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影像議題,獨立策展人陳韋綸所規劃的「熱影像」試著將「網路」作為理解影像作品的框架。該展覽匯集了九組國內外藝術家團隊參與展出,探討影像媒介的轉變與變異、當代影像敘事的多重樣貌,以及數位資本主義與網路文化的關聯。
文字整理:古家萱
秉持著展現當代藝術的當下樣貌,並以當代藝術呈現出對現下的回應與未來前景的想像,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的「青年藝術計畫」在今年正式邁入第四年,由兩組策展人接續以新世代的觀點,展現當代藝術現在進行式的樣貌。
其中,由長期關注影像議題的獨立策展人陳韋綸所規劃的「熱影像」,試著將「網路」作為理解影像作品的框架。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每天約有近四億張影像被上傳至社群平台,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的數據驅動技術,顯現了當代社會進入我們所未曾遇見的狂熱狀態。
該展覽匯集了九組國內外藝術家團隊參與展出,其中包括丹尼爾卡諾加(Daniel Canogar)、吳宜曄、吳梓安、李亦凡、李勇志、致穎、馬修格里芬(Matthew Griffin)、莊培鑫、許哲豪,探討影像媒介的轉變與變異、當代影像敘事的多重樣貌,以及數位資本主義與網路文化的關聯。
他表示:「這次的策展計畫,延續了我過去的策展與研究的脈絡,除了希望藉這次的計畫再次展現我對策展的態度外,也期望自己可以對台灣在影像美學方面的研究有所幫助。」
除了紀錄畫面,影像還能做到什麼事?
在本次的展覽中,西班牙藝術家丹尼爾卡諾加的作品《Chyron》,以即時生成的演算技術,使全球的新聞字幕成為不斷更新訊息的編織網,藉著交織於不同意識形態下的資訊,展現新聞生態的脆弱與不穩定性。
曾從事環保稽查員工作的李勇志,在《環保稽查員》系列以此經驗作為靈感,將稽查過程記錄下來的回收物影像投影在帆布上,在令人感到熟悉又奇幻的斑斕景緻中,探討幻象的表面與物體本質不變之間的關係。
莊培鑫則是在《你有感覺到熱熱的嗎?》運用3D掃描技術,將物質的表面轉換為數位檔案,透過結合結晶與礦物的雕塑物,思考在這些礦物所帶有的、不可見的能量,是否能透過數位模式被再次生產。
透過影像窺見當代敘事的多重樣貌
致穎的《雕塑品》在其實驗紀錄片中融合表演與影像敘事,以中國北京國家博物館近年所成立的非洲雕塑收藏品影像,探討具權威性的博物館如何展示與詮釋來自異地的文化遺產,以揭示在博物館幽暗陰影中難以窺見的藏品面貌。
吳梓安《日常日長(或一次自拍)》以翻拍超八攝影機和十六釐米膠卷、如日記電影的實驗影像中,思辨電影傳統與自我建構的敘事差異,他在作品中以自我記憶的拼貼,呈現出個體如何在數位時代中重塑自身的認同。
許哲豪的《系統無法辨識 “蟲新路一段”》,以西元2000年前夕因系統錯誤,而增生的千禧蟲(Y2K bug)事件為背景,透過迷因般的影像敘事手法,詼諧地詮釋交錯於網路與現實世界中的全球性網路災難場景,也暗示著虛擬與物質世界難以分離的情境。
就網路文化與數位資本主義的角度來說
吳宜曄《Generative Data》以學習模型的演算技術,將社群平台無限推播的圖文重新進行數據提取與分析,試圖藉由作品提供一種方法,以理解個體與數據、演算法、監控資本主義與行為剩餘間的關係。
李亦凡《important_message.mp4》從一系列的網路陰謀論出發,探究在當代網路科技發展下,人們無法確定資訊的真偽,抑或是在爆炸性訊息的餵養中感到恐懼的生命狀態。
來自澳洲的藝術家馬修格里芬的《The Outernet》,則是將自己化為如言語失控的觀眾,將新聞主播轉為因其話語而啞口無言的觀眾,並藉著黑色幽默的手法批判社群媒體對個體的數位侵擾,與監控資本主義對隱私的侵蝕及自由的威脅。
以不同視角觀看當代藝術的樣貌
當代館館長駱麗真於記者會致詞表示:「藝術不僅是美學的追求,更是對社會的回應。當代館一直以來積極支持新世代策展人與藝術家,為他們提供一個發揮的平台,分享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並展開不同維度的當代視野對話。」
而為讓民眾能以不同視角觀看當代藝術的樣貌,這張門票還能同時參觀另一場由台法籍策展雙人組邱杰森與莫珊嵐策劃的「Beta+」。該展以數位技術和新媒體為背景,聚焦當今社會瞬息萬變的科技與視覺文化,探討當代社會資訊的短暫性和有效性問題,更讓作品如同有機體般將在展期間不斷變化與重組。
與此同時,當代館藝術商店也推出展覽限定的MoCA藝術香氛片,融合「Beta+」及「熱影像」主視覺設計,調和帶有濃郁大地氣息的廣藿香,揉以青茶與杉林的清爽空氣,散發著獨特的草本泥土香味和佛手柑的回甘茶香,展覽期間憑當期展覽門票還可以用優惠價格加購。
更多活動訊息歡迎至當代館官網查詢。
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12月29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主題策劃展區2F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 第31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登場:聚焦實驗電影導演佩姬阿維許,收錄一系列驚悚片單
- 女性影展|用13年捕捉當代年輕女藝術家的倉促人生——《她與她的自畫像》紀錄片
- 研究顯示:人在閱讀「紙本印刷物」時,理解力比盯著螢幕看更高
核稿編輯:林君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