理辦公室承認納坦雅胡批准預算削減]. 國土報. 2009-05-08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5) (英語).
- ^ Moti Bassok and Zvi Zrahiya. Netanyahu: Budget Cuts Won't Harm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國土報. 2012-07-25 [2019-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5)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政府職務 | ||
---|---|---|
前任: 亞伊爾·拉皮德 |
以色列總理 2022年- |
現任 |
前任: 希蒙·佩雷斯 |
以色列總理 1996年-1999年 |
繼任: 埃胡德·巴拉克 |
前任: 艾胡德·奧爾默特 |
以色列總理 2009年-2021年 |
繼任: 納夫塔利·貝內特 |
- 1949年出生
- 在世人物
- 班傑明·納坦雅胡
- 以色列總理
- 以色列財政部長
- 以色列外交部長
- 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
- 以色列聯合黨黨員
- 哈佛大學校友
-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校友
- 移民美國的以色列人
- 特拉維夫人
- 以色列猶太政治人物
- 以色列通信部長
- 以色列衛生部長
- 以色列建設部長
- 以色列司法部長
- 以色列科學技術與空間部長
- 以色列宗教事務部長
- 波士頓諮詢公司人物
- 首席營銷官
- 波蘭猶太裔以色列人
- 白俄羅斯猶太裔以色列人
- 立陶宛猶太裔以色列人
- 猶太軍事人物
- 第十二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十三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十四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十五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十六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十七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十八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十九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二十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二十一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二十二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二十三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二十四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第二十五屆以色列議會議員
- 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