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解構60年代的好萊塢,昆汀當然更希望挖掘這些巨星背後真實的面貌,即便這些真面目不是粉絲熟悉的、甚至不是粉絲會喜歡的、那麼當然,巨星的在世家人們可能也會有一些想當然耳的不滿反應。
文字:龍貓大王通信
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 in Hollywood)正在熱鬧上映,在這部描寫60年代好萊塢風光的電影裡,昆汀作了一個生涯未曾嘗試過的選擇:讓大量真實存在的影壇明星成為他的電影角色。當然,希特勒曾經在他的《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裡出現過,但是希特勒的戲分少得可憐。
這次可不一樣,以莎朗蒂(Sharon Tate)血案作為故事主軸的《從前,有個好萊塢》,出現了莎朗蒂、李小龍與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等巨星。那麼,當這些巨星的家人在觀賞電影時,對昆汀的顛覆手法會不會有什麼意見呢?──畢竟昆汀可沒有幫這些萬世名星擦脂抹粉。
我們提過,《從前,有個好萊塢》裡有三種角色:除了完全虛構的角色(例如寇特羅素飾演的特技班長)之外、還有以真實人物生平拼接而成的虛構角色(例如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的瑞克達爾頓);以及真實存在過的影壇人物。
真實存在過的人物角色
後者的角色數量眾多,包括了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莎朗的髮型師摯友傑賽布林(Jay Sebring)、製片馬文舒瓦茲(Marvin Schwartz)與邪教教主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等等。這群幕前幕後的真實人物,最受注目的當然是明星們,這些明星多年來都被廣泛的世代粉絲喜愛著,但他們在《從前,有個好萊塢》裡的樣子,卻與我們熟悉的巨星形象有所不同。
以下將有爆雷劇透,閱讀前請注意。
舉個例子,影史史稱「酷中之王」的史蒂夫麥昆有著性格臉龐、矯健身手與超硬派的性格。男人想成為他、女人想佔有他。他是60、70年代的動作巨星,演出了可能是史上最偉大的飆車電影《警網鐵金剛》(Bullitt),卻也能收起拳腳演起《龍鳳鬥智》(The Thomas Crown Affair)的高智慧銀行大盜。他是如此風流性感,今日的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幾乎在步步模仿他的酷樣。而既然麥昆迷倒眾生,他當然不介意接收大家的愛意。
當年他常騎著他的重機在洛杉磯街頭遊蕩,只要看到十字路口有他中意的美女,他就會靠邊叫對方過來,然後跟她說:「美女,跟我走,我是史蒂夫麥昆,我們去找點樂子。」然後沒有一位美女會拒絕好萊塢天王的重機誘惑,「他們都說我是沙豬,我真的是,而且我他媽的一點都不在意。」麥昆毫不掩飾自己的慾望。
但是你在 《從前,有個好萊塢》裡看到的不是這樣:你可以看到多情種麥昆很想要擄獲莎朗蒂的芳心,但很明顯地,他的魅力絲毫不起作用。觀眾看到這位情聖竟然孤單地坐在遠處,看著莎朗蒂歡欣起舞,而他只能酸溜溜又飢渴地向別人傾訴,不管莎朗蒂最後芳心誰屬,最終都不可能屬於他。
這種顛覆是昆汀最大膽與最自由的創意發想,他試圖以《從前,有個好萊塢》解構好萊塢60年代的產業結構、人際關係與文化底蘊──注意,他可沒想把眾人皆知的刑案真相再講一次,他說過很多次:「我不是Discovery的導演」。
挖掘巨星背後的真實面貌
那麼既然要解構,他當然更希望挖掘這些巨星背後真實的面貌,即便這些真面目不是粉絲熟悉的、甚至不是粉絲會喜歡的、那麼當然,巨星的在世家人們可能也會有一些想當然耳的不滿反應。
