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流行樂

另類流行樂

「另類流行」(Alt Pop) 一詞乍聽矛盾——若音樂深受大眾喜愛,還能稱其特立獨行嗎?綜觀當今樂壇,不論原本是吉他英雄或者饒舌巨星、歌曲有多洗腦和琅琅上口,流行音樂人似乎都發現突破自我勢在必行,開始嘗試沒那麼「好唱」或直觀的元素,因此如實驗電子或 PBR&B,那些原本居於另類音樂範疇,主流聽眾或許想都沒想過的風格都開始出現在流行歌曲中。

2010 前後便誕生了一批「另類巨星」,不論在音樂或主題上都找到了有別於以往的切入點,或許仍然高唱著狂歡、失戀等引人共鳴的普世情感,但這些歌手往往會找到更為新奇、尖銳,或者凸出個人特質的角度來表現。歌詞上,Lorde 在代表作〈Royal〉便以尖酸嘲諷探討階級議題,Lana Del Rey 則不避諱在〈Ultraviolence〉中擁抱有毒愛情關係;音樂上也顛覆過往對勁爆排行歌曲的想像,Grimes 的〈Scream〉就以尖叫、饒舌交織出類 Nu Metal 的激烈氛圍。Billie Eilish 2019 年的專輯《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以簡單器材製作,加上陰暗怪誕的視覺風格、圍繞當代危機的主題,更可說是另類流行音樂特質的集大成者。

社群媒體、串流平台以及音樂製作技術的進步,也讓 DIY 與自行推出音樂作品的門檻大幅下降,宅錄音樂人或 beatmaker 的創作百花齊放,更有 Lil Peep、XXXTentacion 這樣被稱為 SoundCloud rapper 的歌手出現,他們跟上時興的 Mumble Rap、Drill 風潮,得到不輸大廠饒舌歌手的注目。Lil Nas X 與 Megan Thee Stallion 這類網路世代音樂人,有時只是在 TikTok 等媒體被轉發,就能讓歌曲變成一種「現象」,獲得巨大的成功,舊時唱片公司砸錢行銷的作法已被顛覆,變成主流文化須緊跟次文化脈動的全新商業規則,因而小眾的另類樂風如 Chillwave、Hyperpop 甚至 Digicore 也都更能有被看見、進入大眾視角的機會。

另一方面,原本就已在樂壇擁有巨星地位的流行歌手,也反過來擁抱另類元素,不只讓音樂的藝術層次更加豐盈,有時更能重塑原本的人設,迎來新的突破,如原本給人青春流行印象的 Miley Cyrus、Harry Styles,便透過光譜另一端的另類搖滾曲風以及特異的造型,徹底翻新舊有面貌。而本已從鄉村流行走到 Electropop 奠定頂尖地位的 Taylor Swift,便在專輯《folklore》中找來 The National 的吉他手 Aaron Dessner,還有以 Bon Iver 為名的 Justin Vernon,營造 Lo-Fi 質感的聲響,打造出她音樂生涯最為深沉的作品。Beyoncé 也在《Lemonade》迎來搖滾英雄 Jack White、擅長冷冽電子的 James Blake,為原本奠基於黑人音樂的歌曲帶來更多跨界風采。但回首過往,「劍走偏鋒」推倒類型疆界的創新,早已是行之有年的傳統,如瑪丹娜、David Bowie 跟 Prince 這些巨星,便為流行文化樹立了一次次自我推翻與創造潮流的範本。

你或許會發現這 15 張推薦專輯中,就有 14 張出自女性音樂人。這些作品不只橫跨民謠、龐克、嘻哈或電子等多元風格,更為過往普遍把女性放於被動位置的流行音樂領域,提出更多實驗性、挑戰性,或是不同於主流敘事的觀點。例如,Halsey 在《If I Can't Have Love, I Want Power》裡透過狂躁黑暗的搖滾元素,講述她經歷懷孕、生產的心境;Lykke Li 則在《Wounded Rhymes》自承憂鬱的一面,以多層次的電子音效營造豐富聽覺;抑或 Charli XCX 和 beabadoobee,前者用電子合成器將 hyperpop 與主流流行樂做了一次完美調和,後者身為網路世代的臥室音樂人代表,將成長愁思披上了一層 Lo-Fi 朦朧質地,持續模糊另類與流行的邊界。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