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著眼於「國民黨如何奠立統治基礎」問題,以選舉作為觀察統治力量運作之具體場域(sphere),從第一手檔案性質之國黨中央檔案、選舉報告,以及國史館等機構所藏檔案,報刊及相關人士之回憶錄著手,以討論分析國民黨從進行改造到第一波反對勢力衰微(1960年中國國民黨籌組運動流產)期間,黨務發展、權滲透、對地方自治選舉論述及其運作體制與方式、及其所遭逢之挑戰與回應等問題。
國民黨的改造,對其內部組織及幹部重整起了重要作用。1950年代中期,《中美防禦條約》之簽訂、從陳誠所開始之土地改革,及1953年至54年間陸續進行並完成農漁水利會改組,1952年起逐步於臺灣地方設置的民眾服務站,則有助鞏固並深化國民黨在臺灣發展的基礎。
目次
第一章 1940年代後期的臺灣政治
第一節 戰後初期臺籍精英的參政
第二節 戰後初期臺灣黨務
第二章 中國國民黨改造與黨國體制建構
第一節 國政與省政開始重疊
第二節 改造中國國民黨
第三節 重組中國國民黨的地方基礎
第四節 調查臺灣社會
第三章 黨國體制下的臺灣地方政治:制度面
第一節 地方自治法制及黨政運作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動員機制之建構
第四章 黨國體制下的臺灣地方政治:實務面
第一節 地方精英進入政治體制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建立黨內提名制度
第三節 中國國民黨建立輔選動員機制
第五章 朝野互動下的臺灣地方政治
第一節 在野精英的參政
第二節 在野精英訴求公平競爭
第三節 在野精英組黨從事政治競爭
結 論
附 錄
徵引書目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