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進城的「梁庄農民」,猶如吉普賽人,在中國大地上遷移、流轉,匍匐在灰塵中,飄蕩在城市陰影中。
──梁鴻
梁鴻於2010年推出《中國在梁庄》之後,深感只描述「梁庄」本身是不夠的,必須把散落在中國各處打工的「梁庄人」都包括進去,才是真正的「梁庄」故事。因此,他歷時兩年,走訪十餘個省市(西安、南陽、內蒙、北京、鄭州、南方、青島等等),再度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訪問了340餘人,最後以22萬字的圖文資料,描繪出這些出梁庄的人們──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農民工」,當代中國的特色農民──的生活與精神狀態。
《出梁庄記》主要人物有51位,年紀最長的53歲,最小的9歲。外出打工時間長達20年的有26位,十年以上的有15人,平均外出打工的時間是16.7年。打工時間最長的超過30年,最短的才剛剛踏上飄泊之路。他們是當代中國的特色農民,他們遠離土地已久,長期寄居城市,他們對故鄉已然陌生,對城市卻也未曾熟悉。不管在哪裡,他們都是一群永恆的「異鄉人」。他們是當代中國近2.5億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小支,從梁庄與梁庄人的遷徙與命運、生存與苦鬥,我們可以看到當代中國的細節與經驗的美麗與哀愁、傲慢與偏見。看梁庄人出走的路,也就是看中國農民從農村─土地出走的過程,看得見的「梁庄」故事編織出一幅幅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中國。
然而,梁庄故事不只發生在梁庄,也不只發生在當代中國,其實也發生在當前的台灣。台灣的移工、外派中國大陸的員工的故事和當代中國的農民工故事異曲同工,在世界的大資本之下,該如何在思考和討論底層人們的苦楚辛酸呢?《出梁庄記》是一種開啟,亦提供了我們一種連結的思考。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出梁庄記》是「小寫的人」的縮影,而我們則都是在這個脈絡底下的「小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