李小龍是一個例子,這位60年代在好萊塢發展的動作巨星,在《從前,有個好萊塢》裡的形象,幾乎顛覆了我們對他武術宗師身分的認知。李小龍在片中與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的替身布茲起了口角衝突,兩人決定比武論高下。而李小龍以飛踢贏了第一場、但第二場布茲把李小龍摔到了車上,把車門都撞凹了,而在第三戰分出勝負之前,布茲已經被憤怒的特技班長趕出劇組了。
而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 對此看來非常有意見:
「我知道他們想用這個打倒李小龍的橋段,來彰顯布萊德彼特的角色是一個超級狠傢伙,但他們真的不用安排成這個樣子,就如同他還在世時,白人主導的好萊塢是如何對待他的。」
說真的,當看到李小龍被摔到車門上時,全場觀眾的心臟可能都停了一秒──天啊,布茲你難道不怕被截拳道活活打死嗎。但是,昆汀並不是故意要醜化李小龍,他呈現的並不是銀幕上的李小龍,而是銀幕下我們看不到的李小龍。影評Walter Chaw特別註明了,這部電影裡的李小龍自大、愛說教、而且脾氣很差,這事實上與真實的李小龍相距不遠。而這種安排讓他感覺這位武林宗師更人性化了,脫下那些小龍神話,還原一個更真實的小龍。
沒有人是永遠完美,而李小龍也是人,他的不完美並沒有讓那些他完美的部分打了折扣,他依然能凌空三連踢,依然能用吋勁把人擊飛,但他同時也是個討厭鬼,別忘了,他是把武術帶進西方世界的第一人,而他在好萊塢街頭嚐過許多人情冷暖,他無法接受任何人批評他的拳腳功夫──這些自大、易怒與盛氣凌人背後都有複雜的人生成因,正如你我的性格一般。
相反地,莎朗蒂的妹妹黛博拉蒂(Debra Tate)與李香凝的想法就有很大的不同。當她在片場,看著瑪格羅比飾演自己的姐姐走進戲院,演出觀賞莎朗演出的電影《勇破迷魂陣》(The Wrecking Crew)的片段時,泣不成聲:
「羅比講話的聲音聽起來就像莎朗,這讓我忍不住哭出來。她聲音中的那種語調完全與莎朗一模一樣,這觸動了我流下眼淚,我衣服前襟整片都濕透了,因為我真的再次看到了我姐姐……就在將近50年之後。莎朗是一個如此甜美又和善的人,她無時無刻都帶著聰明與輕盈的氣質……而瑪格完成了一項完美的演出。」
黛博拉非常地支持瑪格,她甚至讓瑪格實際使用了莎朗蒂遺留下來的香水與部分珠寶。這對黛博拉與觀眾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莎朗蒂命案在好萊塢銀幕上搬演過許多次,甚至連《從前,有個好萊塢》即將上映前,希拉蕊朵芙(Hilary Duff)都主演了另一部相關電影《莎朗蒂冤魂》(The Haunting of Sharon Tate)。這種山寨感實在讓人不太舒服,但是杜芙飾演的莎朗蒂完全沒有抄襲瑪格羅比的版本。事實上,杜芙的版本跟先前所有的版本都一樣,把莎朗蒂塑造成無助、多疑、無力阻止自己漸漸步向慘劇的純粹受害者。
是的,莎朗蒂永遠是位無辜兇案的受害者,而昆汀在他的電影童話裡已經厭倦了這世界對莎朗的刻板印象──「好萊塢最駭人兇案」「殘殺一屍兩命」這些標籤不是你現在才看到,每隔幾年,沒題材的記者與作家就要把這個陳年兇案再翻煎一次。這些兇案的確都是事實,但如果我們對莎朗蒂的印象只是如此,為她冠上一個「最美麗死者」頭銜就完事,那對於她一點都不公平,她生前的那些神經喜劇演出、她在那個黃金年代夜夜狂歡的好萊塢逸事,這些都更值得懷念。
對於「莎朗蒂」這個名字,你可以選擇認知成一具冰冷的屍體,或是黃金年代中的美麗的靈魂,她讓波蘭斯基把她寵上天、浪子麥昆為她神魂顛倒、還有無數好萊塢人士對她的羨慕忌妒恨眼神。
對於「李小龍」這個名字,你可以選擇認知他是位生涯無敗的武術大師,或是一個被名氣所困、對武術有高度堅持、動不動就來句大道理藉以抒發內心壓力與苦悶的好萊塢演員。
《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個虛構的好萊塢童話,卻說出了好萊塢最真實的星星故事。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古家萱
核稿編輯:劉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