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人動機 .當紅的網路連載小說家在出版作品的上冊後,下冊一直被出版社擱置,合約規定在三年內不行以原來的筆名在別家出版社繼續出書,經濟以及創作上都受到限制的作家,決定要殺死那個罪魁禍首:出版社總編,而他採用的方法,就是寫一本推理小說!到底寫小說要如何殺人呢?這背後要隱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 層層包覆的書中書? .全書從《原著作者序》的地方開始就馬上進入劇情了,我頗喜歡這種把我們直接帶進故事的感覺,很有參與感,我們彷彿真的在現實世界加入了這個事件中。
.《小說殺人》的安排手法帶有「書中書中書」這樣層層堆疊的感覺,就像是在玩俄羅斯娃娃,剛開始帶給你驚喜感的,是打開後看見在裡面還有另一個娃娃,你會急著開啟下一層來瞧瞧還會有多少個在裡頭,等到全部都打開後,我們才會反過來細細品味每個娃娃上精雕細琢的筆觸。
.《小說殺人》給人的感受的確是如此,一層套一層,看似相似又有不同之處,為了不要爆太多的雷,我一直思考要怎麼去聊這本書才能把我的感覺與你們分享,同時又不會影響各位的閱讀體驗,所以這篇的心得不會太長,用我最近在練習的#五字書評 來為這本下定論吧:「處處是細節。」,而細節我不便透露太多要從什麼地方找,就留給各位親自去探索?
? 疑神疑鬼的後遺症 .由於在各podcast平台上聽過不少望日老師的訪談,所以對於老師在過去的某些出版經驗很有印象,在閱讀《小說殺人》的過程中,看到與老師相仿的經歷出現在裡面,讓我也有一種找到彩蛋的樂趣。
.到了書本末尾揭曉謎底的時候,雖然閱讀體驗不到非常驚訝,但會覺得望日老師在某些地方的安排很有意思,書中也充滿各種對電子書市場的推坑,讓閱讀器重度使用戶的我看了很有親切感? 而且有一些線索是我在閱讀過程中就發現的,覺得很開心~
.其實這本書看到最後,真的會連此書的作者望日老師的後記都覺得有詭計,整個人變得疑神疑鬼的? 有種當初在看《婚前一年》時找謎題的趣味感,看來作者營造的氣氛很成功,確實有把我給搞糊塗了(褒義)是一本輕鬆好讀,也能為讀者帶來樂趣的推理小說,推薦給喜歡推理、又不喜歡太沈重議題的朋友喔??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