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是形塑第一印象的關鍵,說是個人品味展現的決勝點也毫不為過,這樣重要的配件,一般人對它的了解卻不若其他時尚產品。關於眼鏡的種種細節,我們似乎還有許多可探索的空間。而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找來對眼鏡產業與古董鏡框都有深入了解的HOT ICE眼鏡店老闆-林大哥(林煒程),細究何謂「復古眼鏡」。
文字:Peiling |設計:Nelly |攝影:韓承燁
在一個凡事講求創新的年代,時尚界各領域倒是很有默契的輪流往回看,眼鏡也不例外。近幾年,不少打著「復古」「經典」旗幟的眼鏡品牌在全球各地出現,台灣也有不少眼鏡店引進,受到市場與消費者歡迎。然而什麼是復古眼鏡?每當店家如此介紹時,心裡總不免升起這個疑問。
眼鏡,是形塑第一印象的關鍵,說是個人品味展現的決勝點也毫不為過,這樣重要的配件,一般人對它的了解卻不若其他時尚產品。許多講究穿著的人,可以侃侃而談身上的古著外套是受到哪個品牌的影響,在哪個年代曾迷倒眾生,但問起臉上那副朝夕相處的眼鏡時,只依稀記得店員提過這是復古設計的手工框,接著就一片空白了。
關於眼鏡的種種細節,我們似乎還有許多可探索的空間。而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來到了HOT ICE眼鏡店,請對於眼鏡產業與古董鏡框都有深入了解的老闆-林煒程,林大哥,分享了他對於眼鏡的看法。有著20多年眼鏡銷售經驗的林大哥,一直都對質樸細膩的老手工眼鏡情有獨鍾,更因為欣賞日本手工眼鏡的老師傅們對於細節的種種講究,他鑽研各家品牌的製作工藝、積極透過出國參展或直接與品牌聯繫接洽一步一步地從零開始建立關係;而這種誠懇與執著,讓不少挑剔又講究的日本老師傅放心地將品牌交給他去經營。對於老師傅們來說,自己用心製作的作品應該要讓真正懂得欣賞的眼鏡工藝的愛好者去配戴,而林大哥的用心鑽研正巧是這種角色的最佳代言人。
那麼,關於老眼鏡與復古眼鏡之間的關係,林大哥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復古」不該是店家回答問題的萬用答案,「手工」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我們必須去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
林大哥劈頭便這麼說。要談眼鏡,就從最基本的眼鏡構造開始吧,接著來談眼鏡的風格演變和材質運用,看看能不能幫助大家更了解眼鏡背後的故事,重新認識這個既親密又陌生的時尚配件。
Detail 01 眼鏡的構造
要懂得眼鏡,先要了解什麼叫做一副好眼鏡。
眼鏡做的好與壞,其中一個很大的重點在於三點支撐要做得好。
所謂三點,其中一點是鼻樑,另外兩點是雙耳,不少人有眼鏡時常滑落的困擾,那表示鏡框的支撐是有問題的(不要再怪自己鼻子塌了),而這又與鏡框的重量、鼻距、鼻托以及鏡腳的設計有關。手工眼鏡之所以珍貴的原因之一,便在於師傅們能夠根據經驗與配戴者的臉形,在構造上做微調,打造出一副支撐良好、舒適度高的眼鏡。
一副鏡架通常由鏡圈、鼻橋、鼻托、樁頭和鏡腿等主要部分構成。眼鏡構造自古至今沒有太大的改變,當然隨著時間與科技進步,仍然有技術上的突破,比如無螺絲鏡框的發明,就是在鉸鏈上的創新。
我們不死心地問林大哥,構造上還有沒有什麼特別可提之處,他想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從抽屜拿出珍藏的骨董框說:「我個人非常喜歡1920年代的Gold-filled風格的鼻橋設計,有人看它的外型便說它是Steam-punk(蒸汽龐克)風格,事實上,這些裝飾是從巴洛克藝術發展出來的,非常優雅迷人。仔細看那細緻的花紋與雕刻,以及鼻橋與鏡框的接合細節,只有手工才能做的出來,而且製作上太耗時費工,現在已經沒有人這樣做眼鏡了。」
Detail 02 眼鏡的風格演變
眼鏡的發展是非常有趣的,其風格演變與當時的經濟環境、製作技術甚至音樂、影視與時尚產業等,都有很大的關聯。
「我曾經看過有個牌子將眼鏡尺寸打在鏡框背面的右上角,而非如今日常見的鏡腳內側,這與50年代製作眼鏡的量測技術有關,然而當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設計時,他們卻無法回答真正的原因,只說是因為復古,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眼鏡設計演變是有其來由的。」
林大哥提醒,當談論眼鏡歷史時,要先注意歐洲和美國的眼鏡產業有各自的發展路徑,直到1970年代因技術進步,眼鏡開始大量製造,設計則以國際時尚品牌為首,歐美兩地的眼鏡風格才逐漸合流。在這篇裡面,我們僅就美國鏡框發展史的四大階段來說明。歐洲的發展也很有趣,但因篇幅關係暫時按下不表,若各位讀者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請告訴我們。
- 1920-1940年代:優雅貴氣的歐洲圓框與大圓框
1920年代的骨董框多來自於歐洲,大部分是小尺寸的圓框(Round Shape),這是因為當時鏡片製作的技術限制,無法製作較大的鏡片,間接限縮了鏡框的設計。就材質來說,這時期的眼鏡多使用天然材質如玳瑁(海龜背甲),或從12K金、16K金到18K金都有的金框。
「要知道,20年代有能力買眼鏡的人非富即貴,眼鏡幾乎是種炫耀品。」一副鏡框設計繁複、使用K金材質,由工匠精心雕琢也就不足為奇了。
30~40年代接續20年代的圓框基調,但在鏡片製作上,已有能力做出較大尺寸的鏡片,於是先後出現大圓形狀的無框或有框眼鏡,解放受小圓框限制的視野,讓視線更為開闊。今日復古眼鏡在重現這個時期的圓框時,尺寸大多做的比真正的古董眼鏡稍大,也是基於相同的原因。
- 1950-1960年代:由好萊塢帶起的傳奇鏡架「Arnel」與其他鏡框熱潮
1950~1960年代,歐洲和美國的眼鏡各自有非常精采的發展。以美國來說,除了由雷朋(Ray-Ban)為空軍軍官設計的的飛行員(Aviator)太陽眼鏡在二戰後蔚為風行外,在50年代初期,最火紅的便是被世人稱之為「Arnel」的傳奇鏡框。當時以叛逆形象出名、被封為性感影星的詹姆士狄恩(James Dean)在大螢幕上戴著這隻鏡框出現時,美國人隨即為之瘋狂,無數家眼鏡製造商爭相製造類似款式。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詹姆士狄恩是誰了,但這隻眼鏡過了半個世紀,仍然相當受歡迎,你知道為什麼嗎?」
「強尼戴普你就知道是誰了吧,他可是詹姆士狄恩的頭號粉絲。」
為了向他致敬,強尼戴普在1990年代也戴上了古董Arnel框,讓這隻鏡框重新受到矚目,至今仍是許多名人與年輕人的最愛。
另一方面,歐洲的眼鏡設計則是百花齊放的狀態,尤其當時許多眼鏡品牌與皇室配合,為各種場合製作訂製款,比如倫敦眼鏡設計師Oliver Goldsmith便曾為黛安娜王妃設計太陽眼鏡,在蜜月時配戴。
同時,由於塑料的應用更為靈活,許多有著鮮艷顏色、奇形怪狀的鏡框紛紛出籠,如出現在電影Lolita海報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紅色愛心鏡框;法國設計師Pierre Cardin在這個人類探索太空的巔峰年代,也推出了許多極具未來感、如太空裝備般的造型眼鏡。
- 1970-1980年代:什麼都大,大品牌、大鏡框的年代
1970年代眼鏡開始轉由機器大量生產,無論是歐洲或美國的眼鏡製造商,多數在這個時期應聲倒地,眼鏡設計由服裝品牌如Pierre Cardin、Chanel、YSL.....等接棒,歐洲和美國的眼鏡發展在此合流,眼鏡成為重要的時尚配件。
「70與80年代走的幾乎都是大的東西,大的國際品牌、大尺寸鏡片和超大鏡框。」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超人系列電影中,克里斯多福李維戴的那副大黑框眼鏡。搖滾樂的盛行也推了大尺寸鏡框一把,由於太小的眼鏡不方便演出,許多搖滾歌手都配戴大尺寸眼鏡表演,這點從50年代搖滾樂先驅Buddy Holly的粗框黑眼鏡就可看到端倪了。大尺寸太陽眼鏡也深受好萊塢女星喜愛,奧黛麗赫本在電影《第凡內早餐》中就戴了一隻黑色大框墨鏡。
而後,隨著技術進步,法國眼鏡設計師Alain Mikli在80年代把顏色塑料帶入眼鏡設計,玩出各種色彩、形狀拼接的特殊造型眼鏡,大家如果去Google搜尋Alain Mikli Vintage,應該可以找到不少精彩的作品。
- 1990至今:新舊交融,眼鏡設計開始回頭看
1990年代以後,眼鏡設計回歸到正常大小,鏡框線條趨於俐落、簡單的風格。2000年代至今雖然有越來越多眼鏡品牌誕生,但不若之前幾個年代都有一些具代表性的重要款式出現,甚至開始走向復古。
「直白一點的說,我認為這20年來沒有太令人驚喜的眼鏡設計了。」雖然很可惜,不過似乎是如此啊。
Detail 03 眼鏡的材質
眼鏡的材質可大略分為天然材質框、膠框與金屬框。以天然材質來說,早期除了使用K金外,還有天然材料如玳瑁(現已被禁用)和水牛角等,目前較常被使用的有竹子或木製鏡框,因為製作不易,較多是運用在鏡腿上,市面上也有全竹或全木身的鏡框,但數量不多。
膠框常見的兩種材質為賽璐珞(Celulose Nitrate)與板料(醋酸纖維素, Cellulose Acetate,也被稱為Zyl),色彩上有更多的表現,許多人喜愛日本手工的賽璐珞眼鏡,便是著迷於其特有的琥珀顏色與光澤。
金屬框材質常見的有鈦金屬和不鏽鋼等,在輕量化、抗過敏、可彎曲等表現上比上述材質更有優勢。其實每種材質都有它的優缺點,在重量、使用壽命與設計變化上都各有春秋。
Detail 04 如何挑選一副適合自己的鏡框
每個人的臉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要挑選一副適合自己的鏡框,得先從好好觀察自己的臉型,找出想要強調的優點和弱化的缺點,藉由鏡框修飾臉型,為門面加分。
挑鏡框時,可以先從最明顯的臉型和比例開始觀察,一般來說,偏方形的臉,建議配戴線條柔和的眼鏡,比如橢圓、較圓潤的框型;相反地,若是偏圓形的臉型,則適合較有線條的,比如方框或是較寬的框。而臉的大小最好也與鏡面大小成比例,舉例來說,臉小的人,就不適合佩戴大框眼鏡。
一般來說,亞洲人較困擾的鼻樑矮塌問題,可以透過選擇鼻橋下緣接近內眼角位置的鏡框改善(有鼻托的更佳),這樣子的設計會讓鼻樑看起來更挺;如果覺得自己眉毛較淺、較淡,選擇鏡框上緣厚重的鏡架,可以凸顯眉毛,讓眉毛看起來變深。最後則是與整體風格的協調,確定了合適的框型後,可嘗試不同顏色和材質搭配的效果,深色框或是金屬框容易給人穩重感,淺色框或是膠框則散發較年輕的氛圍。某種程度上,挑選眼鏡也像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最後,林大哥再次強調若是要認真談眼鏡,其實是一本書都講不完的事情,比如大哥臉上的那副眉型鏡框(Browline),在40至50年代時相當風行,是許多紳士的最愛,不過這種鏡框後來慢慢退燒,因此本文並未提到,但眉型框確實曾經引領風騷過。
採訪結束的路上,內心百感交集,一方面羞愧於身為眼鏡行長大的孩子,自己對眼鏡的了解是如此地少;另一方面,看到林大哥店裡裝著眼鏡的白牛皮紙盒,讓我想起家裡曾經也塞滿了這樣子的盒子,還有老爸親切幫客人修眼鏡的身影,與磨片機運作的聲音。
回家後翻出十年前拗爸爸幫我配的眼鏡,那時復古鏡框正夯。記得某天我把家裡的老膠框全部翻出來,挑了一隻粉紅色的塑膠方框拜託他做給我,他嚷嚷著你已經亂配了好幾隻啦,但隔天桌上卻擺著已經做好的眼鏡。嗯,下次回台中老家的時候,看能不能再挖出幾隻復古框來戴戴吧。
文末加贈,林老闆私心推薦的復古眼鏡入門款
TVR_504 Arnel
雖然有許多品牌復刻這隻經典鏡框,不過個人推薦TVR出品的Arnel,由日本老職人按舊時工法手工製造而成,有多種顏色可供挑選,想要特別一點的話,可以試看看這個帶點透明感的灰色。
山田光和_YM008
這一隻推薦給想要配戴圓框的朋友,由日本匠師山田光合打造,使用賽璐珞材料,結合太陽白金材質的鏡腳,讓看似復古的圓框多了一點現代感。
GROOVER_VERNON R
日本品牌GROOVER的作品,用色大膽,細節相當精緻,兩邊的翅膀裝飾是品牌的正字標記。這隻風格強烈的眉框有多種活潑顏色可選,推薦給喜歡嘗試大膽造型的人。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